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的“微”观时代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 2017-03-24 08:43:10 
分享到

     微信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每日“刷”消息的必备软件,手指轻轻触碰,弹出的消息五花八门。如果说“刷微博”是“名人效应”,那么微信平台则更加“接地气”。如今,越来越多的政府、商家借助订阅号、公众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关注民生百态、打折消费、休闲娱乐的首选“征询对象”。政府信息公开更加透明化,走进“微”时代必将发挥大作用。

    政务公开走入“微时代”是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政府信息公开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比起“避而不宣”的政府网站,“开而不畅”的政务公开更让人感觉有鲠在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6)中这样提到,“对49个较大的市和100个县级政府的透明度进行了评估。评估发现,县级政府网站建设相对滞后,政务公开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政府网站的建设水平不高,日常维护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了政务公开的质量。曾有人提到过政府网站长久不更新等类似敏感话题,人们之所以指出政务公开这样的不足,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公众对于政府形象依旧信赖,希望通过关注政府网站的信息来了解区域发展的走向。如今微信的普及,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公开渠道,如何利用好这一个社交软件,把政府信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的手中,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极力去改进完善的。

    政务“微时代”成常态,“简便”却不“简单”。李克强总理曾表示要“让政务公开像扫二维码一样简单”。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政务公开走进微博、微信,一方面是在不断探索适应新常态,让政务公开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是在亲民为民之路上加大了马力,让政务公开越来越符合大众的口味。如今,各地都在探索开通政务微信公众平台,以新颖贴切的题目吸引群众的关注,发布便民消息、开通便捷服务、公开政府决策,让信息公开“无死角”,一站式服务直接送达百姓身边,在移风易俗中逐渐转变民众对政府机关的固有印象,这是值得“点赞”的。

    但是,怎样让便民的消息推送更具“人情味”,绝不像开通账号那么简单。有些政务微信没“火”起来,是因为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不太符合大众口味,逐渐转入低谷,成为人们弃“点”的消息,变成了“僵尸号”。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公众号的数量,短时间内的确会让群众看到各级各部门公平、公正、公开的决心,但是“多点开花”未必会“全面结果”,不注重内容质量,推送的消息过少、过单都会成为群众吐槽的噱头。“政务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从维护频率上来看,有些公众号不能够真正“活”起来,也是有原因的。三天两头没有推送消息,发布的消息不是时效性不强就是内容没有可读性,“掉粉”也就成了分分钟的事。

    笔者认为,让政务微信真正走入“微时代”还需破冰前行。要让微信平台“活”起来,首先就要让政务微信“有看头”。吸引群众关注,要在怎么弄、弄什么上下功夫;作为政务公开的平台,要让“微回复”发挥大作用,谁来回应、怎么回应都要想清楚、弄明白;要让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成为常态,怎么参与、如何参与都要行之有效。其次,要让政务微信有“综合效应”。要打破部门之间的藩篱,将分散的公众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以点带面,扩大全面影响力,将工作重心放到顶层设计上,从政府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政商与社会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打破壁垒束缚形成合力;再者,让政务微信有“实质性”,要充分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与民生相关的实用型消息和时政类信息要成为推送的主要内容。让群众在了解民生决策的同时,真正参与到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中来,通过问答、投票、意见征集等活动,及时有效地回复群众关注热点,提高公众号的群众参与热情,充分运用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使发布内容更加生动易懂、活泼有趣,进一步激发互动参与的转发行为,提高政务微信的传播效果,最终通过层层优化构造,打造良性循环的政务“微时代”。

    政务决策要贴近民生百态,微信虽小却能联通天下。二者如果能够有机结合,定能有效拉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要让政务微信变成政民之间点对点交流的平台,让“微时代”更加注重实效、贴近民生,彻底改变“互而不动”的尴尬局面,让群众在了解政务决策的同时,真正参与到政府决策的制定中来,通过辅助政务、监督政务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

[ 责任编辑:范梦博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