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百里汾河皆画屏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6-06 10:10:58 
分享到

汾河景色

■司新国

我家离古镇巴村仅几里地,汾河从巴村中间穿过,一座古桥把巴村一分为二,南岸巴南、北岸巴北。这座古桥是清代建筑,五孔桥洞、红石为身、青石作栏。桥洞上方有测量水深的青石龙头雕饰,桥的两头有威武霸气的护桥石狮。小时候随大人来巴村赶集,我常常站在桥头看着流水发呆,不知道水从哪儿来,流向哪里去。

李白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长江的浩渺,宋琬以“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道出黄河的雄伟。而汾河是那么的平凡,甚至有些不起眼,它没有大海潮起潮落的波澜壮阔,没有惊涛拍岸的惊心动魄。汾河是一条小河,流经的地方多是土地,水底游鱼嬉戏,林间百鸟鸣啭,河里渔舟唱晚,偶尔飘来很多云朵,然后又漫无目的地变幻或者消失。

对于我们来说,汾河是母亲河,它养育了两岸120万商水人。也许有人不知道有这样一条美丽河流的存在,但汾河依然潺潺流淌,不舍昼夜。两岸土地,因它的浇灌而富庶;鲜花草木,因她的滋润而芬芳;古城商水,因她的恩泽而富饶美丽。

汾河古称小汝水、汾沟、粉河、汾泉河,发源于漯河郾城区召陵岗西的罗鼓泊,流经商水、项城、沈丘,在沈丘老城西和泥河汇合,过安徽临泉至阜阳三里湾汇入颍水。

汾河是有灵气的,几千年来或缓或急、逶迤流淌,给我们留下太多传奇故事和名胜古迹。当汾河从中州名镇谭庄三里店进入商水之始,便有了位于谭庄马村东北母系社会人类居住的“马村遗址”,华夏祖先在这里“播五谷、制陶器”。同时谭庄也是革命老区,共产党在商水县第一个党支部于1929年8月在谭庄镇碱场村成立。

汾河从崔庄入中州名镇巴村,据资料记载,巴村临“汝水”(今汾河),以盛产莲藕而称“白莲镇”,尤以双黄鸭蛋、盆面条等名吃闻名遐迩。这里有清代张氏民居、汉代朱郭墓群、商代大邵遗址。因镇上唯一的南北街特别长,清初改“白莲村”为“八里长村”,久而久之在父老乡亲嘴里成了“巴村”。古桥因河道拓宽拆除重建,桥两头八里长街从古至今一直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之地。

沿汾河东去4公里左右,南岸即是舒庄乡扶苏寺村,秦置阳城县于此,阳城故城遗址就在村北,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的诞生地。这里有扶苏墓、蒙恬墓,应为疑冢。陈胜从这里走出去,走出一段辉煌传奇。太史公写《史记》,把陈胜放在《史记·世家》,列孔子之后。白云苍狗,沧海桑田,正如毛主席在《贺新郎·读史》中所言:“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跨越汾河两岸的雷坡闸,是汾河入商水后第一个调节流量、预防水患的枢纽工程。提闸放水时,碧浪翻滚、惊涛拍岸,汾河变成撒娇少女,一反平日温顺。而它所处的汤庄,早在母系社会就有人类活动,至今乡第一中学仍保留着仰韶文化遗址西陵寺。至于汾河南岸的姚集,则是“果蔬之乡”。人们在这里不但可以赏美景、摘草莓,还可以品尝到巴村、舒庄、姚集等汾河区间才有的皇家贡品——双黄鸭蛋。

从汾河南岸顺堤而行到化河姚桥。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在宋代却走出了父子两个进士。姚仲孙,字茂宗,宋仁宗时进士,历任知州、通判、盐选铁副使、河北都转运使,以精明干练、政绩显著受到了宋仁宗嘉奖,被诏入京,任礼部郎中、龙图阁学士。姚仲孙的父亲姚晔于戊申科举中及第进士第一名,世称为文状元。据《宋史》记载,姚家本来是曹南望族。因姚仲孙的曾祖姚仁嗣当过商水县令,才在汾河北岸安家。此即姚桥来历。

汾河的支流漕河,附近有个袁老村。袁老人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他的儿子袁敞官至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汾河出袁老在中州名镇固墙停留很短,却留下了孔子过“互乡”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据《淮阳志》记载,固墙古为“互乡”,境内现有楚国孰城遗址、赵匡胤囤粮遗址、朱元璋上马石、孔子途经固墙时的两小儿辩日雕像。这里的“固墙豆腐”“手擀捞面”等更是享誉一方。

汾河即将离开商水奔赴项城时,依然难舍脚下这片热土,除了留下甲鱼、鳝鱼、青鱼、鲳鱼、鲤鱼、生鱼、花琏、泥鳅、河虾等丰富水产外,还给商水留下一个宝贵财富。它在中州名镇魏集的苏童村华丽转身向南过胡吉、蒋桥入项城,于是在新汾河和老汾河故道交汇的三角洲里,就有了白鹭森林公园,有了成千上万只白鹭在这里翩翩起舞。

汾河四季,景色各异。有人说,汾河的春天最迷人,因为春天的汾河是香的。漫步堤岸,风和日暖,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汾河也一改冬日的萧索,沉寂了一冬的花花草草开始泛绿,杨柳桐榆吐出了嫩绿的枝条。桃花红、梨花白、槐花香,小河里涨满了春水,打着漩涡、泛起涟漪,一路高歌流向远方。有鱼儿跃起,有鸭鹅嬉戏,有水鸟栖息,有蝴蝶翩飞;或采几朵野花,或躺在树下小憩,或听百鸟呢嘀,或垂钓于汾水,这里简直可以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媲美。

夏季的汾河最明媚,阳光照耀下,远远看去,像一条白练在城镇与田野之间。蓝天白云相映,鹭飞点点如帆,草虫浅吟低唱,蛙鸣若鼓声声。麦子黄了,堤外金色大地满是收割机的轰鸣和辛勤劳作的人们。

当酷暑消尽、秋风送凉,汾河的秋天来了,硕果垂坠,五谷飘香。柿子黄、苹果红、葡萄紫,玉米该掰、大豆该割、芝麻该收、棉花该摘,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随着秋意渐浓,树叶变红纷纷落地,风一吹,旋转着飞扬起来的树叶像飞舞的蝴蝶。两岸的蔬菜大棚、农田房舍,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淡绿与金黄、白墙和红瓦像印象派大师塞尚笔下的油画,让人心生愉悦、为之陶醉。

雪落下来的时候,小麦盖上了一层棉被,河流在冬天变得恬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溜冰、堆雪人、打雪仗,汾河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醒来,它望着孩子和远处的炊烟感叹沧桑巨变。

不论春夏秋冬,徜徉在百里长堤、田野乡村,你会发现这里的村庄多以姓氏、河、沟、湖、坡,楼、庄、店、屯命名。这里的男人豪爽仗义、厚道实诚,女人美丽俊俏、平和善良。这里的美在水、美在人、美在诗情画意。倒映在汾河水中的云彩,轻轻地、缓缓地在天上不断变化,或浓或淡、或近或远。汾河的馈赠,让商水显得无比厚重。


[ 责任编辑:李晗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