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制裁恶意欠薪,突破证据瓶颈并不难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红网 2018-01-03 11:06:07 
分享到

临近农历年底,一些公司、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问题凸显出来。为打击恶意欠薪行为,2017年12月27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媒体通报了近三年广州地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的审判情况。据悉,近三年广州两级法院共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11件,判处被告人116人,涉案应付劳动报酬金额30616511元。(1月2日《南方都市报》)

拖欠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特别是每年年底,更是劳动者讨要工资报酬的高峰时段,也是全社会关注劳动者权益的焦点时段。能否支付劳动者工资,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还直接关系到劳动者能否欢欢喜喜地回家过个好年。

而实际上,为治理拖欠劳动者工资,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推行“月薪制”,比如执行行政处理、“限期整改”,再比如将欠薪“老赖”打入诚信缺失“黑名单”,令其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等等,可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于是,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部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纳入了刑法调整范围。随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将恶意欠薪的罪名正式确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恶意欠薪入刑,迎合了人们对于治理恶意欠薪行为的预期,不过从这几年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并未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主要原因就是证据材料难以收集。依据法律规定,要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客观上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证明欠薪者采取转移财产、逃匿等恶意的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此外,劳动者还得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和欠薪证明才能立案,可是现实中,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在许多情况下,无法提供有效证据,因而过不了证据关。也因此,案件常止步于行政处理而无法有效移送公安机关。

而从此次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向媒体通报的相关案件审判情况来看,要获取有效证据,并非难于上青天。一方面,劳动者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注意收集欠薪证据,一方面劳动监察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积极为劳动者提供相关建议,帮助农民工搜集证据,公安机关也要积极介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劳动者出谋划策。所谓证据不足,很多情况下,是相关部门不作为或不努力作为造成的。

又到年终岁尾,劳动者工资问题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此时此刻,正是法律发挥威慑力的最好节点。突破证据瓶颈,将恶意欠薪者送上被告席以致被判刑,既是他们应该得到的结果,也是维护劳动者权益最有效的方式。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