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牛月峰:脚踏夜色忙测量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7-03-16 17:00:56 
分享到

    中华龙都网讯(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侯俊豫 文/图)在大大小小的项目建设工地上,特别是道路、桥梁建设工地上,流行着“施工精度要靠尺子来说话”这样一句流行语。行走在郑合高铁淮阳段西部20多公里工程沿线的承台边、墩身旁,不时见到三四个头戴安全帽、肩扛三脚架、手提工具箱的年轻人,他们作为中铁十八局项目一部的测量队队员,不辞辛苦地奔波于施工现场,在为工程高标准建设“把脉”。

    这个拥有24人的测量队的队长叫牛月峰,中等身材,30岁刚出头。来自河北衡水的他,2012年从河北交通学院土木专业毕业,凭借扎实的理论和娴熟的测量技术进入了中铁十八局工作。由于踏实能干,短短几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测量员成长为测量队队长。或许是他长期野外工作的原因,可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测量队就是先遣队。去年7月中旬,牛月峰随公司大队人马开进淮阳时,20多公里的工程沿线上绝大多数还是茂密的玉米地。确定红线是施工的前提,于是牛月峰便带领队员携带工具钻进玉米地,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工程走向。

    7月的闷热天气让坐在室内的人都汗流浃背。牛月峰他们穿行于密不透风的玉米地测量,玉米叶的剐蹭,时不时加上小虫子跳上身子凑热闹,那滋味儿让牛月峰记忆深刻。“一场作业下来,衬衫和裤子全湿透”。因为时间紧,他们只有连天加夜地干,早日确定施工红线,才能有利推动清表、拆迁等后续工作开展。任务就是命令。经过牛月峰他们两天时间在玉米地的穿梭,20多公里宽18米的施工红线终于清晰地标注于许湾—新站两地间。

    红线范围内的清表结束后,牛月峰随即又带领队员对照设计图纸上的桩基点位,一一进行计算审核。准确无误后,他们对沿线591个墩身及桥台下方的众多桩基进行放样。

    “高铁基础工程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墩身一直插到地下。”牛月峰称,墩身与墩身间距为32.7米,每个墩身下要有一个承台,每个承台下至少是8根(每根直径为1米)近50米深的桩基。像跨越大广高速、106国道等重点工程的承台下方是29根(直径为1.5米)近76米的桩基。“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开跑高速列车。”牛月峰说起工程数据来如数家珍。

    “测量跟着施工走。”不仅桩基要进行放样,工人在进行承台、墩身施工前,牛月峰他们也都要对承台、墩身放样。建设中,还要对每个承台、墩身立好的钢模进行测量校正。若模板有偏差,他们便招呼现场工人调正,直到误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为止。“只有严格遵守施工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牛月峰一直坚守这一原则。

    20多公里的施工沿线上,为加快施工进度,桩基、承台、墩身等处一线工人在“三班倒”作业。旋挖桩基和承台、墩身建设三分之一的作业量在夜间或凌晨完成,自然,所做这些项目前的放样工序也只有赶在夜间或凌晨完成。不论深夜或凌晨,牛月峰他们的测量队队员只要接到放样任务,会第一时间踏着夜色赶往施工现场作业,“我们及时完成放样,工人才能顺利开工。所以不论刮风或下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测量是必须的。”牛月峰严肃的语气透露出他是个较真的人。

    除对桩基、承台、墩身施工前期进行放样外,建好的承台、墩身沉降情况,也是牛月峰他们测量队必须完成的工序。根据施工要求,他们每周会对建好的每个承台、墩身沉降情况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如今,20多公里施工沿线上每周五六百个承台、墩身沉降“体检”任务,让他们测量队员每天几乎奔走5公里的路程才能完成作业量。

    正是牛月峰他们踏着夜色的奔波,换来了20多公里施工沿线的顺利推进;正是他们的零误差测量标准追求,为这段高铁工程带来了高标准建设的质量保证。

[ 责任编辑:戚永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