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述职评议不妨听听“民意​”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红网 2018-01-03 11:15:19 
分享到

近年来,许多地方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增设了群众代表质询环节,实现“上评”与“下议”结合。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个制度设计仍有优化空间,一些社区年终述职评议中“群众”代表性不高,参加的多是热心社区事务的“熟面孔”。(1月2日《人民日报》)

诚然,我们找群众参加述职评议,自然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倘若群众当真不愿意参加,自然不可强求,且话说回来,工作总是要开展的,找找“熟面孔”也是情有可原的无奈之举,可以理解。但就目前而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力度逐年加大,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逐年增高,当真找不到一些“生面孔”“新面孔”?事实恐怕并非如此。

干部工作履职好不好、作用发挥强不强,只有群众这个“考官”说了算,毕竟群众才是基层服务的主体,每一分向好变化、每一项创新举措,群众最能深切感受得到。但若是“考官”的选择出了问题,那么述职评议考核的成效也必会大打折扣。时下,基层述职评议选“熟面孔”的现象并不鲜见,有的是为了“图个方便”,找“生人”参加述职评议,既有请之不来的尴尬,又会面临述职评议结果的难以预测,不如“熟人”来得“靠谱”。也有的当真是工作存在不足,缺陷太过明显,若不找个“群众演员”粉饰、搪塞,怕是难以交差,“熟面孔”往往关系不错,说话总能留些情面。

当然,问题也不仅仅出在受评议、受考核的单位、干部身上,我们的评议形式和过程也存在漏洞可钻。我们一些地方搞述职评议,常常是以会议形式开展测评,受考核单位只要拿个稿子,说说一年工作的成绩,相关负责同志公开“宣读”一下工作小结,全体同志再一起填个测评表,似乎就八九不离十了。这样的考评方式究竟能发挥多大成效,无法预测,但主动权却是由被考核单位拿捏着,若是他们“报喜不报忧”,甚至把整个单位和个人的小结“打磨”得字正腔圆,对于不从事相关工作的考核组而言,找问题、谈缺陷无异于“大海捞针”。若是再来一两个“熟面孔”唱唱高调、吹吹风,述职评议只怕会失去应有之义。

由此可见,抓好述职评议,我们仍有工作要做好、仍有“短板”要补齐,尤其是过程的细化、制度的设计更需尽快完善。要丰富述职评议的内容,既要听总结、听成绩,也要听问题、听分析,尤其要让群众各抒己见、捅破问题的“窗户纸”,缺陷、不足不仅是说给考核人员听的,更是说给受考核单位自己听的,让他们在分析和反思中完善工作部署,避免来年“旧病复发”。要创新述职评议的方式,在原有会议模式的基础上,不妨多一些走访调研,听听基层群众对相关工作的了解程度、认可情况,加大群众满意度的考核权重,让“不打招呼”的走访群众、入户评价逐步成为常态,堵住“粉饰太平”的后门。要扩充述职评议的流程,评价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工作好坏,绝不是听一次总结汇报、做一次综合考评就能实现的,不妨把来自群众的日常反映,对群众的反馈、回复的群众评价等,都纳入日常考核流程,确保我们的述职评议实现应考尽考,将工作成效抓常、抓细、抓长。

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就是问题反映的“直通车”。述职评议就应当深入群众,接接“地气”,从中体察民心民意、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让群众关切真正成为工作创新、思路谋划的“指挥棒”,为新一年工作彰显新气象新作为积蓄力量。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