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赵亚涛:扶贫路上的“小事”书记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7-05-22 09:24:28 
分享到

    中华龙都网讯(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光林)周口市委组织部推荐一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第一个是周口市委办公室驻项城市高寺镇张老家村第一书记赵亚涛。初夏时节,记者慕名来到项城市高寺镇张老家村,见到了赵亚涛。

    做出实绩 让群众信

    2015年8月底,周口市委办公室一名普通党员赵亚涛被派到这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赵亚涛入村第一件事,发放600多张“民情连心卡”,把自己的手机号公布给村民,与老干部、老党员一起唠家常、摸情况、谈规划、谋发展。通过走访调研,征求村民意见,确立了“抓党建促扶贫、抓班子强队伍、抓作风树形象、抓实事惠民生”的总体思路,“生态立村、产业脱贫”的发展目标,引导村级组织规范运转,工作按程序开展。

    “刚入村时,由于村室是多年的危房,我没有地方住,旁边就是小学,就住进了学校的办公室。”赵亚涛说。村小学部分校舍已成危房,赵亚涛多次到有关部门申报项目,最后争取到学校改造资金24万元。村小学有243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就有117名。赵亚涛积极联系周口市妇联、周口女企业家协会,为学校捐资近万元的学习用品,并成立“留守儿童之家”。通过圆梦“微心愿”,市委办公室全体党员干部不到两天时间,为全部留守儿童圆了他们的小小心愿。在寒冷的冬季,联合团市委、市烟草局,给贫困的孩子们送来了价值3.8万元的爱心羽绒服;帮助贫困户张红票、张勋让两家子女办好了助学补助金各2000元。此外,赵亚涛先后组织开展了免费义诊活动、科技扶贫讲座、送书送电影等多件惠民实事活动。

    村干部没有村室阵地,谈何工作?谈何脱贫?为了村室的改造,赵亚涛多次回单位、到项城市向领导汇报,要项目找资金。在周口市委办公室的关心和支持下,2016年3月,新村室举行了奠基仪式。在仪式上,村主任张俊祥激动地流下了泪水,他说:“这终于解决了张老家村干部多年无办公场所的大难题。”

    2016年8月,新村室竣工后,村委工作步入正规化,赵亚涛把党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连续召开村干部事务会,征求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意见,专题研究村干部值班情况,制定村干部每周轮班制度和干部去向制度,并运用微信成立“张老家村党员干部工作交流群”,把每天值班和工作情况,通过微信发到工作群,让群众来村里办事无空挡,一定会找到人、办成事。他增设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和党建工作版面,探索建立“党员积分量化考核·亮红黄黑旗”工作法,组织开展“党章讲话背出来、职责身份亮出来、红黄黑旗列出来、作风粗暴揪出来、问题整改翻出来、好人好事贴出来、村容村貌美出来”百日活动。2016年,村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1人,第一书记上党课8次,43名党员干部进行述职考核,32名党员干部被亮为红色旗帜,基层党建焕然一新。

    率先垂范 让群众服

    驻村以来,赵亚涛很少回家,每月在村里坚持20多个工作日,其余时间在外面跑项目,家里爱人、孩子都不理解。他的爱人说:“他心里有两个家,第一个家在鹿邑,第二个家在张老家,我和孩子在周口就不算家?”高寺镇党委书记任雪峰说起一件难忘的事:在去年三夏秸秆禁烧工作中,赵亚涛坚守在指挥第一线,经常忙到深夜凌晨。为了节省村干部手机话费,他拿出工资1600元,购买了8部对讲机,方便工作联络。在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中,他又掏出960元购买了警示灯,制作了警示旗。在秸秆禁烧关键时期,他的母亲做胆囊切除手术,父亲又突发脑梗塞住院,也没能顾上回家一趟。国庆节期间,他骑车下田间查看秸秆堆放点,一不小心滑倒在沟里,车子砸在身上,右手被石头划伤,因出血过多,缝了8针。但他裹着手,不请假,不耽误工作,仍然坚守在禁烧第一线。

    村民们还提起一段赵亚涛帮助贫困户“起名”的故事。65岁的张勋冬是残疾,老伴也有慢性病,家里因此致贫。老两口总想找事情做,希望早日脱贫。于是,帮扶人项城市委书记刘昌宇、周口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罗桂平捐助1000元和一些必需品,帮助张勋冬和老伴在家里养起了鸡和鹅。由于饲养细心,他们养的鸡成活率很高,肉和蛋的销路也不错。记者走进张勋冬院内,他指着院里正在觅食的母鸡说:“这些鸡叫‘脱贫鸡’,是赵书记帮忙起的名。在市场上,我一说是‘脱贫鸡’‘脱贫鸡蛋’,大家都争相购买。现在村民有难题,都找赵书记出点子!”

    产业扶贫 让群众富

    针对全村贫困户,周口市委办公室高度重视,周口市委常委、秘书长李云要求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张老家村稳步脱贫。周口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迟彦带领办公室系统7名处级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创新“企业+扶贫基地+专业合作社+光伏发电+金融扶贫+低保兜底+种养大户+贫困户”模式,实施种养带动、产业扶贫,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2017年4月,赵亚涛引进100多万元的松鑫服装集团投资项目,在村里举行服装厂开工典礼。贫困户杨令说:“在村门口就能上班,这真是个好消息,让俺怎么感谢你呢!”杨令一家的困难让赵亚涛挂在心上,杨令正常上班后,他的一个孩子被纳入“雨露计划”,每年享受助学金2000元。

    张老家村现有贫困户7户20人。村干部张银中为他们算过一笔账:“就拿贫困户张勋冬家来说,低保每年2960元;光伏发电并入国家电网后,每年收益3000元,可享受20年;以财政资金5000元注入企业股份分红帮扶,1年收入900元,可享受5年;与企业签订金融扶贫协议,每年增收3000元,可享受3年;社会养老保险,每人每年780元;庭院经济和农业收入,每年收入1万元,总收入减去经营性、生产性开支和日常生活开支,除去人口数,这样算来,张勋冬家脱贫肯定没有问题。”

    “我们村以前太落后了,自从赵书记来了后,他多方奔走,协调了修路资金60万元,对村里的小街小巷进行了‘户户通’硬化,让我们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的村民说。

    “赵书记给俺村精心绘制了移风易俗、四讲四美等不同主题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大院,有健身器材、篮球场!为了村里的用电安全,还给俺村争取到18万元的农网改造项目,把村里的老化电线、老电线杆子和旧变压器都换成新的了,今后下雨,再也不用担心跳闸了。”有的村民说。

    “赵书记通过同学关系,为村里拉来赞助18万元,安装了光伏太阳能路灯,群众再也不走黑路了。他来村一年半,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资金407万元。另外,还引来了核桃树套种产业项目、‘巧媳妇’渔网编织项目,特别是引进了联隆种植合作社扶贫基地、松鑫集团服装厂扶贫基地项目。我们的赵书记好事一箩筐,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村支部书记张爱堂说。

    一年多的驻村工作,对赵亚涛来说,心里有群众,脚上有泥土,帮扶有办法。这些平凡的“小事”令村里的群众难忘,也让他难忘。这激励着他和村里的群众一起,奋力走在脱贫的道路上……

[ 责任编辑:戚永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