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志华:战火纷飞 悉心照顾伤员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7-09-12 08:33:27 
分享到

    老兵档案

    李志华,1928年6月出生于洛阳市新安县,17岁投奔八路军开办的豫西公校,成为首批学员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期间,她担任战地宣传员、卫生员。抗战胜利后,她到广西空军后勤部任职,1956年转业至郑州国棉一厂,后调任至原周口纱厂,担任工会副主席,直至离休。

    李志华与儿媳

    □晚报记者 王晨 文/图

    在周口市区七一东路原纱厂的老干部楼里,记者见到了这位满头白发、一脸皱纹的老人,她是我们这次策划里荣幸地采访到的第一位女兵——李志华老人。当时,她正坐在床头看自己年轻时身着军装的照片。照片里,她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战火早熄、硝烟已尽,李志华老人娓娓地讲述那段历史,把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投身抗日 巾帼不让须眉

    新安县为古都洛阳的西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4年春,日寇为了挽回整个战场上的败局,急于打开中国陆地通道,相继对河南、湖南、广西发动大规模进攻。4月,日寇首先在河南战场展开攻势,在攻取郑州之后,分三路向豫西进犯,包抄洛阳,犯下了累累罪行。

    李志华父母兄妹七口人就住在新安县的裴岭村,大哥和父亲在煤矿做工,大姐13岁就做了童养媳。因为战争和饥荒,二哥和小弟幼年饿死,最小的妹妹9个月就送人了。“我们村里本有很多人,鬼子来了以后,没有几户人家了”。李志华的大哥是村里的八路军民兵队长,他告诉李志华部队里有女兵,可以打鬼子。1945年初,李志华跟着哥哥去县里了报名,那一年她17岁。

    四处演出 鼓舞士气人心

    1944年7月,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向河南、湖南、广东等敌后进军的命令,并由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同志率领部队南下河南建立抗日根据地,成立豫西第二军分区,积极组织人民进行抗日斗争。1945年1月中旬,豫西二地委决定将渑池县随营学校改为豫西公学,地点设在渑池杨村、南段村一带。虽是女儿身,但抗战人人有责,1945年3月的开学典礼上,李志华成为豫西公校的首批女学员。

    “努力学习,坚决抗战,解放全中国!”李志华说,在豫西公校的学习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但学员们精神非常愉快。在战争年代,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学校先后多次迁移,既没有固定的校址,更没有像样的教室,教学设备也极为简陋。晴天,在树荫下或河沟旁露天上课;雨天,把庙宇、民房当教室……用石头砌起讲台、凳子、课桌,以墙壁做黑板。生活条件越艰苦,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在日夜行军、背粮、背柴的途中,歌声飘扬:“数九寒天下大雪,天气虽冷我心里热,从那前线转回来,胜利的消息要传开……”

    在豫西公校学习期间,李志华参演学校编排的戏剧、话剧等,词曲悲壮,亦怨亦愤,如泣如诉,在另一个战场,用话剧和歌舞为武器,鼓舞军人的士气,振奋国民的人心。

    战火纷飞 悉心照顾伤员

    抗战期间,日军的飞机说来就来,“大家只能趴在地上听天由命,每次轰炸后都死伤一片。日军飞机一走,大家都忙着抢救伤者、消防灭火、清理瓦砾、掩埋死者。”在与日寇的战役中,我军英勇战斗,很多战士负伤不下火线。李志华当时是卫生员,照顾伤兵。“伤员都是从一线送过来的,有的手没了,有的腿断了,浑身都是伤,血染红了衣裳,太可怜了!”李志华老人说到这里,声音哽咽了。

    从前线送来的伤残病员都很坚强,有的疼得昏了过去,有的把嘴唇都咬破了也从不喊疼。看到他们在痛苦中煎熬,李志华老人基本上每天都以泪洗面。老人说,看到战友备受折磨,她很想上战场报仇。

    当时的医疗条件很不好,麻药供给稀少,动手术取子弹也只能直接取,不少人的伤口化脓溃烂。“他们从不喊疼,我也只能安慰他们‘会好的,会好的’。”

    战场上遇到一生挚爱

    “他是河北广平人,是个孤儿。1937年参加革命,在部队杀过鬼子,到过延安,他是抗日英雄。”李志华抚摸着丈夫韩玉海的遗像陷入深深思念,“我们1946年认识,1991年3月他离世。”说到这里,老人望向窗外。

    “他当时是部队里的连长,但比我大十多岁,我开始是不同意的。后来部队的领导找我做工作,他也三天两头约我。”说到这里,李志华捂嘴笑了起来,“对我好呗,后来大家劝我说‘嫁他不会吃亏’,我们就在部队成了亲。上前线之前,他会故意问我‘要不俺不去打了,在这陪你’。打仗就是出生入死,受伤是常有的事,但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我不会拖他后腿。”抗战胜利后,李志华和丈夫韩玉海先后到广西空军后勤部和中南空军司令部任职,直至1956年两人转业到地方。

    如今老人跟着二儿子、二儿媳一起生活,“老伴走后,我用了五年才走出来,又搞起了文艺,领着原纱厂的员工组织秧歌队,现在跳不动了,就找老朋友打打麻将。”李志华说,孩子们很孝顺,自己吃饭都是端到跟前,“我身体不好,去年冬天,一个冬天没有下床,儿媳李霞照顾我吃喝拉撒,很能干。”李志华欣慰地说。

[ 责任编辑:戚永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