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明心静气入佳境

——记书法家王心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7-09 10:07:25 
分享到

孙智

为人处世,他重“江湖”。笔者的一位好兄弟王绍祯介绍说,重朋友如兄弟,讲义气如侠义;大方不小气,做事讲规矩,憨厚朴实,与人为善是他最大的特点。

习书成“家”,他重“书德”。尽管他的书法作品是历经数十年的磨炼且颇有影响,但凡爱“书”之人、所“求”之人,他皆乐意送之。于是,他成为大家认可的“写家”。

他就是王心静,西华县颇有名气的一位书法家。

1969年,王心静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在半饥饿状态中,他度过了苦涩、艰难的童年。

1990年,结束学业的他,被分配到周口棉纺织印染厂工作,开始了一个农家儿郎平凡而无奈的社会生涯。

其实,出于对书法的爱好,王心静初中毕业时,便拜本村著名硬笔书法家王台安为师,开始了艰辛而快乐的学书旅程。

就这样,他坚持了五年,历练了五年。漫漫五年后,直到在周口参加工作时,王心静才认为可以对别人说自己练过钢笔字。

那时候,全国兴起了钢笔书法的热潮,大大小小的钢笔书法比赛,也令王心静心痒难耐、欲罢不能。他抱着城里孩子能干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干好的信念,开始参加一些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的硬笔书法大奖赛。可喜的是,由于他刻苦临摹,认真书写,从而斩获了一大堆获奖证书。

然而,就是这一大堆的证书,使他飘飘然起来。王心静认为,自己既然能够在硬笔书法上有所成就,在发家致富方面也一定能够大展身手。于是,他辞去固定的工作,放弃舒适的环境,只身入商海,摸爬滚打四年有余。本来想成为腰缠万贯“富翁”的他,由于不识水性,结果却在商海“呛”了水,血本无归不算,还背了几万块钱的债务。无奈之下,他踉踉跄跄、十分狼狈地回到了西华、回到了原点。

面对窘境,不甘心失败的王心静拿着身上仅有的300元钱,在西华县城一条不知名的小街上,租赁了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开了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美术社。“你看,说是美术社,也就是只有一个破书案和几支破毛笔的写字店而已。”每每向朋友谈起,他总是这样苦笑着说。

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在艰辛、艰苦、艰难的创业环境里,王心静也能静下心来既挣钱又习“书”,把小店“玩”得顺风顺水,一个月靠卖字裱画挣的钱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

写字或曰书法,可以说是王心静的全部。那时,他告诫自己,心静就要静下心。人说,心静自然凉。他说,心静“字”然“良”、心静“字”然“美”。正是由于把心静下来,静静地写、静静地练、静静地临摹、静静地学习,他的毛笔字越写越熟、越写越好。尽管在美术社里没有挣到多少钱,他却感到很充实、很满足、很惬意。

更值得欣慰的是,在这艰辛的日子里,王心静收获了难得的爱情。爱情的火花点燃了他人生的激情,让他迎来了书法创作的生机,取得了书法创作的成果。

从此,王心静开始“封闭”自己,整天闻鸡作“书”,苦练本领。在继续练习硬笔书法的同时,他苦修以行、楷为主的毛笔书法,楷书取法欧阳询,行书师法米芾、王羲之。在自己书法的小天地里任意驰骋,享受着书法带给自己的快乐。

闭门习“书”,只能是坐井观天,书法创作要想取得成绩,更需要开阔视野。经过一段时间的习“书”以后,王心静慢慢悟出了这个道理。走出去,便是海阔天空。他决心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长、走得更好。

2003年,王心静怀着忐忑的心情,拿着自己写的所谓的书法作品,去拜访著名书法家刘登龙先生。他没想到的是,被他认为“神”一样的刘登龙先生,不但耐心地给他讲了很多书法知识,还在他的一再恳求下,收他为徒,手把手地传授书法技艺。这对王心静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从此,在刘登龙先生的悉心指导下,王心静从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入手,一入此帖就是五年。他沉迷于米芾沉着痛快、酣畅淋漓的笔法之中,小有所得。2009年,他又追根溯源,开始迷醉“二王”书风。通过几年的学书经历,他深深地感到自己文化底子的浅薄,制约了自己的学书之路。所以,他就从古人书论开始,着手对书法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经年累月,稍有开悟。天长日久,终成“书”业。其楷书,端庄大气、自然流畅,若欧阳询遗风。其行书,笔走龙蛇、行云流水,深得“二王”神采。

近日,笔者有幸欣赏王心静所书唐代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气雄浑,荡气回肠,一气呵成,叹为观止。如此大作,虽未得却也饱了眼福,亦算幸甚也。

如今,王心静的书法艺术日臻成熟,书法事业“家”大“业”大。昔日的“袖珍”美术社,变成了“心静书画院”。贤内助打理内勤,王心静潜心创作,一“动”一“静”,珠联璧合。同时,他的书画院成了一个集书法创作、艺术交流、书友雅聚的平台,为他以后的书法艺术铺垫出一条平坦之路。

汉代蔡邕《书论》中云: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故曰对于书法,是性情的发散和表达,是心之所现。要想写好书法,先扫除心中尘埃,持之以恒,明心静气,摆正心态,淡泊明志,则必有所成。

读此,笔者以为,心静之名或许源于此,心静之“名”或许“缘”于此。

心静“字”然美。王心静虽已近知天命之年,依然“书”之不辍,每天凌晨三时必起床习“书”,案旁作精品,砚边悟“书道”,力求书法艺术精益求精。

愿王心静书法艺术之树常青!

[ 责任编辑:翟迪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