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太康:聚焦“三个走在全市前列”谋出彩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3-22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继标带队到太康观摩项目建设。

市长丁福浩在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陪同下调研太康工业。

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到张集镇蔬菜基地指导产业发展。

太康县长李锡勇,副县长张国庆,政协副主席、民政局长刘凤芹到居村联养点看望特困老人。

太康“巾帼扶贫”再出发动员大会隆重召开。

太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与宣传部副部长葛泽周、文明办主任张照营从北京领回太康“好人之城”奖牌。

太康“红领巾接爷爷奶奶回家”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逊母口小学在太康“德行善捐”活动中有了足球场。

太康在全县开展“接父母或亲人回家”活动。

太康“五养模式”故事搬上舞台。

全市脱贫致富示范村刘寨“渔光互补”景如画。

太康锅炉海内外畅销。

蓬勃发展的太康纺织业。

太康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演出助力脱贫攻坚。

太康恒大养殖扶贫基地引来采风团。

太康县五里口乡辣椒种植基地。

太康把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

太康县转楼镇“五养模式”下的幸福老人。

◆统筹 谢成营 ◆执行 葛泽周 冯献 郜敏 张晓东 张振 高一麟 马治卫

核心提示

去年2月2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继标到太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太康发展提出建议——希望太康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刘继标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太康更加出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照亮了太康发展前行之路,点燃了150万银城儿女的奋斗激情。

一年来,太康广大干群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三个走在全市前列”要求,大干、苦干、实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工作当生活,把吃苦当快乐,把奋斗当幸福,2018年全市24个主要经济指标中,太康县10项占第一名、4项占第二名、3项占第三名,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曲发展为民的赞歌。

放眼太康大地,从广阔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农民兄弟,到生产车间里日夜忙碌的工人师傅;从学校辛勤耕耘的“园丁”,到医院里默默奉献的“天使”;从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到每天送来清洁的环卫工人;从危急时刻赴汤蹈火的消防队员,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大家都怀着美好的憧憬,用行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出彩人生,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出彩已经成为引领太康发展的时代强音。

县域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事业,总是在紧跟时代中守正出新。

2018年,太康好事连连!2018年,太康工作连连出彩!2018年,太康经验连连出新!

过去的一年,太康成绩单亮丽而令人振奋!

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额达276.6亿元,增长8.8%,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增速位次居全市第一。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额达114.9亿元,增长9.3%,增速位次居全市第一。

粮食总产完成额达129.3万吨,增长1.8%,增速位次居全市第一。

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完成额达3.06亿元,增速位次居全市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额达416.5亿元,增长22.6%,增速位次居全市第一。

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额达367.7亿元,增长30%,增速位次居全市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额达88.5亿元,增长9.6%,高全市1.4个百分点,增速位次居全市第一。

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亿元,增长30.6%,增速位次居全市第一。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71.63亿元,增长26.6%,总量居全市第一。

过去的一年,太康县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模式, “一网通办”实现率达到99.68%,位居全省第一。

纺织和锅炉两大主导产业带动明显,纺织服装综合生产能力居河南省县级排名第一,太康锅炉省内市场占有率达48%。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迅速,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工业经济发展快县。

……

春江水暖鸭先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银城人,在太康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太康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注入不竭动力,使得太康县域经济发展鲜衣怒马,亮点纷呈。

经济质量持续提升。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6.6亿元,增长8.8%,居全市第一;三次产业比19.8∶41.6∶38.6,二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4亿元,增长11.6%,居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16.5亿元,增长22.6%,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5亿元,增长9.6%,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利润58.2亿元,增长53%,居全市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3亿元,增长9.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71.63亿元,增长26.6%,总量居全市第一;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达到10.78亿千瓦时。

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县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达到7262家,其中规模以上1084家,贡献了全县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新增就业、9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

产业集聚区载体作用更加突出。批准入驻项目1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1个。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73亿元,利税4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1亿元,从业人员6.2万人。荣获“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河南省工业锅炉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河南省首批省级低碳园区试点创建单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区”等称号。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研发人员占比在10%以上的企业7家,关键技术来源于自主开发和研究的企业5家,两化融合对标企业11家,成立了河南省智能环保锅炉创新中心。四通锅炉入选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河南省智能装备企业,参与国家锅炉生产标准制定;润泰纺织服饰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银鑫棉业A线车间等被认定为河南省智能车间;新增6个“河南省名牌产品”。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加快。落实县处级领导“1+1+1”项目分包、“三定三包”工作机制,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3%。33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5.22%。在全市重点项目观摩中获先进位次。

