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冬天里拾柴火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4-09 10:00:48 
分享到

王天瑞

转战千里万里,走过北国、南疆、东海、西域……老班长说,他每当闲暇、每当小憩、每当梦里,总会想起家乡。老班长说,他每当想起家乡,最先想到的便是家乡的炊烟。

炊烟,是乡村最原始、最古朴的风景,是乡村最灵动、最奇妙的风景。炊烟因村庄而诞生,村庄因炊烟而美丽。炊烟就是生机盎然。炊烟就是朝气蓬勃。凌晨,晨曦初露,鸟儿轻唱,新的一天开始了, 家家户户几乎同时升起炊烟……炊烟,曲曲弯弯,飘飘摇摇,宛若条条丝带升向蓝天……傍晚,伴随夜幕降临,紧张繁忙的一天结束了, 黄村上空又升起袅袅炊烟……不知不觉间,炊烟变成一片片、一段段、一串串、一团团,交错相融,浓淡相宜……当然,炊烟有时会被疾风吹散,有时会被雨点打乱,有时会被寒霜冻僵,有时会被大雪压扁……不过,人们都说,炊烟就是家的方向,炊烟就是亲人的召唤。即使黄村没有高楼大厦,饭桌上没有美味佳肴,但是,黄村不能没有炊烟。老班长跟年轻人说,谁也不会想到,真的有那么一个时期,咱黄村经常看不见炊烟。

老班长与新中国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少年时代经历过“瓜菜代”,青年时代参过军,当过班长,“老班长”就成了他的绰号,进入老年后,经常到外地儿女家住上一段时间,是村里走南闯北的人。老班长说,“瓜菜代”时候,家家户户仓空囤净, 有时一天两顿饭,有时一天一顿饭,甚至断了顿,国家为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发放“统销粮”“返销粮”,而烧柴问题就由各家各户想办法解决了。老班长说, 为了让炊烟升起来,大人忙着干队里活,就安排小孩子,放学后下地拾柴火。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大冬天里拾柴火。

老班长说,星期天,他和小伙伴们神气得很,肩上扛个竹筢子,胳膊上挎个柳篮子,腰带上挂把麻绳子,结伴奔向西北洼。大洼里长着稀稀拉拉的干草,那就拉着筢子可劲搂吧。于是,匍匐在地的干草顺着筢钩子滚成团,迅速挂满竹筢子,然后把它卸下来,堆在一起,几次就能搂出一大堆。拉着,再搂, 再卸。最后用绳子打成捆。时间虽然已是初冬,但幸运了还能发现蹦跶不动的老蚂蚱,逮住它后,用草茎串起来。当大家都搂够了捆,下晌时,就背着或挑着,把蚂蚱挂在筢子上,高高兴兴回家转。到了家,再把蚂蚱择择,用盐一腌,用火一烤,吃起来喷喷香。对于长时间没有闻过肉腥的孩子们来说,蚂蚱肉莫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美味佳肴!

天气越来越冷,北风一吹,树叶子就像黄蝴蝶一样,漫天飞舞。孩子们看到落叶,乐得手舞足蹈,明天就可以扫树叶了。扫树叶,最佳时机是早晨,树叶子落了一夜,地上铺起厚厚的金黄。当天似亮不亮,大人就催促孩子们快起床,拿着扫帚、箩头、麻袋,有的还拉着架子车,到村周围的树林里扫树叶。老班长说,开始扫树叶时,早起的人先画圈霸占,晚起的人便无地方可扫,于是人们常常发生矛盾。渐渐地,约定俗成,早起的人只能抢占位置,但不能霸占地盘。这样,老班长就经常随父亲早起赶到桑树、柿树、桐树、玉兰花树下扫树叶,这些树的叶子片大、厚实、质硬、很耐烧。晚起的人们只好到柳树、枣树、楝树、槐树下扫树叶,这些树的叶子小、不好烧。该吃早饭时,大家已把树林里扫了一遍,暂时无叶可扫了,就把扫好的叶子装进麻袋运回家。大冬天里拾柴火,老班长本该细嫩的小手上冻裂的大口子像小孩嘴,鲜血直流。有首儿歌这样唱道:“北风吹,树叶落, 扫起树叶好烧锅。粮囤里,光打光,蒸了一锅菜窝窝。”

那年冬天,连续下了两场雪,但雪停天就晴,平地没有积下雪。老班长说,孩子们虽然肚子饿,却没有发过愁,还是欢欢乐乐地拾柴火。一个星期天,老班长带着大黄狗,和伙伴们到南河套里坌茅草根。茅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再生能力很强,秆和茎里水分很甜,质地坚硬,晒干后很耐烧。一上午,每人坌了一大捆。正当他们准备背起收获回家时,突然,附近蹿出一只野兔,老班长猛喊一声“阿黄”,大黄狗腾起跃起冲了出去,转眼工夫,就追上了野兔,并把它按住咬死,叼到老班长跟前。伙伴们一阵欢呼。老班长拍了拍大黄狗,又告诉大家,今天晚上,都到他家吃肉去,这兔子肉,保准比蚂蚱肉还香。

如今,已经很少见到炊烟!过去不见炊烟,是贫穷、是挨饿,如今少见炊烟,是烧了煤气、烧了沼气、烧了天然气,是用了电器,是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老班长说,每到麦收秋收时,看着满地被掩埋的秸秆,每到秋末冬初时,看着被倒掉的一车车树叶,不由感慨万千。

亲爱的朋友,来来来,让我们听听邓丽君当年唱的《又见炊烟》吧:“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


[ 责任编辑:李晗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