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文解字新谭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 2018-10-31 10:06:24 
分享到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作者 王殿卿 刘彦章 王亦兵

溉 gài

“溉”字,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既声。

《说文·水部》:“溉,水。出东海桑渎覆甑山,东北入海。一曰灌注也。”“溉”,为水名。从东海桑渎县覆甑山流出,向东北注入大海。或谓“溉”即“灌”。

“溉”,从水,表明与水有关。既声,既标声,又表意。“既声”表示溉的读音为“既”,“既”“溉”古为一音之转。这个既字,甲骨文的右边是一个高脚食器,其中尖尖的部分表示装满了食品;左边是一个背向食品而跪坐的人,张着个大嘴巴,表示口已不对着食物,说明已经吃饱了。金文的字形,食器部分有点变形,右边半站着的人,面部仍然朝向背后,张着口,表示吃饱了。小篆左边的食器和右边的人都不像了。小篆和后来的楷书,字形中间都显示出食字的中间部分,“吃食物”的意思很明显。故“溉”字本义是“完”“吃完了”,引申为“食尽”“食毕”“已经”等意。《春秋·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晋代杜预注:“既,尽也。”后又引申为连词,常组成“既……又……”“既……且……”的格式。“水”“既”为“溉”,“溉”即“浇灌”“灌溉”。干涸的田园、旱田的庄稼喝足了水,“灌溉”换得了农业的好收成。“溉”表示以水浇灌,“溉田”即灌溉田地;“溉汲”指汲水浇田;“溉浸”即以水浸泡;“溉粪”用人畜粪便沤浇田;“沾溉”即沾润灌溉,引申为使人受益;“溉釜”就是洗碗刷锅;“溉盥”即为洗涤。

“溉”还读xie,同沆瀣的“瀣”,意为露水、露气。

湿 shī

“湿”,繁体为“濕”,异体为“溼”。

“湿”(濕)字在六书中是一个会意字。一说形声字,从水,“显”声。“湿”字的甲骨文,左边为“水”,右边为连在一起的丝。整个字的意思是,水把丝都湿透了。后引申为潮湿,与“干燥”相对,这个意思一直延续使用到现在。

繁体字的“濕”字,从水,从“顯”。“顯”为“显”的繁体,意为明显、显现。“水”“顯”为“濕”,意为显现出水的痕迹或物体沾了水、含水多的意思。故“湿”的本意为渗湿。如“潮湿”“湿热”“湿透”“湿水”“湿润”等。

异体的“溼”字,从“水”,从“一”,从“丝”,从“土”。从“水”,说明“溼”字有水的成分;从“一”表示“溼”字有覆盖物;从“丝”表示“溼”字有丝织物;从“土”,表示“溼”字除指丝织物渗湿之外也指土湿。“湿”字在甲骨文中无“土”字,金文的形体,“丝”下增加一个“土”字,有了“土湿”之意。小篆的形体“湿”字成为“溼”。“水”“一”“丝”“土”会意为物体渗水,上有覆盖物,下面有土,挡风蔽日,故而潮湿。《说文·水部》:“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复而有土,故溼也。”段玉裁注:“溼,今字作‘濕’。”故“溼”本义为土湿、潮湿,即《说文·水部》中说的“幽溼”,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渗湿”。由“潮湿”引申为“沾水”,如古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意为衣服沾水而湿。再如王昌龄《采莲曲》:“争弄莲舟水湿衣。”“水湿衣”仍为“衣服沾水而湿”的意思。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这里的湿即为沾湿、淋湿的意思。雪花飞入珠帘里面沾湿了罗帐,穿着皮衣不觉温暖,被子似乎变得很薄,盖着也不觉得暖和了。

“湿”是与“干”相对的。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阵亡将士的灵魂,新的诉说着冤屈,旧的在雨中阴暗潮湿的天气里哭嚎尖叫。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湓江地势低洼,气候潮湿,黄芦苦竹绕着宅院生长。“湿”,指低湿。“湿风”指湿润之风。“湿”作低湿意时,不读shi,应读xi。

“湿”字读tá时,作水名,是古代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在今山东省境内。后作“漯”。《说文1水部》:“湿水。出东郡在武阳入海。桑钦云:出平原高唐。”

“湿”字读qí时,指牲畜耳朵摇动貌。如《诗经·小雅·无羊》:“尔牛来思,其身湿湿。”意思是,你的牛来了呀,(它们反刍时)耳朵频频地摇动着。


[ 责任编辑:马月红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