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割青草·挣工分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2-11

王天瑞

人民公社化时期,生产队里有一个怪现象,却无人问津。劳力少的人家,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一大年,到年底决算分红时,还得给生产队拿一疙瘩钱。但是,社员们平时只能在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不准做生意,不准跑买卖,不准开荒地,家里又一无所有,上哪弄钱?哪里有钱?怎么拿钱?愁死人啊!不过,无产者无所畏惧,他们就破罐子破摔:没钱!没钱!没钱!于是,生产队里很不安定。人们怎能不怨天尤人、怨声载道、怨气冲天!

黄村的这任生产队长是个为民请命的人。他想创造条件,给年老体弱者和小孩子找点活干,要让他们既为生产队作出贡献、又能挣点工分,要让他们吃饱饭、不能天天饿肚子,要让他们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年年拿钱不得钱。那个时候,生产队长是我国社会上最小的官,却有很大的权。他虽不能左右大形势、却能改变小格局,虽不能制定大政策、却能说几条小规矩。于是,他组织队委会商量后,郑重宣布,年老体弱者和小孩子不能挣“死工分”,可以挣“活工分”。他们可以各尽所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承包活,如割草、积肥、看庄稼。生产队要按规定发工分, 大人小孩一视同仁。

需要给年轻朋友说明的是,什么是“死工分”?什么是“活工分”?黄村生产队,经过社员大会和队委会评定后确定的工分标准是,男劳力干一天普通活分为三等,即10分、9分、8分,女劳力干一天普通活也分为三等,即8分、7分、6分,这些固定的工分就是“死工分”。而通过承包由生产队长和会计临时确定的活儿得到的工分,如割草,草少季节4斤1分,草旺季节8斤1分,就是“活工分”。有的年老体弱者说,生产队长不能救我的命,却为我解了难。

牛驴马骡这些牲畜,是农民的无言伙伴,是农民的宝贝疙瘩,农民对牲畜爱护有加。牲畜的主要饲料是麦秸、玉米秸、花生秧、红薯秧,但这些都是粗饲料,含纤维多,不好消化,营养低。黄村饲养员就实行科学喂养,或把粗饲料经过氨化处理,提高营养价值,或把粗饲料与青草和粮食饲料搭配着喂,牲畜特别爱吃。一位老饲养员打个比喻说,给牲畜添加青草,就像给人端上青菜佳肴,味道美,营养高,吃了还想吃。

过去,年老体弱者和小孩子不算劳动力,割了青草,队里也不收。现在,按规定发工分,大人小孩一视同仁,那就尽情地割吧!当时,学生没有家庭作业,放了学或放了假,就不再玩耍了,而是挎起箩头、拿起铲子下地去割草。每当一个人去割草时,都要带上自家的狗,一来不寂寞,二来壮个胆。这样,也就不怕路子远、不怕地方背、不怕庄稼深、不怕天色晚。割草,在草高的地方用镰刀,在草低的地方用铲子,草高的地方很少,一般都是用铲子。铲子一定要磨得快,才能省力。新打的铲子并不好使,当用过一段时间后,铲子身磨得薄薄的,铲子面磨得光光的,才最好使。当觉得割的青草够多了,再割就拿不动了,就要装箩头。装箩头是个技术活,不练习好多次还装不好哩!装箩头时,先用草把箩头底装平,并在中间留个凹坑。然后,把割的草顺溜地刹成刹子,草稍一头,草根一头。草稍头细,放在凹坑里;草根头粗,放在箩头沿外。就这样,把草顺着箩头沿一层一层地往上装,直到把箩头系子里全部填满、塞紧、卡实,并把草正好装完。这样,装满草的箩头就看不见箩头了,像个从地下冒出来的大蘑菇。当把它背起来往村里走的时候,又宛若一蓬翠绿的伞,忽忽闪闪向村里飘……要说割草,生产队里最棒的劳动力也不一定能赶上小孩子的手头快。一天,一个小孩子也能挣个八九分。

不过,小孩子玩劲大,当他们结伴到地里割草,便信马由缰。有时到河里洗澡忘了割草,有时到豆地里捉蝈蝈忘了割草,有时去偷瓜忘了割草,有时打扑克忘了割草……他们有时躺在河堤上、有时躺在水渠边、有时躺在田埂上、有时躺在树荫下,望着蓝天白云、望着飞翔的鸟,也就欢乐无边。他们虽然经常吃不饱,经常小肚皮儿贴着脊梁骨,但一玩起来,就像出笼的鸟……看到天色已晚,才想起割草。当割不到草的时候,小脑瓜便想出一些小窍门——或在青草里裹两块半截砖,或在箩头里支几根小木棍……不过,这些都躲不过队长和会计的火眼金睛。他们回到家,不是挨娘的唠叨,就是招爹的训斥……

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儿。因为,生产队在分配粮食和各种财物时,除了按人头分的那一半,另一半则是用全队的总工分当分母去除,然后再分别以各家各户的总工分去乘,就是各家各户所得。不用问,你家工分少,你就饿肚皮吧!这点小道理,谁还能不懂。孩子们知耻而后勇,再割起草来,就争先恐后……

农家孩子,小小年纪就为生产队大集体作出了很大贡献哩!

[责任编辑:张志新]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