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商务中心区入驻企业46家,实现营业收入14.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84亿元,吸纳就业5031人,万城嘉年华广场、国贸360等项目开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项目顺利推进,网上交易15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县实际利用外资6451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完成52.2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完成1.02亿元。李宁泳装生产基地等在谈项目56个,吉顺纺织产业园等48个项目签约落地,天虹纺织科技园、光大国际垃圾发电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龙源30万吨高强瓦楞纸、协益织造、太康牧源农牧等10个项目投产运行。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三乡工程”成果丰硕,恒大集团投资6.5亿元援建家印高中扩建、高贤高中项目。浙江弘乐电器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新建弘源国际学校项目。

乡村振兴走出太康特色

乡村振兴,太康先行一步!

如果你去过老冢镇刘寨村,你会发现,那里宛如江南小镇。白墙红瓦,村居整洁如一;绿植葳蕤,展露勃勃生机;村南水塘如镜,飞亭翼然,但见鸭鹅戏水,碧波澄澈;屋顶水面,光伏发电源源不断;村郭周围,四季花开万紫千红,养殖加工各领风骚。“不入田园,怎知春色如许”。短短一年多,刘寨村已经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乐土,成为太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成为全市“六村共建”的典范村。

刘寨只是太康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记者日前来到距离刘寨不远的符草楼镇槐寺村探访。洁净的道路、洁白的墙壁、漂亮的手绘画,让人顿感生活在这里舒适、惬意。“在‘六村共建’政策引领下,村里的道路、绿化、水、电、气、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古老厚重的槐寺正在迈向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说起眼前的变化,符草楼镇党委书记刘施恩难掩内心激动。

太康实施乡村振兴有何妙招?“找准路子,先行先试,努力走出乡村振兴太康特色。”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一语中的。

特色农业持续壮大。发展优质小麦30万亩、优质花生30万亩、优质蔬菜和瓜果20万亩、中草药2万亩。规范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专业合作社2500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60家,流转土地26万亩。同时,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以马头牛肉为代表的“太康十宝”及马厂林木等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刘寨“郊区三产融合园”、水润君赵稳步推进。

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新增保洁工人4000人,建设垃圾站22个,新建公厕46座,配备垃圾箱4万多个。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清理陈年垃圾11.8万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全年粮食总产129.3万吨,居全市第一;肉产量12.8万吨,蛋产量6.5万吨,奶产量1.15万吨,分别增长14.3%、4.9%、2.1%,12年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成功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

农业基础持续稳固。圆满完成“两区划定”155万亩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2.55万亩。解决了12.2万人的饮水问题和1.9万户的入户问题。获周口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第一。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5.6%。全县农机总动力193.5万千瓦。补贴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70台套,受益农户736户。农机深松整地面积29万亩。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完成县城至高贤、芝麻洼道路建设任务。新建农村道路800多公里,培护路肩502公里。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下一步,太康县将抢抓机遇,继续发扬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精神,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乡村振兴上走出太康特色。”太康县长李锡勇表示。

奋进,汇聚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力量

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

在脱贫实践中,太康县不断探索创新,勇于破解扶贫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困人员“五养模式”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报道,“渔光互补”做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构树产业扶贫在全国构树扶贫工程现场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志智双扶”做法被《河南日报》头版头题报道。老冢镇刘寨村率先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示范村。

太康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张国庆欣喜地介绍,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全县脱贫人口错退率0.04%、贫困人口漏评率0.11%、综合贫困发生率1.07%、群众认可度98%,16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退出率10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等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太康县围绕打好“四场硬仗”、开展“六大行动”、实施“四项工程”,下足绣花功夫,以抓党建促脱贫为引领,以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为抓手,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一、产业兴旺撑起脱贫基础

实现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全县念好“人口经”和“农字经”,统筹好特优农业、扶贫车间等“十篇文章”,形成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人人分享扶贫产业成果的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太康特色的产业脱贫路。

特色农业铺就脱贫大道。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全县发展墩豆、供港蔬菜等种植业扶贫基地86个。连云港玉柏旅游食品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955亩,成为国内单片面积最大的豆丹产业化扶贫基地。河南景泓农业发展直供港澳无公害蔬菜1000亩,恒大高贤扶贫养殖基地饲养德州良种驴,带动贫困群众“骑着毛驴奔小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高贤恒大特供果蔬基地、龙曲秋葵种植基地、转楼芦笋基地、大许寨食用菌基地、符草楼红枫园林扶贫基地、五里口辣椒种植基地、墩豆种植基地、舒兰家庭农场、马厂李麦园林基地、老冢金蝉养殖基地等如雨后春笋渐次成长。

