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绣花鞋走出美丽来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8-10-22 11:11:13 
分享到


王天瑞


军嫂,她的名字并不叫军嫂,只因她丈夫在部队当兵,同辈小青年都叫她军嫂。时间一长,只要说到军嫂,人们都知道指的是谁。至今,军嫂仍然清楚记得、黄村很多人也都记得——军嫂戴高帽子游街的故事——那是一双绣花鞋惹的祸。


1966年7月间,“八一”节快到了,军嫂就想给远在边关的丈夫寄点东西,寄啥东西哩,家中一无所有,那就寄双自己做的布鞋吧。黄村离县城35里,军嫂踏着晨曦就出发了。军嫂在邮局寄过邮包,听到外边呼嚎喊叫,出来一看,只见一队老年人正戴着高帽子游街,一群青年人(红卫兵)在后边呼喊:“破四旧,立四新!”“打倒牛鬼蛇神!”军嫂大吃一惊。突然,几个青年人把一个高帽子戴在了军嫂头上。原来,军嫂脚上穿了双绣花鞋。青年人让她把绣花鞋脱下,挂在脖子上,又把她推进挨批斗的队伍里。军嫂就问,你们为啥抓我?呼!一个大巴掌飞来,军嫂伸拳一推,竟把那个青年人推出三米开外,他哪里是军嫂的对手……中午,青年人争着抢着上食堂吃饭,把“牛鬼蛇神”晾在了外边。黄村妇女大队长在县城开过“破四旧”动员会,正准备回家,看到了军嫂,就跟在众人后边。当青年人上食堂吃饭的时候,大队长急忙拉军嫂坐上自行车,带着她混进人群,迅速逃出县城。那时,住在偏僻农村的军嫂并不知道,中国已经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中国已经开始了“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军嫂大惑不解,绣花鞋犯了哪门子罪!


绣花鞋,是中国的传统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群雄争霸。当时的晋国是个小国,在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当了国君,便率领大军向外扩张,一举吞并十个诸侯小国。他为了显示晋国疆域辽阔,并让老百姓记住他的霸业,就命令宫中女子必须在鞋面绣上桃花、石榴花……葡萄、佛手……十种花果,同时还下令,全国女子出嫁时,必须以“十种花果”鞋为婚礼鞋。


黄村的绣花鞋远近闻名。本来,绣花鞋是用昂贵的绸缎和丝线做成的,是富贵鞋,是富贵人家阔太太和千金小姐穿的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贫穷的黄村女子怎能穿得起绣花鞋哩!不过,黄村很多女子都会做绣花鞋,她们靠做绣花鞋养家糊口。巧合的是,外地一个商人得知消息后, 就与黄村建立了联系,由商人供应原材料,由黄村女子制作绣花鞋,再由商人包圆收购并付给报酬。于是,黄村绣花鞋的名声越传越远。


绣花鞋做工复杂,技艺高深。每双绣花鞋的制作要分四步走。一是设计,设计整体造型、设计花形图案、设计鞋面配色、设计鞋底纹路……二是制作鞋底,包括打袼褙、刻帮、包边、合底页、添底布、包底、合绳子、圈边、纳底。纳底,要在每平方寸纳80针以上,一双鞋要纳2100针以上,并且针脚要均匀,绳子要勒实……三是做帮,包括打袼褙、刻帮、粘帮、描花、绣花、合帮、缉口。绣花是一项极其细密的工艺,一针一线都要精益求精。绣花的图案来源于生活,主旋律是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如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风景、戏剧人物……如莲生贵子、榴开百子、彩蝶恋花、龙飞凤舞……这些彩图,无不寓意生命的赞歌和人生的美满。四是绱鞋,有三种方法,即卧帮正绱法,反帮勾上法,舒帮明上法。是否可以这样说呢,没有做过绣花鞋的人,很难认识到做绣花鞋的艰辛,只有亲手做过绣花鞋的人,才能深切体悟到做绣花鞋这项传统工艺的伟大。要做好一双绣花鞋,必须心灵手巧,必须技巧高超,必须有着极大的耐心。怪不得,黄村女子们做的绣花鞋,花样新颖,色彩艳丽,鞋样美观,穿着柔软舒适。


绣花鞋,是女子们的结婚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翻了身、当了家、做了主,有了吃喝和穿戴。当然,黄村女子也有了穿绣花鞋的权利。她们过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穿上绣花鞋。尤其在结婚那天,有哪位女子不穿绣花鞋哩!当穿着绣花鞋、走起莲花步,那个飒爽!那个娇艳!那个美丽!在黄村,有的年轻女子含辛茹苦地学刺绣,学做绣花鞋,岂不是为了明天,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幸福的追求,一针一线地绣在花鞋上。有一首民歌《绣花鞋》,这样唱道:“春天百花开,妹妹绣花鞋,情哥看见,朵朵心花开……冬季雪花飘,花鞋绣好了,穿着花鞋,去把情哥瞧。”


如今,当年英姿飒爽的军嫂已白发苍苍,而白发苍苍的军嫂咋也弄不明白,绣花鞋当年犯了哪门子罪?十年里,军嫂也仅仅两次从箱子底下翻出绣花鞋偷看看。十几年后,可以穿绣花鞋了,可绣花鞋却跌入了深谷,刺绣女工难觅,手工刺绣被电子刺绣代替,女子们对绣花鞋不冷也不热。如果再过几十年,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绣花鞋曾经红火越千年!


[ 责任编辑:刘艳霞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