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挺起跨越发展脊梁——改革开放40年周口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 2018-12-10 08:22:27 
分享到

记者 张艳丽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517.03亿元,是1978年的226倍。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8.13亿元,是1978年的563倍。

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5‥46.0‥35.5,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了47.4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提高了25.9个和21.5个百分点。

打开周口改革开放40年的记忆空间,工业经济发展始终是周口改革开放大潮中奔腾在最前列的浪花。

40年筚路蓝缕,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奋进。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事业,周口工业经济在试探摸索中不断前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点到群,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效益水平节节攀升,完成了从“散弱微小”到“近半壁江山”的飞跃,挺起了周口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脊梁,成为全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40年间,素以农业为一号招牌的周口,通过创新驱动、负重拼搏,跑出了工业加速度,工业经济发展气势磅礴、变化巨大,走出了传统农区工业突围的崭新道路。

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改革开放前的周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以纺织、白酒、皮革皮毛、粮油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尽管有机械、化工、建材、印刷等企业,但大都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1978年年底,周口有工业企业226家,工业总产值2.18亿元,实现利税1051.7万元。可以说,当时周口工业无发展定向,无稳定骨干企业,无定型“拳头产品”,没有形成工业主体。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周口人与时俱进,锐意革新,紧随全国、全省的脚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周口工业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从打破传统观念和旧体制的禁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到体制和机制全面创新,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

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周口工业生产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1990年,周口地区工业企业发展到464家,职工12.4万人,是1978年的3.26倍;工业总产值17.4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6.98倍。莲花味精、宋河粮液成为我市工业的“拳头产品”。

2000年6月,周口撤地设市。这一改变,对百姓来说只是“名称”的变化,而对周口来说,从“地区”到“市”,在产业定位、资金扶持和招商形象等方面将更具优势。这一年,周口深入贯彻中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抓住机遇,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推进各项改革,实施“东引西进”和对外开放,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3%。

市二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了“工业兴市”发展战略,提出“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核心上项目”的发展思路,成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修订完善工业经济考评机制、推进机制和运行检测预警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工业总量实现了突破性发展。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06.3亿元,实现了第一个翻番,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200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29.5亿元,实现了第二个翻番。

“十二五”以来,我市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立足改革和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特色工业,逐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为支撑,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工业体系。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8.13亿元,是1978年的563倍;工业经济总量由2010年的全省第13位攀升至2017年的全省第5位;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607.29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27.8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5.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随着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周口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公有制经济控制力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17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1616.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2%,比2008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7.4%,比2008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

发展集聚效果凸显

“我们与湖南家家面业合作,投资4.6亿元新上年产8万吨的高档营养挂面、3万吨休闲食品及60万吨小麦深加工项目,实现了产品结构多元化,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周口雪荣面粉厂项目经理王国伟给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近年来,沈丘县坚持发展壮大食品加工这个主导产业不动摇,依托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食品生产加工一条街,持续推进金丝猴多品种盐、闽商食品产业园、书田食品、新四美食品、邦杰肉牛屠宰肉制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回归沈丘的金丝猴食品,实行“金丝猴”“馋嘴猴”“悠氏”多产品线和品类相互补充战略,逐步建立全用户运营的新零售智慧生态系统,实施链式发展。

目前,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沈丘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应和强大的发展活力。沈丘县产业集聚区是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典型代表。

周口作为一个传统农区,在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持续探索并走好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自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周口市把建设产业集聚区当做转方式、优结构、促发展的关键一招,当做实现跨越发展、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大幅倾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已开发120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42.8万人,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00亿元,入驻企业1475家。其中,3个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7个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县市产业集聚区错位发展,特色突出,全市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以下特点:

——后发优势明显。我市抢抓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创新招商引资理念,搞好产业和项目承接,积极吸引知名企业向周口集聚,富士康、麦当劳、美国好时集团、新加坡郭氏集团等一大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支撑能力较强的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周口产业集聚区,莲花味精、辅仁药业、宋河酒业、金丹乳酸等传统优势企业通过升级改造不断壮大;打造了金丹乳酸亚洲第一、聚酯网生产全国第一、尾毛加工全国第一、莲花味精出口全国第一、五得利单体面粉加工能力全国第一、制鞋出口全省第一、金丝猴糖果市场份额全省第一、益海粮油生产能力全省第一。

——主导产业培育成效显著。我市加大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培育力度,基本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配套、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同时持续实施“培育百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3个千亿级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截至2017年底,六大产业集群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19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1332)总量的84%。2017年,六大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01.9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总量的84.3%;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1.8亿元,同比增长1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总量的86.3%;累计实现利润448.4亿元,同比增长10.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总量的87.1%。

——承接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我市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重要机遇,采取资源整合、异地共建等多种措施,开展驻地招商、以商招商、以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效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提高了招商成功率。2017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新签约项目28个,合同引进省外资金94.63亿元;在建项目169个,累计到位资金69.49亿元;竣工投产项目78个,累计到位资金57.27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如今,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最能体现周口发展速度、质量和形象的最大亮点。

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也是推动转型攻坚的主战场。

40年来,周口在发展经济中准确定位,不断提速,跨越发展,突出项目带动功能,以项目为抓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进一步壮大动能,这对于扩大周口对外开放力度,提升周口吸引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多年来,我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升周口吸引力的首要条件和工作目标。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市借助区位、资源、交通、文化、人力、产业、要素、体制、政策的叠加优势,以“海纳百川,诚招天下”的胸怀,采取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全员参加、落实责任、上下联动等措施,并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紧紧围绕着新型工业,瞄准目标深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精准招商、务实招商、诚信招商。同时,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新一轮中西部崛起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我市项目建设规模、数量及达产的项目运行质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均呈现出稳定和一路走高态势。

2017年,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1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41.7亿元,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84.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60.1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在重庆、上海、温州等地举办招商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48个,总投资1798.3亿元。港澳创新工业园、万国车世界、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服装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

诸多项目的落地与达产,为我市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2017年,全市财政收入达111.83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总额是1978年的111倍。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今年,周口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13个,总投资3100.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47.7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达117个,总投资655.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1亿元。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类项目在周口“遍地开花”,进展顺利。1至10月份,117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01.8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3.71%,高于时序进度20.38个百分点。

10月15日至16日,市委书记刘继标、市长丁福浩分别带队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观摩讲评。河南省鑫阳食品有限公司食用菌深加工项目、沈丘县晶鑫网业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多层聚酯网一期生产项目、金丹乳酸新材料生产项目、鹿邑县昊鑫尾毛产业园建设项目、河南申夏实业有限公司天然气管件生产项目、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扶沟县云都铜业有限公司铜产品加工项目、隆力汽缸盖加工15万台缸体缸盖项目……穿行于一个个如火如荼的重点工程建设工地,置身于一个个项目发展的施工现场,徜徉于一个个忙碌有序的生产车间,来自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主要负责人见证了全市项目建设竞相发展的动人景象,尤其是看到工业项目建设迸发的活力,对周口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

历史,记载着周口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发展的业绩。如今,这片丰饶的豫东大地还在演绎着新的精彩故事。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近年来,我市重点围绕港口经济做文章,依托通江达海的沙颍河水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加快引进一批大件物流、集装箱物流、冷链物流、综合保税物流等专业物流业项目和变电设备、掘进机械、大型铸件等重型产业,力争有重大项目落地,着力推动“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变,奋力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

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未来,周口工业还将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继续满帆前行。


[ 责任编辑:吴向东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