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飞:和高铁一起与时间赛跑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7-03-13 08:53:37 
分享到

        记者 王伟宏 王泉林 文/图

        工作中的张飞。

        沿郑合高铁扶沟段建设辅道参观,每天都有新感受:桩基建设基本完成,墩身浇筑有条不紊,部分承台建设已经完工……所有建设进度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这里面,每道工序都凝聚着张飞和同事们的辛勤汗水。

        张飞是中铁航空港集团郑合高铁河南段项目部三分部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他今年30岁,于2010年进入公司,先后参与建设了5个高铁项目。从西宝高铁工程中的见习生,经过6年扎根一线的学习与努力,如今的他已成了一名勇挑重担的副经理。

        对于高铁项目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张飞所在的三分部负责郑合高铁2标段的一部分,全线12.183公里,包括站场1座、特大桥10536延米。

        去年,郑合高铁扶沟段一开工,张飞就带领一帮兄弟进驻工地,开展前期临建工作。张飞先后承担了8号钢筋场、3号拌和站、三分部项目部驻地和2标段3分部首根桩基、首座承台、首座墩柱建设等艰巨任务。

        8号钢筋场建设是三分部最早启动的临时建设项目之一。当时,正逢酷暑,张飞带领几名刚毕业的技术员和实习生,昼夜施工。他们晚上进行地面作业,一大早组织人员爬上8米高的钢架进行焊接。中午的时候,太阳晒得钢筋架烫手,不带手套都不能摸。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张飞组织工作人员每小时换一次岗。尽管准备了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可还是有人不断中暑。最多的一次,工地上同时有8人中暑。

        干活不含糊,生病也是“首当其冲”。别人轮换,他不休息。别人已经进入梦乡,他还在看图纸、查资料。早上6点起床,凌晨3点他还没有睡觉。由于体力过分透支,张飞在工地上“率先”晕倒。可他轻伤不下火线,白天在工地忙活,晚上去县城医院输液,病情稍一缓解,就又把自己“钉”在了工地上。后来,病情出现反复,张飞浑身无力、低烧不退,依然白天坚守在工地,晚上去医院输液,一下子坚持了10多天。就这样,在众多同事中,他的病最先来,却最迟走。在张飞和同事的努力下,8号钢筋场于7月20日开工,8月9日便通过项目部大临工程考核竞赛领导小组的验收,完成了2标段第一个钢筋场。

        在建设8号钢筋场的同时,张飞还兼顾着三分部驻地与3号拌和站的建设工作。为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临建工作,张飞始终坚守施工现场,吃住不离。在钢筋场验收通过的同时,三分部驻地也投入使用,为三分部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3号拌和站是三分部重要临时建设项目之一,只有早日通过验收,正式工程才能尽早开始。张飞合理有效安排技术员和工程队伍,使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8月19日,3号拌和站成功通过首批验收,三分部正式工程全面铺开。

        临建的快速验收,使三分部成功领先2标段其他分部,甚至领先其他标段。张飞明白,临建的结束预示着正式工作刚刚开始,主要工程才是展示航空港实力的硬性标准。紧张的各项工期节点及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时间节点就摆在眼前,使张飞丝毫不敢懈怠。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他冷静处置各项工作,夜夜加班翻阅图纸,不允许自己的管段出现任何纰漏。

        2标段首根桩基建设是正式工程的开始。选定首桩位置,做好测量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后,2标首根桩基成功开钻。张飞把现场标准化施工的要求铭记于心,施工不仅要快更要好。他对现场施工的管理要求坚持高标准,对各劳务队提出硬性标准,只为在不断加快的施工生产下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在钻孔桩全面施工的同时,承台、墩身建设也要一起跟上。在张飞的不断努力和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下,2标首座承台和墩柱成功浇筑。

        张飞是个急性子,对于自己和自己管段的施工生产都是抱着分秒必争的态度,把整个人都投入到项目的施工生产当中。从2011年结婚到现在,张飞一直扎根在项目上,一年到头回家的时间不超过10天。妻子住在远离项目的西安,张飞只有闲暇时才可以给妻子通个电话,即便家里遇到困难时也无法陪伴妻子左右。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姐姐也从事高铁建设,导致年迈的父母无人照顾。每每提及这些,张飞都十分愧疚。然而,每每与家人通电话,他们都告诉张飞:“好好干,别挂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艰苦的付出,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目前,三分部各项工程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张飞和他的团队已接连两次被评为劳动竞赛第一名。

[ 责任编辑:李鹤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