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十五载砥砺耕耘 十五载桃李芬芳

您当前的位置 :中华龙都网  >> 新闻中心     来源:周口日报 2019-01-09 09:13:12 
分享到

记者 刘华志 王珂 通讯员 张强 钟成杰 豆纪锋

2018年11月25日上午,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副组长丁青青教授及清华大学河南校友会副会长车喜柱一行,莅临淮阳一高,看望该校师生,并再次授予淮阳一高“清华大学生源中学”匾牌。

据悉,这是淮阳一高第四次受此殊荣。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当记忆追溯到2002年,适逢教育改革大潮涌起,开拓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面对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的更高期待。2002年,王业生带领一班人响应国家号召,兴教办学,创办了一所高标准、高品位的学校——淮阳第一高级中学,吹响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号角,实现了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承诺。

与淮阳一高共同成长的青年教师侯新红说,校长王业生为人低调,做事认真,他熟悉教育,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学理念,可以说淮阳一高的成就是他带领一班人用智慧闯出来的,用双脚丈量出来的。

15年来,该校先后成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郑州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多次荣获“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并荣获中国科技大学“创新实验班”资格推荐学校、“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卓越家长学校”“ 河南省最具成长力学校”“河南省绿色学校”“周口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等称号。

勇于担当 致力民办教育发展事业

2002年,淮阳一高扬帆起航。2002年6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复,淮阳一高的前身——淮阳一中分校正式成立,同年9月22日,破土动工。一年建校历程中,该校经历了非典疫情,经历了淮阳历史上多年不遇、长达136天的阴雨连绵,经历了资金短缺等种种困难。但是,都没能阻止淮阳一高的前进脚步。

2003年——新校建成,开启了淮阳民办学校教育史上的先河。

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

2007年——开创了淮阳一高学生考入顶尖名牌大学的历史。刘立涛考入香港中文大学。

2008年——首次撞开了“三所大门”。李想夺得周口市高考文科第一名,3名学生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从此,学校迈入了高质量、快速度、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截至2018年,淮阳一高共培养高中毕业生32000余人,其中22000余人考入本科院校,2771人考入“985”和“211”,49人考入清华、北大,5人考入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2008年以来,共有7名学生考取周口市文科或理科第一名。

沿着这条 “时间轴”,我们清晰地看到淮阳一高历经十五年风雨洗礼,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艰苦磨砺,迅速崛起,实现了由规模大校到品牌名校的华丽嬗变,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求学圣地。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淮阳一高致力于民办教育的殷切情怀。

党建引领 点燃学校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淮阳一高立足校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好向上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该校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2018年7月,校长王业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了系列体验式党建活动,他们走进林州市,学习红旗渠精神;远赴遵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激发了党员教师的学习动力。

建校以来,该校坚持用党建手段引领学校发展,在课程教学上诠释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彰显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注入,为学校点燃了发展新引擎。

敢为人先 走在教学改革前沿

新时期呼唤新人才,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面对时代之考问,淮阳一高在新课程改革中做了大量探索,采取了得力措施。该校通过专家引领,更新教育观念,结合校情学情,在借鉴与创新的基础上,创立了“216”高效课堂模式。其中,“2”的第一层含义是教师要提前2分钟进班候课。各班小组长检查组员导学案完成情况,由科代表将反馈信息写在学情调查本上,教师在候课时很快就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上课时集中解决。“2”的第二层含义是课前和课后,即课前各组做好学情调查,课后做好作业检查。“1”是指一个宗旨,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是指课堂的6大环节:学情调查、独立学习、讨论展示、点评归纳、质疑对抗和当堂检测。

目前,淮阳一高“216”高效课堂模式日臻完善,导学案在各备课组讨论总结下不断优化,学科特点、课型特点、学情动态编制,更加切合课堂实际。

追求卓越 树立优良师资标杆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淮阳一高,这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每学年开始,学校都要举行拜师会。由新教师向结对老教师行拜师礼。老教师“带师魂、带师德、带师能”,尽职尽责;新教师“学思想、学本领、学做人”,全面发展;师徒要进行双向听课,开展教法学法研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及时做好听课反馈记录,最终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

淮阳一高打造了一支内外兼修、富有智慧的教师队伍,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梁修领被清华大学授予“全国重点中学物理竞赛教练”荣誉称号;刘宛丽、马玲玲等在周口市首届高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娄昀荣获“周口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立德树人 彰显教育时代内涵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人才培养,以德为先”。多年来,淮阳一高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实现了德育内涵和外延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富有实效的德育发展之路。

在这种育人理念和模式下,不仅引发了“英模效应”,使大批优秀学子集中涌现,还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适宜环境。学生郑春光、郑雅雪被评为第二届“感动周口十大人物”;徐凯、高永超、方正、朱自宇勇斗劫匪,入围 “中国好人榜”,并被授予“见义勇为”和“周口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学生李靖轩获得“长青杯”心意六合拳国际邀请赛暨传统武术比赛少林拳三等奖和枪术二等奖;学生苏万宣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研发混凝土螺旋输送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学校也因此获得清华大学“新百年拔尖计划”推荐资格。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管理体制

该校实施了校长负责,董事会决策,教职工参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发挥了民主集中制管理作用。淮阳一高推行扁平化管理,将学校分成初中、高中和后勤保障三个部门,责任明晰,重心下移,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工作实效性得到提高。进行了全员聘任制人事改革,优胜劣汰,优化了队伍。学校提倡“一教一位一品”,让教师发挥特长,让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创新,有效保证了学生吃得好、睡得香,推进了书香校园、激情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现了学校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春华秋实十五载 不忘初心育英才

在王业生看来,教育的使命在于培育人才。他始终把“建有文化校园、树有智慧教师、育有个性学生”作为办教育的最高追求。淮阳一高蓬勃发展的15年,倾注了王业生无尽的智慧和心血;淮阳一高辉煌走过的15年,彰显了王业生敢于亮剑的品格和勇气。

办学以来,王业生先后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佳”中学校长、“中国教育杰出人物”、周口市第一届“十大名优校长”。2016年,因高招成绩突出,王业生被周口市政府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7年8月,王业生作为全国53所优秀中学校长代表,参加了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并受到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接见。2018年9月,王业生被评为“全省民办教育行业优秀教育工作者”。5千多个日夜,凝聚着多少淮阳一高人的汗水,他们坚守高尚的教育情怀和理想,铸就了淮阳一高卓尔不凡的发展历程,王业生的睿智、坚毅和执著引领着一高人谱写着壮丽赞歌。

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淮阳一高一直走在前列。展望未来,我们深信,拥有大胸怀、大格局、大视野的淮阳一高一定会光前裕后,继往开来,进一步发挥窗口学校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品牌名校”发展目标不断奋进,谱写新时代优质教育新篇章。


[ 责任编辑:吴坤 ]

扫码二维码关注周口日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