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激活传统文化 让历史的辉煌重现今天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19-02-22

■刘昂

元宵佳节是春节的延续,也是过年的高潮,今年元宵节,多地都举办了灯展、民俗表演等活动,最热门的当属故宫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故宫一口气连刷三个“首次”。为了一睹“故宫的夜”,无数网友熬夜“决战紫禁之巅”。热情的游客不但“秒光”全部预约门票,还把故宫门票预售系统都挤“瘫痪”了。

作为春节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多少文人墨客极尽词藻,也要留下元宵节的片刻剪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生动地描写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元宵节。那么,在重重宫墙背后的深宫里,元宵节又是何种景象呢?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在元宵节当晚公布了一组照片:午门在流光溢彩中绚烂、太和门于华灯初上中令人流连、300米红灯列阵千米城墙、《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投映金色琉璃、神武门灯火璀璨、重檐之上的月光辉晕……被五彩灯光照亮的紫禁城古建筑群,在这个元宵佳节里,成为了中国最美的图景之一。

“紫禁城上元之夜”为游客展现了古代皇宫元宵节的美,让人震撼,让人向往,想必那些有古文化情节的没去到现场的小伙伴,隔着手机屏幕都要流下口水了。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故宫今年才想起来举办灯会呢?故宫有着600年的历史,是重要文保单位,且其古建以木结构为主,这是以往不敢在此举办灯会的主要原因。随着技术条件的改善,新型光源的使用解决了亮度问题且不会形成安全隐患,“点亮紫禁城”因此水到渠成。这几年,故宫锐意创新,力求让文物“动起来”,唤醒那些沉睡于深宫、缄默于库房的珍贵文物,让它们尽可能多地展览展示,在与游客的对视交流中重焕生机。另一方面,为了让文化“活起来”,故宫日历、“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萌系路线产品,让拥有600年历史的故宫俨然成了文创潮流的引领者。从这一点上说,我国不少博物馆都应向故宫学习,改变单调的经营形式,不要仅仅是展示收藏品,有几个固定参观项目,那样只会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没有更好地发挥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效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不断加码,博物馆作为文化“重镇”,需要日渐走出“冷宫”,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回到民众之中。从去故宫过大年、看展览,到在故宫过元宵节、赏宫灯夜景,故宫在今年春节推出的创新活动,均受到了广大游客的追捧,一些地方也在复活元宵节的一些传统活动,说明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渴望不是淡了而是浓了。所以,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是摆在文化机构面前的一项任务,对传统文化、传统民俗进行符合现代文明的扬弃和阐发,使传统文化得以与当下生活互相调适、水溶交融,既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当下的现代文明建设增加来自历史的独特贡献。

[责任编辑:张廉明]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