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历史书写中的家国情怀

——评长篇历史小说《秦楚情仇》宋志军引题题一题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3-16 10:07:58 
分享到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殿堂里,历史小说始终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淮阳籍作家李乃庆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秦楚情仇》在《小说月报》连载后,最近又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单行本。《秦楚情仇》可以说是近些年来中国文坛上又新出现的一部扛鼎之作,自然引起了广泛重视。这部小说里流淌出的家国情怀,更是让人读来激情满怀,不忍释卷。

首先,这部小说把历史、战争和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写作历史小说,需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要是个史学家;还需要有独到的见解,得是个史论家。而把历史变成小说,更需要作家具备驾驭历史史料和历史人物的高超能力。历史是死的,而小说则是活的。《秦楚情仇》就做到了历史与小说、历史人物与小说角色的完美结合。曾经做过十年淮阳县博物馆馆长的李乃庆,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名具有丰厚历史知识的史学家,拥有文博研究员的职称,对于曾经十次为国、十二次为都的淮阳历史文化多有研究。据作者讲,创作《秦楚情仇》的想法就来源于一个意外的考古发现。那是2011年4月,他看到中央电视台的一部专题片《复活的军团》,其中第五集《举国之战》中讲到了发生在公元前224年至223年楚国旧都陈城(今淮阳)的秦灭楚的战争。尤其讲到了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一块木牍,是参加这场战争的一对叫黑夫和惊的弟兄俩的家书,其中讲到“直佐淮阳,攻反城久”。随后,作者亲赴湖北实地考察,进而发现,从战国时期到秦统一六国,无论是秦灭楚,还是后来楚灭秦,淮阳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著名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而在更深入地研读春秋战国这一段历史时,作者发现了战国七雄中秦、楚两个大国的世代姻亲关系和恩恩怨怨,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同时,在以往的史料里,秦、楚两国的姻亲关系及很多历史人物的关系和所处时间都是模糊的,就连许多历史学家也说不清楚。作为一个修志人,作者一向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力求历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播淮阳这块家乡的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者萌生了写作一部好读的历史小说的冲动。可是,春秋战国的历史,史料的记载很多是不连贯的,有不少都是一些碎片,甚至很多人物是来无影去无踪。怎样才能既达到史实的真实又具有文学的特性,作者进行了一个全新的尝试。凡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都尽自己所能查找史料和最新的考古材料,力求准确,让喜欢历史的人当作史书来读;作为文学作品,对一些情节和史书忽略的人物,做到有所虚构,融入作者的情感,以文学的手法再现这段历史,让喜欢文学的人看到一部精彩的小说。事实上,作者做到了这一点。该部小说中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许多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书中都有出现,但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事件和人物都变成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变得活灵活现,荡气回肠。显示出作者作为一位史学家历史知识的渊博和作为一位文学家出色的叙事技巧。二者的完美结合,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读史模式和欣赏文学作品模式。同时,作者借助该书,也把一些不清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给了一个准确的交代。比如秦宣太后和楚春申君黄歇的关系问题。宣太后即是前一段时间电视连续剧《芈月传》里面的芈月,在这部剧里编剧把芈月和春申君黄歇写成了一对恋人,而在该部书中,作者写得很清楚。其实黄歇见到宣太后时只是一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彼时的宣太后已是一位六十余岁的老人,二人之间是不大可能发生恋情的。这就避免了一些历史剧给后人带来的历史上的认知错误。

其次,这部小说为我们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了解战国历史的角度。整个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与国之间连年相互攻伐不止,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古代战争史,但一直以来,无论史书还是文学作品,都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角度来写这段历史。《秦楚情仇》这部小说以秦、楚世代即是敌国又是姻亲之国的特殊关系,把秦、楚之间的家国情仇作为整个小说的叙事重点,以秦灭楚和楚灭秦作为一个贯穿的主线,不仅让我们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而且更便于我们了解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有了这样一个新的角度,作者就把握住了叙事的重点,把绝大部分人物都放在秦与楚两国的时空里,浓墨重彩写秦与楚之间的争斗。而把秦、楚与其它国家的矛盾作蜻蜓点水式的简写,有的甚至一笔带过。这样的写法既便于作者集中笔墨写作秦、楚之间的家国情仇,有利于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而且增强了矛盾的冲突性和故事节奏的紧张性,让整部书变得十分可读,引人入胜。比如小说一开始,就把人引入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势当中。秦国即将由名将白起领兵,联合韩、魏两国兴兵来犯,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一个紧张的战争氛围之内。而小说上卷的结尾又以一场秦军攻占淮阳的战役结束,从时空上完成了一个轮回,也让读者为楚国以及几代楚王的命运感到唏嘘不已。

