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李学海:抗战胜利接收日军大炮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17-12-05

    □晚报记者 张洪涛 文/图

  如果没有日本侵华战争,李学海可能只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历史的车轮却让他成为一位见证残酷战争的军人。

  从饱读诗书的学子到军人的转变,李学海承受着国恨家仇的巨大悲痛——正是那场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让他失去了他敬爱的父亲,从此过着风雨飘零的生活。他虽然奋战在战争的后方,却耳闻目睹了日军的凶残无道,立志上战场奋勇杀敌。抗战胜利时,他有幸在郑州接收日军装备,见证了日军投降的历史性一刻。

  11月28日,在商水县产业集聚区马口村,周口晚报记者见到了在家安享晚年的李学海老人。

  老兵档案

  李学海,1927年出生在商水县马口村,念过私塾。1943年,他加入国民党85军,在军部军需处当文书,曾于抗战胜利时在郑州接收日军大炮八门。1949年,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炮兵,立过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1955年,他从部队转业回到商水县工作、生活至今。

  1.

  家中痛失顶梁柱

  当日上午,90岁高龄的李学海在马口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安闲地晒着太阳,他的儿子正端茶倒水伺候着父亲。

  李学海怎么也想不到,当初走出马口村立志扛枪打鬼子的他,如今还能回到马口村;更没想到自己还能在村里结婚生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老人很满足。可回忆起当年走出马口村的情况,他感慨万千。

  1927年,李学海出生在商水县马口村。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照顾着母亲和弟弟妹妹。父亲想让他成为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于是他早早地被送到私塾,跟着教书先生学四书五经。他开始学《诗经》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李学海只有十多岁,他跟着父亲到县城一家粮店买粮食,遇到了抓壮丁的国民党军官,他的父亲被硬拉进一座庙中。不久,他的父亲被带到前线跟日军作战。从那天起,李学海再也没有见过父亲,父亲高大的身影在他面前消失。

  此后,打听父亲的消息、寻找父亲,便成为少年李学海最大的愿望,可是这个愿望很快破灭。一年多后,从前线传来消息,他的父亲在一场战斗中英勇牺牲,这让原本还抱有一线希望的李学海悲痛不已。从此,为父亲报仇上战场打鬼子的念头,深深扎根在这位少年心中。

  3.

  转移途中遭遇日军轰炸

  就这样,李学海一直做着文书工作,但他在部队转移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前方战事吃紧,李学海所在的军部机关要从郑州转移到西安,部队行至登封附近时,突然听到敌机的轰鸣声。一枚炸弹落下,几匹驮着物资的骡子瞬间倒地,受到惊吓的马匹四处乱窜。见状,李学海赶紧趴在附近的沟渠里隐蔽起来,一些来不及躲藏的战士牺牲了年轻的生命。敌机离开时,地面已被炸得坑坑洼洼,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受伤的战士。李学海目睹了残酷的战争,更加深了他对鬼子的仇恨。

  之后,为了躲避敌机的轰炸,李学海和战友们不分昼夜地赶路,最终到达目的地西安。

  4.

  抗战胜利接收日军装备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李学海所在的部队奉命回到郑州接受日军投降。听到这个消息,李学海激动地要求前往。命令下达之后,他所在的军需处全体人员前去接收日军的军用物资。

  到达接收地点,看到日本军官给他们敬礼,恭恭敬敬递上装备清单,李学海很激动。“这些日本鬼子,平时趾高气扬的样子不见了,如今还给我们敬礼;能亲自去接收日军装备,见证这一时刻,我很自豪。”说起当时的情形,李学海说。

  “当时接收的有八门重炮,交接完后,他们还教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大炮。”李学海说,看到这些大炮,他就想学习如何操作。后来,他得到学习操作大炮的机会,终于成为一名炮兵观测员。

  2.

  军需处的一名文书

  家中痛失顶梁柱,李学海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弟弟妹妹还需要人照顾,仅靠母亲一个人肯定不行。从此,李学海变得坚强起来,他放弃了读私塾的机会,跟着母亲在家中务农。

  可是生活的苦难让他不得不离开马口村寻找新的出路。1943年,在同村一位熟人的介绍下,16岁的李学海到国民党85军当兵,凭借念过私塾识字的优势,他被分配到军部军需处,当了一名文书。当时,国民党85军的一线部队在前线与鬼子作战,李学海则在后方做后勤保障工作。写材料、核算军饷报送拨款机关,这些是他的日常工作。立志为父报仇的李学海却不满足做这些文职工作,他经常打听前线部队的作战情况,每当看到从前线退下来的战士,他就去询问战事;看到痊愈的战士重返战场,他热血澎湃也想去前线打鬼子。为此,他曾主动要求去前线,却没有得到批准。

  “他们在前线和鬼子作战,我在后方做后勤保障,都是为抗战出力……”每当听到前线隆隆的炮火声,不能亲自上前线杀敌的李学海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5.

  残存资料见证历史

  1949年5月,李学海和连队的几名官兵在上海投诚解放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之后,他被分配到炮兵部队当炮兵观测员,长期驻扎在福建、厦门等地。成为解放军战士后,李学海在部队中表现优秀,先后立过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一次,并受到上级嘉奖。1955年,李学海从部队转业回到商水县工作,重新开始了在马口村的生活。

  当日,李学海的儿子特意拿出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如图)和当年的功劳证、入团志愿书。这些见证老人一生的资料,有的发黄变色、有的残破不堪,但都饱含着老人的心血与汗水,见证着他的历史与辉煌。

  如今,李学海老人的视力、听力不是很好,但他的身体还算硬朗,在儿女的悉心照料下,过着幸福的晚年。

[责任编辑:王丽]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