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垃圾处理工人闫诊:忙碌中感受可喜变化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19-03-19

忙碌中感受可喜变化

□记者 王凯 文/图

早上5点,天还没亮,闫诊便和往常一样出了门。不到5点半,闫诊已经来到了她一天的工作场所——周口市中心城区太昊路一个垃圾中转站。虽然天还有点黑,但是,已经有环卫工人推着三轮车来倒垃圾了。除了为这些环卫工人操作机器外,闫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按照要求,她首先要用高压水枪对中转站的地面进行清洗,然后用抹布将周围的墙面擦一遍,最后要对中转站的各个角落进行消毒。此外,闫诊还需要将每个流程进行登记,严格按照规定管理垃圾中转站。自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启动以来,这一套程序对于闫诊来说,已经是常态。

早上6点半,到了闫诊吃早饭的时候,不过这时候往往也是比较忙碌的时候,因为很多小区的垃圾车来倒垃圾。6点半到8点半,是垃圾中转站的“早高峰”,所以,尽管垃圾中转站有做饭的地方,但闫诊有时候还是会从家里带早饭,忙的时候可以一边吃一边干活。据她介绍,从早上5点半开门到晚上8点半关门,这个中转站时刻都有垃圾处理工人忙碌的身影,粗略估计,夏季他们每天要从这里送走30多吨的垃圾。

已经干了十年垃圾处理工作的闫诊,亲身经历了我市垃圾处理工作环境的改变,“现在,动动手指头就能将数吨重的垃圾轻松转运走,操作机器的场所干净整洁,再也不是尘土飞扬、污水乱流的时代了”。

“以前我们的工作环境很多市民可能都见过:一间屋子里放一个垃圾斗,有的还是露天的,垃圾要是清运不及时,污水流得到处都是。我们这些负责看管垃圾中转站的工人每天都要忍受着刺鼻的气味。现在的垃圾中转站都是机械化设备,垃圾斗全在地下,我只要轻轻按一下按钮就行了。”闫诊带着记者参观了她的工作场所。操作间里,长方形的工作台上面有几个不同的按钮,操作人员在室内就可以控制外面机器的运转。操作间是长方形的,虽然不大,但自来水、饮食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和操作间相连的是独立的卫生间。每到一定时间,还有毛巾、肥皂等物品发到她们手中。参观完一楼,闫诊告诉记者,二楼是她们放打扫工具的地方。

一阵轰鸣声打断了记者和闫诊的对话,一辆满载垃圾的机动三轮车来了。司机熟练地将车子停在规定的区间,然后操控车上的垃圾斗慢慢竖立起来。这时,闫诊按了一个按钮,一车垃圾便被“吞了”下去。

闫诊说,自从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启动以来,来这里倒垃圾的大车、小车不断,“干我们这行的,对大家环境卫生意识的改变,感受最明显。比如说垃圾中转站后面的杨脑村,以前村民可能将垃圾随手丢在路边或者村口,现在,很多村民都带着垃圾桶来这里倒垃圾,这说明大家对环境卫生越来越重视了”。

采访结束时,闫诊说:“环卫工有个口号叫‘宁脏我一人,换来万家洁。’其实,随着现代化环卫设备的投入使用,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相信,大家的生活、工作环境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李晗]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