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国学教育在高中校园“红”起来

——探访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的办学之路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1-18 21:46:47 
分享到

2017年12月22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

按照节令,这天“交九”,中原的黄淮地区已经进入严寒天气了。记者在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看到了令人感叹的一幕:随着中午下课铃声的响起,全校61个教学班、4200名学生,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便各自集结到预定的位置,同学们手中拿着自己准备的简易纸片或者袖珍书籍,低声诵读着《论语》《道德经》《弟子规》《朱子家训》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排队到餐厅就餐。诵读之声,直到走到餐厅大门口方才戛然而止。

当记者为亲历这么一个庄重而高雅的宏大场景而惊叹之时,该校校长朱贵华却只是淡然一笑地告诉我说:“这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习惯。”

在当今多学校都趋之若鹜地把高考成绩作为“硬指标”分解到教学班的大前提下,文昌中学何以有如此大的定力,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得如此的有声有色呢?


选择国学教育作为德育的抓手

 

 文昌中学是一所只有5年历史的新办学校。地理位置既不优越,招生来源也不设门槛,基本上是具有普惠性质的来者不拒,但是学校制订的办学目标却很前卫。

在文昌中学行政楼的大厅内,赫然写着几行大字——

培养目标:为父母培养好孩子、为社会培养好公民、为国家培养好栋梁 !

一所年轻学校,何以对自己提出如此苛刻的办学目标?

朱贵华校长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可以看到效果的,但是对于人生而言,却是一天也不能耽误的。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如果不好,即便是有了知识,其结果,也许是对社会的危害更大。而近些年来,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学科成绩在家长和社会的眼里就成了检验学校办得好坏的唯一标准。现在的学校德育工作,在许多校长那里,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殊不知,做人比成绩更重要。

 容易空洞的德育以什么为抓手?朱贵华校长选择了国学教育。

“《学记》云:‘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朱贵华说,“教育要回归本真,育人比学知识重要,注重教育过程比仅仅关注成绩重要。”

作为一名农村生、农村长,大学毕业后又回家乡服务农村教育,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朱贵华校长对于“儿女住高楼、老人住村头”的现象痛心疾首,认为这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社会顽疾,很多人忘记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至理名言,也忘记了“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的道理,他们更是忘记了“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处事道理。在社会“千呼万唤”教育的同时,升学率的压力让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重建我们的道德伦理体系已经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急迫任务。对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负有一份责任。”朱贵华说,“传统文化浩瀚博大,但各部分的重要性并不等同。传统文化进校园,需要进入的是‘道’,其重心是德性教育。人的德性、操行、人格、志向等,大都是在学生时期铸就的。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很有必要。”

朱贵华介绍说,办学五年的成绩告诉我们,文昌中学的路子找对了。学校以传统文化为途径,探索出一条德育的方法和路径。把优秀传统文化寓于德育之中,德育即活动,活动即教育。每周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右手放胸前齐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一届为期一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张扬个性,发挥特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冬夏至日男生光背血性训练;心愿瓶十年有约,让学生树立自信,梦想起航;周末回家的“孝亲作业”,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学会感恩;学校开展的“一品”活动,重在展现办学理念,诠释“文昌精神”;让学生尝试饿习惯雨中奔跑,磨炼他们的坚强品格,胸怀报国之志。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派文化交流团到少林小龙武校和信阳航校游学,以武术提升精气神和身体素质;游学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和井冈山,用红色文化洗涤学生心灵;以诵读提升文化品位;武龙太极、孔子六艺,让同学们行之有道,学而有规,用之有法。

文昌中学立志“习传统文化,做大成教育”,大力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亲意识,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并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获得了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的大力褒奖。2015年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先进单位。

难怪前来参观学习的外地校长、老师由衷赞叹道:“文昌中学不唯一追求高考的‘独木桥’,崇文尚武,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有阳刚之气、有男儿气概、有家国情怀的人才,真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工程


文昌中学地处周口市东新区的城乡结合部,2011年选址建校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附近村民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家长对孩子养而不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大都是把学生送来就认为尽到了义务。

面对家长们的低端诉求,深感作为新时代教育人的责任重大。于是,他根据从教多年的经验,萌生了“办真教育才能育真人才”的理念,下决心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成文昌中学的特色,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走“习传统文化,做大成教育”的求真教育办学之路,把弘扬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梦想变成现实,完成教育者的使命。

