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生嘉年华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晚报 2018-12-26 09:50:31 
分享到

■翟国胜

1978年,我23岁;

2018年,我63岁。

从弱冠到花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最美好的四十年。而特别值得庆幸的是,我这四十年是伴随着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度过的,因而就更有意义。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不断进步的机遇,给了我展示自我的舞台,给了我人生出彩的机会。我由衷地感叹生逢其时,改革开放真好!

1971年2月17日,我初中毕业后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到“广阔天地”当了一名没有多少知识的“知识青年”;1975年8月师范毕业后我到一所初中教学,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学校整天是乱哄哄的。面对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的现实,我很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国家开始拨乱反正,我看到了希望。“愿做青青草,肥田育新苗”,我决心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为了能胜任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我渴望着能有机会系统学习,使自己有一个大的提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同许多同龄人一样,发誓“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1979年1月,我考上了河南大学函授中文本科。在6年的函授学习中,白天我奔忙在学校,夜晚遨游在书海。我给自己约法三章:不打扑克,不下象棋,不闲聊天,以“钉子”精神去对待学习。不论工作多忙,每天总要抽出两个小时自学。偶有耽误,第二天立即补上。就这样整整6年,凭着顽强的刻苦精神,我终于攻下了《古代汉语》字词句的难懂、《文学概论》的抽象、《外国文学》的难记、《古代文学》的深沉,在1984年底获得了鲜红的本科毕业证书,在而立之年圆了我的大学梦。

系统的函授学习丰富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水平,讲起课来也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从而赢得了学生的错爱,并多次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三尺讲台给我带来了快乐与荣誉,我也渐渐成了地区小有名气的优秀教师、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后又从初中调到高中,并被聘任为电大的兼职教师,在29岁那年实现了自己从小梦寐以求的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一员的愿望。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入党以后,我时时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去。“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研有成果”,我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奋斗目标。工作成了我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成了我的享受。每天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不感其苦,仅觉其甜。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的16年,我先后多次被评为周口地区、河南省农垦系统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我又被组织抽调从事大型企业党务工作。凭着热情、诚信、好学、实干,在新的岗位上我又陆续取得了新的成绩,在《中国农垦》《河南日报》《农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新闻、理论稿件,编写了单位的第一本《企业文化手册》,有两篇调研报告获省级以上奖项,3篇文艺作品获省级奖项。后来,我还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周口市第一个被评定为教授级高级政工师。

2016年初,按照组织安排,我参与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代拟稿)的起草工作。在退休之后能有机会参与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为新时代的改革和发展尽绵薄之力,我感到十分荣幸。2016年8月,在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不忘初心,重温入党志愿 ”征文活动中,我的《党员的责任永不退休》一文荣获二等奖。

退休之后,我坚持读书学习。这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陶冶了情操,心态变得更加平和。自己对历史有一定兴趣,我系统地研究了黄泛区的发展史,出版了《黄泛区的往事》。有时,我也应邀为一些培训班讲课。2017年8月,我又被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聘任为文史资料撰写员。老有所为,我很有成就感。

四十年春华秋实,九万里风鹏正举。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心不老,梦犹在,我将与时俱进,力争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群众的事情,在新的改革开放征程中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 责任编辑:张志新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