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光照三川处处暖—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10-22 09:27:50 
分享到


市三届残运会赛场风采。(资料图片)


市聋儿康复中心开展庆“六一”亲子活动。(资料图片)


我市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资料图片)


记者 张艳丽


34岁的于银花今年最高兴的事是穿戴上了新的假肢。作为家庭困难的小腿截肢患者,她说:“穿戴上新的假肢,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梦想。”


总有一种关爱,如阳光般温暖;总有一种力量,助你蓝天翱翔。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他们能和正常人一样分享自然和社会赐予的一切。于银花和更多的残疾人能“站起来、走起来”,得益于我市努力提高残疾人服务水平,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工作成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涉及残疾人民生的康复、就业、培训、扶残助残等工作纳入全市工作大局,给予特殊照顾和扶持,全市70多万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保障稳步推进,康复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文化体育生活日益多彩,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全市残疾人事业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


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秋日之下,西华县西夏镇前集行政村村民何金香正神情轻松地忙着自家的“庭院经济”。


何金香与爱人都有残疾,育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多年来一直靠政府补贴度日。近两年,在市残联的帮助下,何金香家种了近3亩经济作物,还种了近7亩楸树,搞起了“庭院经济”,收入可观。虽说她家现在住的还是“一头沉”的房子,但是入目之处干净整洁。她女儿大学毕业后也有了工作。“家里现在的生活好了许多。”谈到家中的变化,何金香说,“还是党的政策好!”


为残疾人提供更加长久的福祉,需要特别关爱,更需要优惠的政策支撑和强大的制度保障。这样才能让残疾人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充满信心地创造自己的生活。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以推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要求,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实施意见》《周口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全市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周口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事关残疾人生产、工作、生活的政策文件,印发了《周口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对我市全面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作了总体部署。


把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纳入市委和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推动了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我市整体规划,有力推进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托底补短;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组织开展周口市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调查,获取了196581名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为全面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提供了数据支撑。


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我市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考核力度,运用大数据对精准脱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综合发力落实系列帮扶措施,切实推进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


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生活、文体、维权及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为全市残疾人共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个秋日的午后,家住淮阳县的李和平坐着轮椅出来晒太阳。他告诉记者,自己的轮椅是淮阳县残联免费发放的,让腿有残疾的自己又能出门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市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取得重大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坚强有力。近五年来,我市有6.58万城乡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51.63万名残疾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59万城镇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8.04万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农合,对全市9000多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对165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每年对7089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发放燃油补贴,助力肢体残疾人方便出行;对12.6万多名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两项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5%以上。同时,我市还集中托养“三无”残疾人3830人,居家托养残疾人5137人,给各级残联配备了流动服务车,先后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5万多人次。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我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正朝着“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蓬勃发展,0至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有序实施;对69名0至14岁听力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助听器,并进行精准康复训练;330名智力残疾儿童、332名脑瘫儿童、35名孤独症儿童免费在定点机构训练,19072名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60%。同时,我市还为6656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具适配服务,实名制培训省级康复人オ33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初步实现。


就业更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活动,成就自我理想与尊严的关键。我市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连续多年将其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全市各级残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为残疾人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残疾人职业教育普遍展开。2017年,全市共培训残疾人7708名,就业创业6466名;市残联举办春秋两期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对120名盲人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走上就业岗位。


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是彰显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积极办好特殊教育,完善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要方式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入户排查出1812名未入学残疾儿童,帮助他们入学,使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同时,我市的残疾人大学生资助工作形成新机制,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残疾大学生助学全覆盖。


残疾人事业是爱的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我市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全市有助残志愿者4.3万人,为残疾人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旅游景区落实残疾人免费进入旅游景点的规定,普惠了广大残疾人;市区公共交通“爱心卡”的办理,让残疾人出行更加便捷;公共服务场所均有无障碍设施或设立残疾人绿色通道,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优化。


文体生活愈发精彩


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于10月22日在我市体育中心举行。我市有69名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其中,充分展示我市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下,我市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以愉悦、康复残疾人的身心,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促进残疾人普遍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我市大力实施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相继开展了与残疾人有关的赠送书籍、游览公园和博物馆、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使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通过举办全市残疾人艺术汇演、参加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为残疾人搭建展示平台,促其参与社会,共享物质文化成果;依托市(县)公共图书馆建设盲人图书馆,使盲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残疾人体育方面,我市积极培育残疾人体育“自强健身示范点”,开展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等活动,残疾人体育已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市在场地建设、器材设施、活动组织、社会参与、科技投入、体育赛事、社会氛围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


为推动残疾人竞技体育,我市举办全市残疾人田径选拔赛,选拔9名优秀运动员组队参加了河南省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获得1金4银2铜。我市代表团被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周口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来自全市的20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田径、举重、游泳、飞镖、象棋、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盲人跳绳等9个项目的角逐,并以此选拔69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残运会。


我市残疾人在全国重大体育赛事中屡获佳绩,展现了良好形象。在2016年全省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中,我市代表队荣获了4金1银,高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我市运动员赵瑞华获得田径组铅球冠军,韩松茂获男子双打银牌,夏淑娜获飞镖第四名,实现了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历史性突破。


为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我市每年定期举办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了一大批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形成了一支积极性高、能力强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他们在我市各县市区传播健身理念,传授健身方法,组织健身活动,管理健身设施,切实提升了我市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的指导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体活动,让更多的残疾人从中享受到健康与快乐,也让更多的残疾人生活变得精彩。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我市举办,使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契机,不但可以向外界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地区文明程度,而且还可以推动我市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大大提升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认知度,进而树立扶残助残意识,打造残疾人幸福生活。


[ 责任编辑:刘艳霞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