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说文解字新谭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11-07 08:52:38 
分享到

策划 王彦涛 李建成 ■作者 王殿卿 刘彦章 王亦兵

湖 hú

“湖”字,在六书中属形声字,从水,胡声。《说文》:“湖,大陂也。从水,胡声,扬州浸有五湖。”“陂”谓水边或池塘。湖, 即被陆地包围着的大面积积水,称为湖泊。“五湖”,见《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三江”即三条江,“五湖”即五个湖,但所指者何?历来说法不一。“三江”,有人认为是指我国东南部的吴江、钱塘、浦阳,或曰岷江、松江、浙江,或曰中江、北江、南江。“五湖”,有人认为是指以太湖为中心的周围一带湖泊。有人说“五湖”是各地有代表性的各大湖泊之总汇,于是,“五湖”成了天下湖泊的统称。成语“三江五湖”泛指一切江河湖泊。

“三江五湖”,在民间又简称为“江湖”。“跑江湖”,跑遍了江海湖泊,跑遍了全国各地。人们把这些游离四方、居无定所之人叫做“跑江湖的”,或者说是“江湖中人”。唐代诗人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跑江湖”,生动描绘出人们跋涉旅途的奔波之状,也表现了这些人醉心四方的随性快意。“闯荡江湖”,指奔走四方,到处谋生。“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旧时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朝廷的事。后常用此讽刺贪恋功名利禄之人。“相忘江湖”,指鱼在江湖里各自游动、彼此相忘,比喻人们彼此各有所事,日久相忘。“江湖”之滨,因其与人类社会相隔甚远,所以,古人也常把隐士居住之所称为“江湖”。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说在朝为官,则心忧百姓;出世隐退,则心念君王。唐代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五湖四海”同“三江五湖”一样代表全国各地,代表世界各地。

“湖”也是古州名、古县名、古水名。 隋朝仁寿二年置湖州,治所在今浙江省吴兴县。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陕州。》:“汉置胡县,属京兆尹,武帝更名湖县。”湖水在河南省灵宝县,发源于夸父山,北流入黄河。《水经注·河水四》:“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湖水又北经湖县东,而北流入于河。”《括地志》载:湖水原出虢州湖城县南三十五里夸父山,此流入河既鼎湖也。”今水出阌乡秦县西南泰山谷中。“湖广”,即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该四省盛产大米等粮食作物,故古谚云:“湖广熟,天下足。”两湖、两广如能丰收,天下人就能吃饱喝足了。

塘 táng

“塘”,在六书中属形声兼会意。从土,唐声。

“塘”,从土,表示与土有关,土字的古文形体像地面上有堆土,指在土地上,用泥土、石料堵塞水流,筑起水坝,围成水池,谓之池塘。有的地方也作水塘、泥塘、鱼塘、荷塘、苇塘等。也指用泥土、石块筑起堤坝、堤岸。唐声,既标声,又表意。标声,表明“塘”字读音为“唐”(táng)。表意较为复杂。

“唐”字的甲骨文是由庚字和口字组成。口字代表一个大容器。唐字的意思是筛米去糠,以袋盛米。后来唐字作为地名、国名和姓氏,有炫耀粮食丰足之意。由此,唐字有广大、广阔之义。“土”“唐”为“塘”,表示堤岸广阔,指用泥土、石料建成的广阔堤坝,也指后来的防汛水利工程。

“塘”的本字为“唐”,“唐”之本义即为堤坝、堤岸、堤防。到了唐朝,为了避讳国姓,才在“唐”字左边加了个“土”字旁。《说文新附·土部 》:“塘,隄也,从土,唐声。”王廷鼎《佚字辑》说:“古塘皆作唐,后加土,以别于国名姓氏之唐耳。”

“塘”作为堤坝、堤岸、堤防之义,多见于古人著述。《庄子·达生》:“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后汉书·许杨传》:“杨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余里,数年乃立。”李贤注:“塘,堤堰水也。”《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塘以巨石横绝中流,南北连亘以断江身,只以小穴泄余波。”引文中的“塘”,皆义为堤坝、堤防、水塘。

“塘”作为水池讲时,古有方圆之分,方者为塘,圆者为池。汉代刘桢《赠徐干》:“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塘”有蓄水之用。“塘坳”一词即指池塘或低洼聚水的地方。唐代现实主义伟大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塘”作为方言,意指较大的河。茅盾《大旱》:镇上人谈起一块田地的“四至”来,向来是这样的:“喏,东边到某港,西边靠某浜,南边又是某港,北边就是某某塘。”原注:“塘是较大的河。”

塘又为明、清驻军警备的较小辖地。这种辖地叫汛地,比汛地狭小者曰塘,比塘狭小者曰铺。

[ 责任编辑:马月红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