学习园地

·小升初转型准备期培养习惯更重要
·四招助中小学生“收心”
·节约孩子是如何炼成的?
·幼升小提前起跑危害多 养成习惯...
更多>>

      考试资讯

·2011年12月英语四六级成绩将于2...
·2月25日托福新考位放出 目前有 ...
·2012年2月5日托福考试成绩已可 ...
·2012职称英语:学会在阅读句子 ...
更多>>
 
创业之路非坦途 应避免“心热手凉”

2011-09-26 12:53:54 | 来源: 新华网
 

    (记者潘祺)在刚刚结束的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佳木斯大学“翼翔”团队凭借其创业项目——高楼逃生器,一举摘得大赛桂冠,获得15万元创业资金。但谈及今后的发展和创业前景,这支团队却表现出担忧。专家建议,社会、学校及大学生创业者应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用创业理念引领就业,真正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业路上“关卡”多 创业大赛孤木难撑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为社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大学生创业也因此形成浪潮,名目繁多的创业大赛吸引了众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怀揣创业梦想的学子们将参加比赛当成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然而,在创业大赛诱人的奖励承诺背后,却是大学生创业者难以逾越的现实创业“关卡”。

    李冉2009年率领其团队夺得了某创业大赛的冠军,得到5万元创业资金。为此李冉着实兴奋了许久,但后续发生的事情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比赛结束后我们就开始申请营业执照,手续办理很复杂,拖了很久,比赛中承诺的相关优惠政策也并未兑现;我们做的是环保实体工程项目,真正着手时才发现不仅政府审批比较麻烦,而且5万元的奖金全都投了进去也不见效果,筹集资金成了一大难题;作为在校学生,我们对相关公司管理、产品推广和政策法规也不熟悉,缺少有经验的前辈全程指导,因此在大赛规定的两年创业期内并没有取得成果,这次创业失败得很彻底。

    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委会主席于澎田教授表示,大部分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业并不能形成有效助力,许多现实的创业问题不是靠比赛就能解决的。

    于澎田表示,与比赛简单的赛制相比,真正的创业大赛应该是一种学习型比赛,让参赛团队边学边比,在比赛过程中开展涉及管理、法律、财务等相关企业知识的讲座和实践,再让选手们将学到的知识通过比赛得到印证。

    安博职业教育运营集团总裁黄贵洲表示,在自己担任过评委的几场创业大赛中,80%团队提出的创业项目都并非自己的创意,而是将导师的项目进行转述,没有经过深刻的市场调研和营销判断。黄贵洲认为,商场竞争很残酷,不会因为是大学生就对你心慈手软,为了比赛而比赛的创业行为并不可取。

    大学生创业优劣势明显 应避免“心热手凉”

    记者在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决赛现场采访时发现,进入决赛的10支团队在进行团队自述时,无一例外将年轻、激情、活力作为自己成功创业的关键词。

    于澎田认为,创业必须有激情,否则就无法突破定势思维,迸发创意的火花,这是所有大学生创业团队天然具备的优势;同时大学生创业的内部环境较为特殊及优越,他们尚处于一个学习的环境之中,有许多继续深造和与师长交流的机会,这是已经踏入社会的创业者很难具备的优势。

    但于澎田也表示,相比这些优势而言,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同样凸出,这也导致“三分钟热血”的创业行为渐成常态化。首先是心态的不稳定,对困难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抗压性较差。大赛开赛之初,选手们面临的最大困难竟然是组队问题。这些独生子女团队合作意识较差,大多生活安逸,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性一般;其次是专业知识十分欠缺。一些大学生创业者的企业管理、经营策略和财务流通等相关知识基本为零;三是缺乏必要和基本的社会经验。一些大学生与社会严重脱节,这也导致一些所谓的创业理念与市场衔接不上;四是筹集资金困境。没有钱,许多设想与创意成为空谈,一些大学生创业者正是在这一关打起了退堂鼓,放弃了最初的梦想。

    黄贵洲认为,创业需要的是“团队”而非“团伙”,光凭热情很难实现创业梦想。他表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自身定位不够明确,因此在选择创业项目和创意过程中大多是纸上谈兵。一支正规的创业团队需要精准的分工,要有策划、管理、营销、财务等大批专业人才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团队带入正轨。

    用创业理念引领就业 准备充足再上路

    黄贵洲表示,他本人并不赞成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就开始创业,尤其是在尚未熟悉行业规则、缺乏团队建设、没有建立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盈利目标的前提下就草率行动,“这个过程也许会收获一些经验教训,但同样会丧失大量的机会和时间,就其成长而言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先成为一个好员工,才能成为一位好老板,这也是我的亲身经验。”黄贵洲建议,大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在就业过程中,熟悉行业现状,解决资金、项目和管理等方面难题,并根据自身情况参与相关的职业培训,准备充足后再上路。

    于澎田认为,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业内人士建议,大学生应多学习,多实践,将创业当做一次特殊的学习经历,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大学生创业者中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因此大学生应从心态上进行根本转变,摆脱创业就是“办公司”的狭隘观念,树立“大创业”意识,用创业的理念引领就业,不要抱着“我是在替别人打工”的心理去求职,而是要“让你应聘的岗位为你服务”。

    学校则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在日常教学中加入管理、财务、法律等相关创业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摆脱“被雇佣”的心理暗示,融入相应的“创业精神”。于澎田说,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走出去,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社会和市场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

    同时,社会各界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帮助,摒弃条条框框的约束,根据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较为宽松和包容的创业环境,以此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完)

责任编辑: 孙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