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泡沫舔尽, 只留苦涩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旅游网 2016-03-07 10:33:02 
分享到

    黄金及奢侈品行业分析师,美国格理学者,浙江大学MBA特聘专家教授。

    春节的东京和首尔,满眼仍是忙着购物的内地游客。

    去年的巴塞尔钟表展之后,LVMH集团带头实施中港零售价平价策略,可是中港名表生意却是更加冷清。消费者为什么就不愿意在内地购买呢?

    其它品牌集团似乎对平价策略有所保留,近半年来再也未闻有更多奢侈品品牌采用。

    对品牌而言,内地游客现在出游方便,欧美、韩日、东南亚和澳洲都挤满了爱购物的中国游客,与此同时海外代购的生意在内地也是方兴未艾,品牌们自然会小心翼翼地对待零价调整的问题。毕竟,奢侈品零售价永涨不跌的定价策略,是他们进行预期价值管理的关键工具。

    因此,处在产业链下游的零售商是最难熬的。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本土零售商的优势尽失,在失去品牌的价格支持下,愿意在内地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数量一降再降。

    不少国内的零售商计划与地方政府商量,获取退税政策的支持。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海关并没有加强实施回国游客奢侈品的征税操作,与此同时也没有加强打击海外代购。

    本土零售商的自救途径是有限的。

    香港的英皇、迪生等的老牌钟表零售集团,不得不全线关闭位于内地的钟表门店,裁员撤退。这是悲情的决定,毕竟他们都是最早投资中国内地市场的钟表销售商。虽然其体量比不上亨得利这样的行业巨头,但如今将在中国辛苦建立的网店连根拔起,可见他们对内地奢侈品销售前景的判断多么消极。

    零售商亦如此,批发代理商的困窘更加可想而知。内地奢侈品消费不景气也迫使很多批发商转业,甚至有港商把资金从奢侈品行业转移到房地产行业。

    奢侈品牌集团对中国内地市场的观望态度,我个人认为,会持续下去。这些品牌位于欧洲总部的管理层想必已经对未来三到五年的市场情况定了调。例如,豪雅与英特尔、谷歌合作推出的智能手表,并未有如人们期望的那样在内地市场大力推广。而Swatch集团旗下各品牌,也并没有大力为中国市场注入新款。

    国内有关部门虽在过去今年破获了几单名表造假案,随后却没有进一步打击假表制造和假表销售渠道的动作,这样的现状进一步削减了内地消费者在国内购表的意欲,和在品牌建立的电商平台上的参与度。历峰集团旗下的卡地亚钟表品牌更进一步关闭实体店铺,而维持有限的供应策略。就连处于供应链未端的维修市场上,根据杭州瑞表精修的阮建华先生透露,连十八年来一直保持盈利的内地手表维修行业,最近也出现了亏损。整个市场的颓态由此可见一斑。

    而热闹的网上销售模式,亦不能理想地突破上游品牌的思维模式。无论电商平台如何发达,销售者仍必须按照奢侈品牌的传统经营模式,买货进关后才能取得代理权和利润空间。如此一来,电商的经营方式便与传统零售商无异。于是现在有不少网商进行渗假销售,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侵犯了品牌的知识产权,并不可取。除此之外,有少数电商努力地维持合规经营,采取有选择性地挑选瑞士小众品牌混合国产优质品牌一同销售的方式,也不愧为一个可取的策略。

    当下,中国的GDP从双位数趺至单位数,瑞士钟表行业在中国犹如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泡沫舔尽以后,剩下的当然只有苦涩。(编辑 孙伶)

[ 责任编辑:叶明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