大力发展构树产业扶贫,采取“构树种植龙头企业+构树养殖龙头企业+富民公司+贫困户”模式,打造组培、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在城郊乡、老冢镇、板桥镇等乡镇已种植构树5800亩,链接贫困户600余户。

扶贫车间成就打工梦想。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是贫困群众的梦想。全县运用财政和社会资本建设“润太标杆”扶贫车间135个,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逊母口马团辉身残志坚建设灯饰扶贫车间。符草楼藤艺,转楼帽子加工、藤编,清集桂岗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均在50人以上。大许寨洪山庙扶贫车间的外贸服饰产品销往欧美、南非等地;杨庙曹庄扶贫车间生产的削皮刀走出国门赚外汇。牧原集团在太康大力推行“5+”扶贫新模式,实现了五方共赢。

“巾帼家政”扶贫探索出妇女就业脱贫新路径。近年来,太康县瞄准家政服务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强的潜力,以“巾帼家政”扶贫工程为载体,立足县域实际,着眼妇女需求,实施“巾帼家政”扶贫工程,培育全能型巾帼家政服务人员,促进广大妇女就业,探索出“一人家政,全家脱贫”的新路径。“目前,全县通过实施‘巾帼家政’扶贫工程,实现1.6万多名贫困妇女就业增收脱贫。”太康县妇联主席范慧萍表示,将多措并举把“巾帼家政”打造成太康又一名片。

二、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力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太康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广新局、县文联等部门围绕中心,聚焦用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扶志”“扶智”,凝聚感恩奋进、自力更生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发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村村成立新风协会,选举村内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德高望重、办得成事的人为会员,组织开展“脱贫示范户”“致富光荣户”“好婆婆好媳妇”“孝贤之家”评选,表彰近万人次,遏制村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赌博、好吃懒做等陋习,转变群众思想观念。

学会技能展创业翅膀。太康县组织引导培训机构因村、因人、因时施训,实现了“培训一人,持证一人,转移一人,致富一家”。逊母口镇贫困户丁娜家庭出现变故,其丈夫去世,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学会了按摩技术,到郑州打工月收入3000多元。全县通过“贫困劳动力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实现了贫困人口免费培训全覆盖。

培育锅炉扶贫产业带,充分发挥311国道沿线20多家锅炉企业优势,实施“培训+金融扶贫+就业带贫”模式,链接贫困户1071户,安置3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1200多人。

打好就业创业硬仗。探索实施“农村能人培养111工程”(每个村培养100个能人,每个乡镇培养1000个能人,全县培养10000个能人),组织农村能人创业带贫。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联盟、大学生回乡创业联盟的平台作用,引导鼓励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今年以来,有2215人返乡创业,带动2.1万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脱贫。

三、凝聚社会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太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公元前21世纪,夏王“太康”在此筑城定居,太康是中国唯一一个用皇帝名字命名的千年古县。太康名人辈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西汉丞相黄霸、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女诗人谢道韫等名人故里;是中华谢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发源地。

中国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首富许家印先生老家在太康县高贤乡。作为中国民营企业杰出代表,他先后捐资6.6亿元在太康建成家印高中、家印初中、高贤乡卫生院。许家印前段时间回乡看望父老乡亲时,再次捐资6亿多元回馈乡里,成为太康籍成功人士回馈家乡的杰出代表。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河南光彩集团董事长赵明,老家在太康县大许寨乡君赵村。赵明认为,回家乡做事不只是一种自豪和光荣,更是对父老乡亲的一种回馈。事业有成的赵明总投资30亿元在家乡建设水润君赵田园综合体项目,一个如诗如画的“水美乡村”即将呈现。

脱贫攻坚掀热浪,德行善捐暖人心。为构建全社会合力扶贫大格局,2018年6月12日,太康县德行善捐仪式启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德行善捐活动点燃了太康人捐款激情。全县累计收到社会各界现金捐款2800万元、图书50万册、衣物2万余件、麦种300吨。

太康县扶贫办主任祝俊伟说,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和作用,太康县积极组织引导企业融入“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搭建企业参与扶贫平台,创新企业扶贫参与机制,实施“1115”工程,即一个企业分包1个乡镇,帮扶100户贫困户,保证1年脱贫,巩固5年脱贫成果。目前,全县已有70家企业与65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投入资金1100万元。

四、“五养模式”破解特困人员养老难题

冬日,在太康县马厂镇撞寨居村联养点,老人们晒着太阳聊着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农村特困人员如何养老?“五养模式”提供了“太康样本”!太康县政协副主席、民政局长刘凤芹说,为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太康县大胆创新,通过建立组织,完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责任机制,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实施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结合特困人员实际,选择适合的供养方式,破解了农村特困人员的脱贫和养老难题。

