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西游记》取名妙哉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12-25 10:10:36 
分享到

《西游记》取名很讲究,无论是人名、地名、物品名,都讲究一个“巧”字。

唐僧,玄奘是其法名,史书上确有记载,而“三藏”则是唐太宗给他取的名字。唐太宗问玄奘:“御弟雅号甚称?”玄奘答道:“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唐太宗一看玄奘尚无名号,于是就征求玄奘的意见,是否叫“三藏”:“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为号,号做‘三藏’何如?”

三藏,代表三部真经——《法》《论》《经》。这三部经分别用于谈天、说地和度鬼。抛开学院派的正统解释,姑妄趣解之,也许还是巧应“三藏”(躲藏)之意。三者,悟空、八戒、沙僧三个徒弟也。三个徒弟保驾护航陪同师父赴西天取经,每遇危难则三人藏而护之。《西游记》第四十回中妖怪就说:“我才见那白面和尚坐在马上,却怎么又被他二人藏了?”

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三个人的名字皆为神仙所起,三人同排“悟”字辈。孙悟空之名是须菩提祖师所起,而悟能与悟净随之而排行,则是观音菩萨所为。

让一向只务“实”而不务“虚”、只修身不修心的孙猴子去悟一悟虚无,让一心只想“高老庄”的笨八戒去悟一悟本领,让流沙河中兴风作浪的沙和尚悟一悟净土所在,也许这便是此三徒“空”“能”“净”的含义。

唐僧分别为三个徒儿起了俗名:行者、八戒与和尚。行者,修行人也;八戒,因不吃五荤三厌而名也;和尚,取“以和为尚”之义也。这三个俗名,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另有深意。悟空动不动就火冒三丈、举棒就打,缺乏一个修行者的涵养和耐性;八戒嘴馋身懒,戒五荤三厌对他来说的确不易;唯有沙和尚还做得可以,他是悟空与八戒之间不可缺少的平衡砝码,真正做到了师兄弟之间“以和为尚”,以和为贵。

《西游记》的按义取名法颇有特色。唐僧师徒过女儿国时,因喝子母河水而降。“子母河”——喝此河水者可怀孕生子。怎么知道是否怀孕呢?去“迎阳馆照胎泉”照一照就知道了。“照胎泉”此名比“B超”更一目了然。想堕胎怎么办?又有三个地名供人选择:“解阳山”——解除阳气、清除胎气;“破儿洞”——破坏胎儿之雏形;“落胎泉”——干脆打胎。

按义取名中,最富有想象力和幽默感的当数茅厕的取名——“五谷轮回之所”。这是悟空的一大发明。第四十四回中,悟空、八戒、沙和尚把三清殿上的神像推倒在地,三人分别扮作“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道君”。倒地的神像如何处置?悟空说将它们藏起来。八戒说:“摸门不着,却哪里藏他?”悟空说:“我才进来时,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门儿,那里面秽气触人,想必是个五谷轮回之所。你把他送到那里去罢。”对于这个名字,八戒也是夸赞取得妙:“这个弼马温着然会弄嘴弄舌!把个茅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甚么五谷轮回之所!”

“弼马温”这个名字伴随孙悟空走完了整个西行之路,成为了无论猪八戒还是妖魔鬼怪们对他的统一蔑称。但在中国历史中,有管马的机构与官职,却并没有“弼马温”这一职衔。这个名字,显然是作者的巧思,是典型的谐音命名,其实就是给“避马瘟”用了文词儿“穿官服戴官帽”而已。明代人赵南星在文章中转引《马经》说:“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西游记》之所本。”意思是说母猴每月的经血流到马的草料上,马吃了可以避马瘟。因此,给孙悟空这个猴子马官起名“弼马温”也就合情合理了。

(摘自《变调说西游》)

[ 责任编辑:张志新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