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赶考路上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07-27 10:21:15 
分享到

进入三伏天后的一个中午,学校为“准高三”的我们放了暑假。挤过学校门口密不透风的人群,我见到了已在暴烈的日头下等了半个多小时的妈妈。

妈妈的车没熄火,一直开着空调,看见我就说:“乖,你躺后座上先睡会儿觉,到家赶紧吃饭,咱下午两点半得去上‘提高班’。”上高速,奔周口,一路无语,妈妈也没有播放平常开车时习惯听的音乐。下午一点多到家,爸爸做好了三菜一汤,米饭盛到了碗里,降暑的绿豆汤不冷不热正适合入口,我们三人趁咀嚼饭菜的间隙见缝插针地说上几句话。两点整,爸爸准备下楼,冲我说:“魏祎,我先把车上的空调开开,你换件衣服咱去上课。”我没跟爸爸妈妈说,这个十五天的暑假里,学校留的作业是90多页的卷子。

我今年十八岁。现在想想,从记事起,我似乎就一直在以高考为目的地的轨道里行走。上幼儿园就开始学珠心算,小学三年级开始上英语班,五年级时上奥数班。到了初中,语数英和理化补习班更是一个都没少。我的青春早已习惯了“加班”——从放学的学校径直前往补习班上课。爸爸载我的工具,从自行车到电动车,再到汽车,虽几经变化,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却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改变。

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在我身上倾注的爱和心血,还有他们心里一直都有的,对理想和现实、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纠结。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理想和素质教育慢慢消退,现实和应试教育逐渐占据上风。每年的高考季,是像他们一样的家长对纠结最集中的宣泄期。这段时期,家长的微信朋友圈会有一些年年重复的消息,大意是,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仅有一个211院校,对近百万考生极不公平;河南考生如果在一些边疆省份会如何如何……对这类消息,爸爸妈妈从初闻时的义愤,到后来的感慨,再到现在的无视,恰似一个人从青年的热血,到中年的沉稳,再到老年的透彻,仿佛在轮回里完成了一种修炼。只是,这一切都只属于家长,我和我的同学们不会去想这么复杂的命题,因为没有时间。

从早上五点半起床,到晚上十点下课,我们一直或坐、或奔跑,坐在教室里学习,奔跑在寝室——教室——食堂的路上。有时在奔跑时,我恍惚感觉穿越到了古代,四周的同学都变成了赴京赶考的举子,头扎方巾,身着青衫,在山水间跋涉。周考、月考、联考……高中生活,我们的时间用分秒来精确。

7月2日,学校为“准高三”的我们举行“挺进高三”启动仪式。集体宣誓后,班主任带着我们走上红地毯,穿过一道拱形的“成才”门。那一刻,我心里忽然升起一种既神圣又模糊的感觉,十一个月后属于我的高考季仿佛近在咫尺,但又虚幻得远如天涯。为了那一天,我已经走过了十八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花落花开,正处在人生最美的花季里,我却顾不上欣赏路旁的风景。我和爸爸妈妈一路走来,十一个月后,我们将面对真正的“成才”门,心中有期盼,也有焦灼。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当能说出我的心声。

[ 责任编辑:李欣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