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追寻父辈征战路 千里迢迢到豫东

原十八军 “老西藏”后代周口寻根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7-11-06 11:17:11 
分享到

寻根团大合影

 

寻根团代表芦继兵致辞

 

 张小康(前右)指认父亲张国华,陈原捷(前左)指认父亲陈致明

    □晚报记者 董雪丹 徐松 文/图

    11月5日,豫东周口,深秋澄霁。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首任军长张国华的女儿张小康、政委谭冠三的女儿谭齐峪,与北京、四川、湖北、上海、陕西、河南等省、直辖市的100多名原十八军子弟、“老西藏”部分革命军人后代一起组成寻根团,千里迢迢来到豫皖苏革命老区太康县、原十八军组建原址郸城县吴台庙寻根,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峥嵘岁月,传播红色精神。

    周口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周口日报》及官方微信、《周口晚报》及官方微信和中华龙都网,10月9日曾以《叩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组建原址郸城县吴台庙——传奇的起点》为题,讲述了原十八军在周口的故事。特别是通过3位八旬老人亲身经历的故事,回忆了在艰苦岁月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豫东人民的鱼水之情。报道发出后,全国各大网站、微信朋友圈纷纷转载,吴台庙声名鹊起。

    相聚一堂 讲述父辈革命故事

    当日10时30分,约聚在郑州的寻根团乘车来到豫皖苏革命老区太康县。太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寻根团相聚一堂,学党史、学军史,共叙革命老区故事,缅怀革命先烈,见证革命老区太康县的蓬勃发展。

    装甲兵工程学院主任芦继兵介绍,此次前来的有曾在豫皖苏革命老区工作多年的吴芝圃老前辈的女儿吴晓红,张国华将军的女儿张小康,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的女儿谭齐峪,原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的女儿王昌为,后来成立的西藏军区副政委金绍山的儿子金坚和金逊,原十八军52师政委阴法唐的女儿阴建白等。

    张国华将军的小女儿张小康著有《雪域长歌》一书,记录了以原十八军为主体的解放军指战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艰难历程。

    周口晚报记者拿出这本书请张小康签名。话题就从这本书开始:“您书里说,这本书用了整整8年时间,走过十几个省,访问数百人,真是不容易啊!”

    “我没有想过容易不容易,只是去做,一直做下去,后来就有了这本书。我开始是想通过一些材料去了解父亲,后来越了解越觉得如果父亲在的话,也不会让我写他自己,而是会让我写那些普通的人,写那些和他一条心一起走过来的人,那些和他一样付出过的人。”张小康说。

    说到父亲,张小康陷入回忆:“父亲一辈子就给我写过一封信,就是我在外读大学时,他说,不管你加不加入中国共产党,你都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放假期间回家,浇花呀,收拾东西,这些家务,父亲都让我来做,他说你不劳动,就不可能爱劳动人民。”

    千里寻根 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当日下午,原十八军子弟一行来到郸城县吴台庙。

    从1949年2月18日原十八军在此组建,随后开赴西藏,至2017年11月5日原十八军子弟到此寻根,郸城县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到吴台庙,在时隔68年之后再次在这个“传奇的起点”热情欢迎英雄军团的子弟。吴台镇的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吴台庙大院内青瓦白墙干净整洁,地面清洁如洗,群众夹道欢迎。

    这些原十八军子弟都是从全国各地机关单位退休的老领导、老首长,但他们一生受革命传统和良好家风的思想教育,有着良好的思想品质,让人感觉很亲切、很亲近。特别是来到父辈军团的组建地,走进郸城县精心布设的原十八军吴台庙历史展馆,观看军史图片展看到自己的父辈时,他们纷纷在父辈照片前合影留念。“这个是我爸爸,来合张影”“这个是我爸爸,这是他写的字”“这个是我爸爸,这是他在西藏的照片,我们家里也有”“这是我爸爸,这张照片好呀,我家居然都没有这张照片”……

    寻根团的原十八军子弟芦继兵在吴台庙寻根仪式上讲,开展原十八军寻根活动,重走父辈的革命路,就是要看看父辈曾经战斗和流血牺牲的豫皖苏老区,70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是要重温老前辈的丰功伟绩,看望慰问仍扎根革命老区,至今仍为革命老区繁荣富强作贡献的豫皖苏老同志,凭吊祭奠豫皖苏老区老十八军的先烈,告慰他们老十八军的后代不会忘记他们,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就是要切身体会父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艰苦进藏的千辛万苦,更深层次地感悟父辈的初心和使命,领悟体会“老西藏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内涵,通过牢记父辈为人民求解放的初心,牢记我们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进一步净化自己的灵魂,让父辈铸就的“老西藏精神”在我们后辈身上发扬光大;就是要向那些为老区作奉献的豫皖苏老区各级各条战线上的干部学习致敬,感谢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老区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努力付出,领略他们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时代的精神;就是要让父辈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在革命斗争中结下的深情厚谊在我们革命后代身上代代相传。

    踏舞欢歌 共唱祖国昌盛

    寻根活动仪式结束后,离开吴台庙时,吴台镇数千民众鼓掌相送,有人大声呼唤:“我们想你们,欢迎常来吴台。”寻根团感受到豫东人民的热情,联想到父辈当年与吴台人民的鱼水之情,有人感动落泪,有人甚至泣不成声,与吴台群众拥抱道别。

    当晚,郸城县委、县政府组织一场盛大的欢迎晚会,与原十八军子弟们一起踏舞欢歌。

    为欢迎寻根团,联欢晚会的开场是郸城人热情洋溢的舞蹈《张灯结彩迎亲人》。随后,河南原十八军子弟合唱了《我是一个兵》、成都原十八军子弟表演了《洗衣歌》等14个精彩纷呈的节目。

    许多寻根团成员既是观看者,又是表演者、创作者。配乐诗朗诵《我们与十八军同岁》,就是由原十八军子弟芦继兵创作并领诵:“我们是十八军的子弟,我们是‘老西藏’的儿女,我们是高原军人的后代,我们情系雪域高原,我们怀念故乡,我们永远和西藏心连心……”句句都是心声,字字都是深情。

    《豫皖苏,我们回来了》是由原十八军武汉子弟陈琳创作的诗歌,表达了对豫皖苏的深情:“悠悠的淮河水,英雄的吴台镇,红色根据地豫皖苏,你曾是革命的摇篮,你曾是我们童年的记忆,多少回梦里见,我们今天回来了。”

    《天下乡亲》大合唱中这样唱道:“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用心观看,细细回味,的确,每个节目都在表达着“藏豫情深”。

    11月6日,原十八军子弟一行将前往商丘市永城市淮海战役纪念馆瞻仰烈士陵园,随后返程。

[ 责任编辑:李鹤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