于是,文昌中学从“孝文化”入手,让孩子理解父母,让父母学会和孩子沟通,消除亲子之间的代沟。

于是,这所原本该带领几千名高中生冲刺“一本”“二本”“名校”的学校,另辟蹊径地开展了诵读传统经典文化、补课“养成教育”的活动。

“不抓分数抓‘私塾’,这不是把孩子们领往邪路吗?”在许多人眼里,包括一些地方领导,都把朱贵华的这一套看作离经叛道,认为他要“办砸”这所投资3亿元的学校。

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春江水暖鸭先知”,孩子和家长们最先从这里尝到了甜头。

一个学期过后,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过去是早上上学要家长叫几遍,从来不叠被子,东西到处乱扔;进了文昌中学后,寝室里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儿,鞋子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到放假,就催着和父母一起去看望老人。

同学们也普遍反映,从国学入手,让自己越学越有劲,“仿佛找到了抓手”。

对此,朱贵华自有他的解释。

朱贵华说:“《大学》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孝为德之本,无孝何以修身,身不修何以齐家,家不齐何以治国,国不治何以平天下?’孝是一切人伦的根本,因而中国人一向强调‘百善孝为先’,期望在孝德的基础上培养各种善行。孝作为善事父母的表现,源于自然的爱心,是人际关系中所有感情的出发点,人能扩充敬爱父母之心,推而及于兄弟、夫妇、朋友、君臣各种关系。然后才能循序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境界。”

“我们常讲‘君子务本’,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本,孝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本,是当前中国人最需要确立的灵魂之本。”朱贵华说,“《弟子规》中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做教育的,不能把顺序搞反,要把培养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孩子作为己任,要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绝不能单单注重考试分数,让孩子成为‘两脚书橱’”。

正因如此,文昌中学开展放假不放手工程从“孝”入手,不但不影响学习,反过来促进学生立志成才,努力学习!    

在文昌中学的寒假散学典礼上,朱贵华号召全校学生:

“孝亲是人生最大的德,家是孝亲最主要的场所,父母是我们孝亲最主要的对象,给父母洗脚是最直接的表达形式,年三十是最表达真情的最佳时间,真情真爱就在今天就表示出来吧!孝亲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主要抓手。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真心真爱做育人教育。”

2017年的新年,文昌中学开展“放假不放手 孝心我先行”社会实践工程。朱贵华校长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给自己的父亲洗脚、修指甲,上传图片给全体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孝的意义。在明理中践行,在践行中传播,在传播中发扬,孝心是陪伴,是不经意间的小行为,孝心是一件暖心的小棉袄,暧乎着一家人的亲情,孝心就像一碗鸡汤,温暖人的心灵。文昌中学老师们每天在微信群里收集孩子们的孝亲作业,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并一致认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整个春节期间,孩子们的孝亲作业图片通过文昌中学教师群、各班级家长交流群等渠道发送,震撼了整个周口市。在这些图片中,孩子们在学习功课之余,力所能及帮父母买菜、做饭、洗衣服、扫地等,还给父母捶背、洗脚、修指甲,切身体会父母为我们倾注的心血,付出的艰辛。那些人们久违了的孝亲图片、跪拜作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今天给爷爷磕头拜年,昨天给爷爷奶奶洗脚,我成了小区的大名人,许多我原本不认识的人都对我示以赞许的微笑。今天我成了大院的名人……我一个弱女子已然影响了整个社区,感谢朱贵华校长的孝亲作业,我相信我校的教师学生职工的身体力行,一定会带动更多的人给长辈洗脚、磕头……”年轻教师郭群里在微信中感慨万千。

学校所属地的开发区人社局局长王青发来短信:朱校长,你布置的孝亲作业,感染了我和我们的职工,我今年春节带头跪拜我的父母祝贺新年。

2017年农历9月9日,在文昌中学校园内,30对老人登上文昌大舞台,接受了儿女跪拜礼仪式。青年教师为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献上鲜花,把祖国的家文化、和文化、孝文化向全校师生完美地进行诠释。共青团周口市委学校部部长马仁玲对文昌中学为老人们举办的活动时评价说:“人都是要老的,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告诉我们尊重老人就是在尊重我们自己,善待老人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