该部书的叙事技巧也比较高明。借助时空的交错转换和大量的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使小说的情节做到了张弛有度,前后呼应。作者时而把叙事的时空放在秦国,时而放在楚国,而人物的出场又不时地给予时空轮回,让读者既接触到了许多历史史实的同时,又不觉得太过突兀,从而忘我地投入到一种读史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双重感觉中。

第三,这部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战争的新的视角。作者把国与国的战争放置到国家改革与强盛的大背景下去考量,认为只有国富民强了才能有军事上的强大,给了人们深刻思考。那就是一个国家在振兴的道路上如何正确地对待政治和军事,如何正确地把握国与国之间的军事竞争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纵观战国时期几百年的历史,秦国能在偏僻一隅逐步走向强大,并最终统一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自然不是一代人的努力所能达到的。但秦始皇却起到了很大作用。秦国在秦王嬴政即位后,锐意改革,奋发图强。秦始皇的事迹虽然为很多史书所记载,历代史学家对他的功过评价不一。但李乃庆却塑造了一个很有个性特征的秦始皇。他敢于纳谏,善用人才,为了统一大业矢志不移。郑国本是韩国的奸细,为了消耗秦国国力献计修渠,但当秦始皇意识到水渠修成以后对于秦国的经济会有很大作用。于是不仅不再怪罪郑国,而且继续任用他修渠,这就是后来历史上有名的郑国渠。作为楚国王子的丞相昌平君熊启为了拖住秦国征伐楚国的步伐而劝说秦王重视农商,反而成了秦国发展经济、强国富民的重要举措。他接受秦国王公贵族的建议,打算驱逐六国客卿,并下达了《逐客令》,但当他看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后,又立即收回了成命。可见,秦国最终战胜包括楚国在内的六国,并非只是战争的功绩,而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在写出了楚国的命运之后,作者对秦国的命运也做了揭示。秦国在统一了中国以后,没有及时地休养生息,发展民生,而是继续采取战争时的政策,对六国人民实行严酷的统治。特别是二世胡亥即位后,任用奸佞,沉溺玩乐,终于被六国中的反秦势力而打败,使秦王朝仅仅经历了十几年就轰然倒塌。而楚国虽然灭掉了秦国,却没能取代,是因为楚人想得更多的是复仇、是争夺天下,而对于国家的发展、百姓的安康却没有思考太多,结果被平民出身的刘邦夺去了天下。这就说明了国家的强弱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要长久地发展,必须立足于改革强国和人民福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作者流露出的这些关于战争的观点,即便放在当今国际环境下考量,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甚至是军事大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仍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的形势下,中国避开一些所谓专家“大国崛起必有一战”的论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并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发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并努力付诸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广获各国认同。这就摆正了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关系,使军事成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力量。

李乃庆是一名十分勤奋和多产的作家,并且始终有着浓厚的家乡情节。近年来围绕当地的历史文化,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伏氏三皇后》《汲黯传》和时政小说《史官》《无路之路》等。对于此部作品他同样寄托了自己的家国情怀。他不止一次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写作此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家乡淮阳。显然这个目的达到了。淮阳在作者的笔下,和秦国的都城咸阳,成为这部近60万字长篇巨著里落笔最多的地方。这里的城湖、垂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里的人民是那样勤劳勇敢;这里的文化是那样绚丽灿烂。《陈风》十首,无一遗漏地被作者在不同的场景借助不同的人物表现出来,不仅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而且赋予了这部小说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泥泥狗、担经挑等一些地方文化瑰宝也被作者巧妙地写进书中,客观上起到了宣传淮阳的作用。

[ 责任编辑:翟迪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