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春作伴好还乡

——聊聊古诗词里的“归乡”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12-25 10:10:12 
分享到

■常全欣

天气渐渐转凉,又到年终岁尾。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愈发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如果您再读到几句和“归乡”有关的古诗词句,或许心就会被揪起,生出回家的冲动。

故乡,对于游子来说,一直藏在心底最温暖的地方。《汉书·高祖本纪》说:“游子悲故乡。”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于是,归乡,就在心里一直盘算着。唐代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看到长江水滚滚东去,不禁感叹离家太久,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比王勃更令人心疼的,是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何日归乡难以确定,归乡成了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还有唐代卢纶《晚次鄂州》:“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杜甫《绝句二首》:“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宋代吴芾《送朱彦先归乡》:“我正思归归未得,却于江上送君归。”友人归乡送上一程,也算是对思乡的一种慰藉。不能归乡,多少游子梦回故里,“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宋·范仲淹《苏幕遮》),思乡之情、羁旅之愁难以排遣,还好有梦,可以与故乡相遇……

相对于归乡不成,能够如愿归乡就显得幸福无比了。不管离家多遥远,不管路途多坎坷,不管事务多繁忙,有了归乡的打算,它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实现。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归乡的感受不同罢了。

有喜悦。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52岁的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结束了,他迫不及待地整理行装,打算趁着大好春光,携妻带子,从巴蜀之地回中原老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家的路线早就在地图上看过百遍,熟记于心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还有哪个成语比“归心似箭”更能表达杜甫的心情呢?喜悦的还有宋代的姜特立,“忆昔东坡老,曾吟陌上花。我今归故里,卉木正光华”(《归乡二首(其一)》),盎然春意伴着归乡之路,笑语欢歌洒满幸福旅程,那一路上的春光,和归乡人的心一样明媚。

有忐忑。归乡路上,想想那些年的那些人,再想想这些年的这些事,心中五味杂陈。唐代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面对将在眼前的故乡,离之越近,心里越怯。淳熙五年(1178年)2月,陆游自蜀地东归故乡,途中作《南乡子·归梦寄吴樯》:“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出川归乡,既急切思归又怕归。怕的是什么?或许是世事变迁吧。

有无奈。走进故乡那一刻,面对久别的乡人、久违的村舍,归乡的游子突然成了故乡的“客人”,让人顿生无奈,感叹年华似水。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殷尧藩《同州端午》:“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哪里会忘记故乡的方向,分明是一份生疏感。宋代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在归乡的路上,诗人想,回到了家,小孩会抓着衣角,笑我满头白发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唐·杜牧《归家》),儿子问为什么这么迟回来,看看自己,双鬓银发,日薄西山……

有悲伤。“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宋·王沂孙《醉蓬莱·归故山》),作者感叹归乡太晚,心中没有应有的温暖与亲切,而有着更多的凋零、萧散的悲秋思绪。虽然如此,但游子会把悲伤留给自己。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母亲看到儿子瘦了,心疼不已,儿子不会将“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而是将这些年的苦累,吞回了肚子。

亲人归来,最兴奋的莫过于家乡人了。杜甫《羌村》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兵荒马乱,活着不易。亲人平安归来,家人喜极而泣,邻居墙后围观,夫妻夜深难寝,仿佛一切如梦。“……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儿子寸步不离,怕我又要离开……长者携酒前来,慰藉远归之人。而元代王冕在《归家》中,更让我们看到了归乡后的天伦之乐:“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新房里,一家人坐在温暖的灯光下,聊着乡里乡情,叙着家长里短,回家的感觉,真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家的方向永远是我们最神往的方向。古往今来,无论我们在他乡做官、任职,还是求学、经商,无论功成名就,还是潦倒落魄,故乡始终会接纳我们。我们期盼归乡,盼的是平安,是相聚,是团圆,是有你在身边,是我们在一起。这是我们最为朴素的一种家文化、家味道、家情怀,它已经长在骨子里,融入基因中。

写出这篇文章的时候,已是深秋时节。凉风起,落叶飞,寒露生,冷霜降,“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季节的变换,总会让在他乡的我们想起故乡:村子里小楼林立,一派小康模样;田野里麦苗露青,吐露芬芳。如今,交通和通信的迅猛发展,让归乡变成“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又将拉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归乡大戏即将到来。作为参与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活动的你我,李健的《月光》或许会在归乡路上反复地吟唱:无论走到任何地方,都别忘了故乡,离开了太久故乡,快快回去见爹娘。

[ 责任编辑:张志新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