朱贵华认为,孝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应该还要让学生懂得关心和尊重周围的其他人。注重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培养现代中学生的“孝亲”意识,把感恩教育贯彻于教育的始终,开展具有开创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和活动“放假不放手,孝心我先行”德育教育工程。这是文昌中学特有的“孝亲作业”。

“一盆氤氲透骨的热水,是一颗感恩沸腾的孝心。孝心是每一个人出生已致老去都要谨记在心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孝顺会影响更多的家庭,传递正能量,孝心传递,爱心传染!”朱贵华深有感受地说,“回顾2017年的春节,对于文昌中学5000名师生的家人来说,是满满地幸福。学校倡导的‘放假不放手工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改变了周边社区的社风和民风。我们的先贤老子在《道德经》中倡导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在他故乡的这所年轻学校里,真正的‘化民成俗’。”

记者在文昌中学采访中得知,教师和班主任每周除了布置适量的学科作业外,必不可少的就是孝亲作业。学校要求学生和家长把各自的孝亲作业发到群里,然后传到各班家长群里。从学生入手,推行小手拉大手,从而影响整个家风,用学生、家长的变化,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


创新培养模式,对每个学生的一生负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文昌中学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具备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抓住德育这个源头,围绕孝文化这个出发点,以身作则,带动学生、拉动家长、感动社会上的群众,共同把传统文化推广开来。

几年来,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该校实施了以下几个工程:

德育为先,推进“国学123工程”。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在中学的落地生根;

国学教育书香养正的“为中华文化传承代言”工程。目前在文昌中学,“三香工程•亲子共读平台”的参与者已达375人,其中有老师、家长、学生;有县委书记、妇联主席、名校校长、节目主持人等。 利用周口这个“老子故里”的传统优势,动员社会上的优势资源,通过诵读、分享等活动,为学生的人生道德根基打下了红色的底子,被专家誉为“铸魂工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教育工程”。在文昌中学的校园内,虽然远离市区,但却没有超市和小卖部,而是在教学楼的每个楼层一角设立无人售货诚信货架、诚信书架。学校通过三诚(诚信货架、诚信书架、诚信考试)作为德育教育的路径及抓手,把诚信落到实处。学生到诚信货架取东西,根据标价自觉投币。学校的理念是:超市购物是金钱与商品的交换,是交易的过程;诚信购物是商品对人格的考量,是教育的过程。

为了真正的体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理念,文昌中学注重十分创新学校课程的设置,突出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没有唯分数是举,而是坚持把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课程尽量开足开够。不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体音美课程,而且还深度开发了跆拳道、球类、舞蹈、编导、器乐、书法、科技发明等40种特色课程,实行走班选课制,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志愿和学习时间安排自愿选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我们坚持实施‘一品教育’。”朱贵华介绍说,“班级‘一班一品’、学生‘一人一品’,即每个班级都要拥有一项自己的活动项目品牌,个人自由填报兴趣志愿;实行走班选课制,喜欢什么就练什么,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实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据记者了解,仅2016年,文昌中学就举办、参加了100多场校园内外演出活动,打造出了《梦回汉唐》等大气磅礴的标志性作品。该校的汉服表演队已经走出了校门,被邀请到周口市电视台及其他兄弟学校展演40余场。学校成立的科技创新协会,在周口全市的学校中率先开展了航模制作放飞、“水火箭”自制发射等活动,引起了孩子们创新发明的浓厚兴趣。

  文昌中学的国学教育经典诵读、一品教育、家校互动开门办学等理念和模式走在了河南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先后引起了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宣部的重视并调研推广。

文昌中学的管理模式不仅重成绩,更重成长。按照朱贵华校长的说法,就是“为孩子贴上孝顺、诚信、明礼、精进的标签,通过生活中点滴的教化,滋润学生成长,打造专属于文昌学子,令其受用终身的核心竞争力!”

