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600卷胶片摄尽芳华

鹿邑八旬老人有个影展梦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3-06 16:06:26 
分享到






中华龙都网讯(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姬慧洋文/图) “感谢你们的到来,让我这个怀揣理想的老人终于有机会可以圆梦了。”3月6日上午,家住鹿邑县的胡海云老先生拉住前来看望他的鹿邑老子文化研发中心周西华教授的手,激动不已。西华这次来,不仅带来了对老人的问候,更给老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和他的同事们要帮助胡海云将其一生的摄影作品变成数码照片,帮助其出书和举办摄影展。


钟情摄影载誉满满

今年82岁的胡海云,自1968年起就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在过去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时代的变化。据介绍,有关鹿邑80-90年代的画册摄影几乎出全自他的镜头,在光与影的世界里,不断展现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生追求和新闻摄影梦想。喜爱摄影的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发表各类摄影新闻2000余副,曾经多次获得省、市、县级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国家、省、市级摄影大赛中获奖。“76岁的时候我还获得周口日报优秀通讯员这个荣誉称号呢。”提起往事,老人自豪地说。


用镜头记录五十载变迁

上世纪70年代,上海郑州知青来到灵子门农场,胡海云用国产120海鸥相机给知青拍下学毛选的镜头。从此这个小小的方盒子,全方位打开了一个精彩农村天地世界的窗户。

80年代,随着农业的改革,胡海云的镜头触及农业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大量报道了鹿邑工农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冲胶卷、洗照片、邮递报社,一幅幅图片见报,让鹿邑变化走向全省和全国。


90年代,随着鹿邑皮、毛、水、草的定向发展,张店羊尾加工、宋河酒厂的生产、城郊草制品的加工、玄武鞋城皮革的壮大都离不开胡海云的镜头,可谓是全面开花,让鹿邑镜走天下。


进入2000年后,数码摄影的发展也没能使胡老放下手中的相机,年近七旬的他跟随年轻人学习用数码相机摄影,拍摄农村改革城市变迁,用镜头记录鹿邑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上了年纪的市民一幅幅看着他的摄影,看到的是回忆和鹿邑乡村近50年的社会缩影。许多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看了老人的摄影作品忍不住称赞:“拍得真讲究,还是老摄影家功底厚实!”胡海云却说说:“我喜欢我们的古城鹿邑,喜欢我们的父老乡亲。用情立意,用心构图,才能拍出走心的作品。”

八旬老人有个影展梦

“几年前搬家的时候,因为保管不善,丢失了很多胶片,我很心疼。在这之后我就萌生了想要办个跨越50年光阴的摄影展,把我这半生所拍摄的照片都展现在大家面前。”胡海云说。因为胡老所保存的是已经淘汰的胶片,想要变成现在像素高、品质好的照片十分不易,老人的影展梦一直没有实现。

鹿邑县老子文化研发中心的周西华教授在知道老人这一心愿后,主动想办法,在他得知使用现代化的扫描仪能够将底片从反转片转换成正片然后再通过调整颜色就可以将老胶片变成现在的数码图片后,他和他的同事们便来到胡海云老先生的家中,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胡海云家中,老先生拿出了目前保存良好的600余卷胶片,将它们郑重其事地交到了周西华手中,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胶片将会变成一幅幅有着时代印记的照片出现在市民眼前。“等照片全部冲洗出来后,我打算选出200副具有代表意义的照片展出。让群众们都能看到这50年来鹿邑翻天覆地的变化。”胡海云说。(线索提供胡洪涛)


[ 责任编辑:孙银珠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