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淮阳:教育扶贫不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2-12

本报讯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郭勇) 今年14岁的赵森乐家住淮阳县安岭镇梅墩村,因家庭困难,几个月前辍学跟随亲戚外出打工。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获知情况后,反复做赵森乐父亲的思想工作,并垫付了孩子在校的生活费。最终,在放寒假前,赵森乐又背上书包走进了校园。这是淮阳县开展控辍保学工作成功劝返的一个事例,也是该县教育扶贫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是淮阳县教体局实施教育扶贫的最终目标。2018年以来,该局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把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方略,瞄准教育最薄弱的领域和最贫困的群众打出一套“组合拳”,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切实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保证不让一名贫困学生辍学。

出台县级助学扩充政策,填补教育助学政策缝隙。“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受教育是他们的权利。享受不到省级教育资助政策的贫困生,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对象。”淮阳县政府县长王毅说。为解决贫困家庭非寄宿生无法享受教育资助的问题,该县在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出台了县级教育扶贫扩充资助政策,填补了国家教育助学政策的缝隙和空白,实现了全市首个教育资助政策对各学段贫困生的全覆盖。

2018年以来,该县国家助学金资助建档立卡学生28559人次、发放资金3787.01万元;发放“两不愁三保障”县级扩充教育扶贫资金1091.6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9547人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改善计划采取统一供餐形式,投入资金7588万元,受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6956人;城区学校省定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期400元标准,发放资金79.24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981人,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的就学负担。

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该县推行“123工作法”,即每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落实1名教师结对帮扶,教师每月对帮扶学生进行2次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每学期对帮扶学生进行3次以上家访。2018年以来,该县帮扶教师通过家访发放《教育扶贫政策温馨告知书》《已享受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告知单》6万余张,开展心理疏导6000余生次,每名教师进村入户开展家访10余次。

设立“励志墙”,放飞建档立卡学生的梦想。该县万名教师利用节假日深入教育扶贫工作第一线,助力贫困学生健康成长、自立自强,并在建档立卡学生家中张贴“淮阳县建档立卡学生励志墙”挂图。这是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资助金的同时开展精神帮扶而采取的新举措,挂图上印有不同阶段的资助政策、帮扶教师基本信息及享受资助情况等,并粘贴有教师帮扶和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照片,以及写有学生梦想的纸条。

强化组织领导,实行网格化管理。该县成立了以县教体局局长为组长的教育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教育脱贫攻坚办公室,在全县18个乡镇中心校和16个局直学校设立扶贫工作办公室,为467个行政村各选配1名“教育扶贫村长”,要求“教育扶贫村长”每月2次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资助政策享受情况,密切了教育部门与村级扶贫工作联系,进一步压实了县、乡、村的教育扶贫责任。

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不让一名贫困学生辍学。该县全面排查义务教育辍学学生,积极做好劝返工作,明确校长是劝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规定每名辍学学生均要明确一名教师或多名教师进行分包,及时到辍学学生家中进行劝返,并下达劝返通知书;及时关注残疾少年儿童,满足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需求;按照残疾类型和程度,对适龄未入学残疾少年儿童实施“一人一案”,通过就近随班就读、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逐个解决问题;开展义务教育重度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服务,努力为每名残疾少年儿童提供读书机会。

淮阳县委书记马明超说,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个民生工程,淮阳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确保每个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在关爱的阳光下受教育、学知识、长本领,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②3

[责任编辑:马月红]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