家长们反映,通过在文昌的学习,孩子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昌中学的传统文化道德教育,让孩子变得懂事了、听话了、有孝敬心了,知道如何做人了!感恩文昌大爱校长,感恩老师教育有方。德育满校园,人人有善念,处处都温暖。社会和谐大发展,文昌精神天下传!”学生家长金占军发来深情的感谢信。

“感谢学校的培养,感谢老师教导我们懂事、成长,教会我们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现在九年级学生聂凯利在一次班会上动情地说,“我爸妈就是被我的孝心感动了,因爸爸酗酒而使濒临崩溃的家庭破镜重圆,我用力所能及的孝心和讲给父母的国学知识感动了他们。”

当记者问起文昌中学的同学们“是什么在改变”这个问题时,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思想在改变”,“是自己的身边伴随着爱,充满了感动”,“是国学文化的孝心把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变成一个懂事明理的谦谦君子,知道肩负使命、如何做人做事道理的中华少年”。


开门办学,实行家校合力的春风化雨工程


朱贵华认为: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就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在文昌中学校园里,有一块最大最醒目的牌子,就是“文昌中学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的权力有多大?记者问。

“学生平时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校服),老师不当家,校长说了也不算数,而是由‘家长委员会’说了算。”朱贵华说,“把餐厅、寝室、保卫等后勤工作的管理权交给家长,实现了后勤管理家长社会化。从近四年来的实践看,收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造成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也让学校的后勤服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真正实现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自然也满意。

朱贵华说:“如果说学校重担是1000斤,后勤就有300斤。这300斤重担,如果由家长自觉自愿挑起来,不仅可以为校长和教师减轻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精力一心一意搞教学,更是避免了由‘后勤工作不透明’带来的一系列家校矛盾。”

因此,文昌中学实行“开门办学”,让家长参与教育和管理,借助家长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学校解决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

钱玉华带领8位家长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作为家长,他们更知道孩子们的安全有多么重要。因此,家长们当“保安”以来,学校没有出过一次治安事故。

段延全原为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总,为了孩子们的生活问题,他“不挣大钱挣小钱”,专门负责餐厅管理,只拿和家长炊事员、家长清洁工一样的3000元月薪。

李金星带领牛小平等几位家长,负责学生的寝室管理。他们那股负责任的精神,令老师们叹息。“谁家的孩子也不能在学校出意外,我们得对大家负责!”李金星说。

就这样,寝室学生不听话,家长来管理;水电有问题,家长来维修。学校真正实现后勤管理家长社会化。

文昌学校不设政教处、教务处,取而代之的是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办公室主任兼财务主任;督导办负责检查落实每项工作任务…… “机构繁多,人浮于事,效率却低。学校不能搞这一套。”朱贵华说。 

不少到文昌中学参观学习的校长,印象极深的是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程度及其发挥的惊人作用:

 ——几千名学生就餐的食堂不出租、不外包,而是完全交给学生家长来办。家长委员会管理,既解决了百余名家长的就业问题,也避免了租赁承包后出现的难以监管、质次价高现象。 

 ——学校实施的“唤妈妈回家工程”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在:同学们亲眼看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更热爱劳动了,更懂得珍惜了;与宿管阿姨吵架的少了,乱扔纸屑的少了;劳动自觉的多了,就餐“光盘”的多了。 

 ——“学生在校三年,家长值班一天。”成立家长会、家长理事会,开展家校联谊。所有学生家长来校“值一天班、吃一顿饭、听一节课、说一个优点、提一条建议”的“五个一工程”让家长们深度参与学校事务,家长成了学校的主人。 

 开门办学,家校联谊,让家长走进了校园,请家长参与教育和管理,借助家长的智慧和力量,也解决了学校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



记者在采访相关专家时了解到,文昌中学的教育模式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很有探讨价值和借鉴作用。

“抓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不要文化教育。相反,只要正确处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系,孩子们不仅国学知识大为长进,古人和历史名人的传统美德反而影响和鞭策孩子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的动力。”朱贵华感慨颇深地告诉记者,2016年,文昌中学的首届高考实现了“低进高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参考402人,一本上线率15.7%,二本上线率40%,本科上线率达70.1%。首届九年级喜获丰收,751人参加中考,其中600分以上11人,580分以上27人, 550分以上100人,500分以上216人,成功实现了“一年成型,两年有声,三年成名”的第一个三年计划,实现了特色教育开门红。

河南省副省长, 时任周口市委书记的徐光同志针对文昌中学的办学模式专门做出批示:“文昌中学三年艰苦创业,奋力追赶跨越,首次高考成绩喜人,值得肯定和祝贺!望再接再厉,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努力打造周口名校,为全市大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周口市文昌中学  叶九辉)

[ 责任编辑:李帅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