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寻人不遇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中华龙都网 2018-07-13 11:16:53 
分享到

毕雪静

三苏园在郏县,平顶山西北,郏县城西的小峨嵋山东麓。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环境清幽。园子规模很大,大门是一仿古建筑,“千古风流”的匾额儒雅气派,“一门三学士如天如日如月,四海五大家无左无右无前”的楹联评价中肯。

沿着迎宾大道一路北行,两旁绿树成荫,左边不远处有一湖,曰东坡湖,波细水清,湖畔植柳,湖心岛上,花和树多而杂。小桥流水,俨然一幅山水画。

一路上有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追随,本来很欢快的曲调,唱得有些哀婉,让人陡生伤感。走到一片开阔地,见到苏轼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他遥望西南故乡,眉宇间略带哀愁。终究不是那个才华横溢、幽默豁达的东坡了。迎面是一座山,名曰莲花山。因形状颇似四川峨眉山,又叫小峨眉。三苏就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再往前走就是三苏坟了。坟院四周有墙垣,门外神道两侧排列着石人、石马、石羊等,南垣正中开门,古朴典雅,门两边所蹲石狮森严威风。正面楣刻“青山玉瘗”四个大字,左右坊柱上镌刻着苏轼狱中示子由的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坊后是飨堂三间,飨堂后是祭坛,祭坛后是三苏坟冢。院内院外遍植柏树,郁郁葱葱,参天蔽日,有“苏坟柏树数不清”的说法。据说是元明清所植,皆向西南倾斜,似乎是三苏在遥望四川眉州老家。又据说夜晚山风来袭,潇潇洒洒如落雨声,是著名的郏县八景之一“苏坟夜雨”。

三座墓,由东北向西南依次分列。东北是苏轼墓,中间是苏洵衣冠冢,西南是苏辙墓。每座墓冢高约两米,冢前均设有石案、石供、石牌。石案正面浮雕是莲花、马、鹿图案,墓碑上分别刻着“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可惜岁月无情,风化严重,只依稀可辨。

我是和樊登读书会的书友一起来的。我们在坟前的祭坛上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先是俯首长揖,接着由周口名嘴贾林强先生领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分组诵读苏轼诗词。我朗诵了苏轼的《蝶恋花》,一是我喜欢这首词,多情却被无情恼。一是觉得时令对,花褪残红青杏小。还因为据说这首词和他的知心爱人王朝云有关,他与朝云死不能同穴,我想以这首词来告慰先生。

自由活动时,我在苏轼冢前默然久立,双手合十,心颤抖,泪凝眸。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恨君生早嫁无缘”。此情早已翻作曲,只是无计对君弹。

松风在耳边低语:为官四十四年,十七次被贬,一肚子不合时宜,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中华文化的幸运。

野草轻声安慰:这个健忘的世界中,诗人满天下,文坛多喧嚣,能够被后人仰望、铭记的又有几人?没有什么会比灵魂不朽更重要。

蓦地释然。转身,坐在高台之上,回想他与汝州的缘分:北宋元丰七年,他被贬到此地做团练副使,弟弟苏辙也落职汝州,兄弟二人多次路过此地,赞赏其“形胜类其乡”,当即表示葬在此地的愿望,病重期间又写信给苏辙“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子为我铭。”

中国人一般讲究落叶归根,死后归葬故乡,但苏轼、苏辙却选择离故乡眉山千里之外的河南郏县,历史上对此解读也颇多,不管是哪种原因,苏轼兄弟确是葬在这里,原本厚重的河南,因为两位文坛大家的加入,更显厚重。

回想他风雨而豁达,美丽又多情的一生。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我深以为然。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我以为就是为他量身定做。

他的处世哲学:生活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该有多大的胸襟才能装得下所有的委屈。

又想起几年前,我刚学诗词的时候,买过一本崇文书局的《苏轼词全集》,天天研读背诵,为苏轼写下的第一首词就是《临江仙·闲读苏轼》:

一世旷达超物外,随它定惠徐杭。乌台不改性疏狂。密州山蕴秀,赤壁月流光。

宦海沉浮诗海寄,留传千古文章。笑迎苦难沐新凉。辱荣烟雨过,冷眼热心肠。

忽然心有所动,似得神助,一首 《临江仙·戊戌初夏谒三苏园》得来全不费工夫:

四月园中人迹少,风微叶翠波平。且听雅曲且徐行。入眸荒草瘦,古柏俱亭亭。

独自冢前长久立,低眉合掌轻轻。相思从此为卿卿。双眸如有泪,亦是为君生。

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终于把对东坡的爱慕与敬仰表达出来了,遇与不遇又有什么不同呢。

[ 责任编辑:翟迪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