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要警惕以“痕”论“绩”变种为新的形式主义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10-13 08:40:02 
分享到

吴继峰

对基层工作要求有“痕迹”本来没有错,用“痕迹”保证工作推动不走偏、政策落实不打折,本身也是一种可行的督导方式。但把握不好度,就可能过犹不及,过分讲究和要求“痕迹”, 从而以“痕”论“绩”,就有可能把这种工作方法变种为新的形式主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人少事多,人手不够经常会制约工作的开展。但是,有的时候,一些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却很急,要求限时完成,按节点推进,甚至是“今天发通知,明天要材料;上午打招呼,下午听汇报”,基层难以应对,只好以“假痕迹”应付。

一项工作布置下来,如果经常搞得紧张兮兮,事事处处要求“痕迹”衔接呼应,就会让基层干部忽视了这项工作的“初心”,只追求材料丰满、“痕迹”明显。基层干部对上级精神吃不透摸不准,工作上就只能被动接受。上级单位到基层检查工作只是走马观花,看看基层的台账做得咋样,看看基层的工作痕迹如何,而不是深入基层一线去调查了解工作实效,久而久之,上面有所好,下面有所效,就会形成一种默契和惯例。这种默契和惯例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表现。

要从领导干部改起,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既要察看必要的书面痕迹,还要了解基层干部的“足迹”。要优化考核指标设置,在目标考核中注重基层群众的口碑和干部工作实绩的参照,而不能在材料堆里搞考核。



[ 责任编辑:吴坤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