集中供养。县财政投资2600万元对16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将3个乡镇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齐基本供养设施,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扩大接纳容量;明确乡镇民政所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亲情赡养。对危房户、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选举村内德高望重的人为会员,村村成立新风协会,采取入户座谈等形式,与特困人员的直系亲属谈心,将老人主动接回家中“合锅同住”。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村民代表大会公认,签订亲情赡养协议,村新风协会跟踪监督。

社会托养。失能半失能人员既需要日常照护又需要康复治疗,乡镇敬老院医疗能力不足 ,无法接纳;公办医疗机构受体制影响可以进行康复治疗,但无法日常照护。太康县组织规模大、条件好的民营医院成立医养结合养老院集中托养。

居村联养。针对难舍故土又无亲人赡养的特困人员,太康县把村中闲置庭院等改建为村级敬老院,配齐生活娱乐设施,从居住村贫困户中选聘供养责任人,照顾老人生活。

邻里助养。针对无亲属赡养人又不愿接受集中供养的独居特困人员,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弘扬农村新风,提倡邻里助养,采取政府补贴、志愿服务、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特困人员进行邻里照护服务。

“‘五养模式’是太康对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创新,旨在破解农村特困人员的脱贫和养老难题,同时以此为载体,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推动乡风文明的提升,为国人养老提供一个可持续、可复制的‘太康样本’。”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表示。

五、“红领巾接爷爷奶奶回家”活动弘扬传统美德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为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落实“五养模式”,太康在全县各中小学创新开展“红领巾接爷爷奶奶回家”活动,凝聚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正能量。

1月8日,冬日的太阳依旧温暖。年过六旬的陈月芹老人,在家门口边晒太阳,边哄孙女玩,祖孙俩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与儿媳住在一起,有吃有喝,再也不用操做饭的心了!”说起眼下的生活,陈月芹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陈月芹与儿女“合锅同住”,受益于太康县正在开展的“红领巾接爷爷奶奶回家”活动。

古今社会,孝道是永恒的主题。为响应太康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号召,切实把“五养模式”落到实处,太康县教体局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了“红领巾接爷爷奶奶回家”活动实施细则,为唱响孝老爱亲主旋律提供了保障。

组织征文活动。各学校开展“告别危旧住房,把爷爷奶奶接回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以达到教育目的。

召开主题班会。各学校的班主任精心制作课件,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解孝道文化,教导学生尊老敬老,帮助爷爷奶奶告别危旧住房。

举行演讲比赛。各学校以“告别危旧住房,把爷爷奶奶接回家”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每校选出3名优秀选手,进行总决赛。据悉,太康县教体局还对各校活动开展情况实行“日通报、周总结、月评比”,并对表现突出的“红领巾”进行表彰。

采访中,记者突然想起了毕淑敏写的《孝心无价》:“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温暖的住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问候……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给我们的,何止是滴水啊!父母的恩情深似海,他们给我们的是整个大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何孝敬老人?太康“红领巾”用行动给世人写出了正确答案。

六、“好人文化”凝聚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太康“好人之城”,名不虚传!

1月22日,由中国搜索联合中央、地方多家重点新闻网站和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搜索正能量 点赞2018”大型网络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揭晓典礼。此次揭晓典礼上,太康“好人之城”成功入选“点赞2018精彩故事”。

前不久,第四届“感动周口”十大人物颁奖现场再传喜讯:本届评选出的“感动周口”十大人物赵莉莉、韩宇南、王凯伟、陈国厂、顾新5位人物来自太康,占整个入选人数的一半。2018年太康县荣登中国好人榜人数高达21人,是历年上榜人数最多的一年,创历史新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太康县文明办主任张照营介绍,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好人”尊重和关爱,建立健全对“好人”礼遇和物资帮扶的长效机制,太康县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地方实际专门制定了太康县“好人”礼遇帮扶实施办法。礼遇帮扶对象包括历年中国好人榜、河南好人榜、周口好人榜及历届太康县十行百星获得者,太康县推荐获评太康籍的历届全国道德模范、省道德模范、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历届由各级文明委(办)表彰的全国、省、市优秀志愿者及太康县最美志愿者。

“太康县出台一揽子帮扶方案,较好地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引领全县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好。”太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坦言,“此举有效增强全体干群出彩意识,焕发民众出彩激情,凝聚太康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七、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

太康县坚持三级书记抓脱贫,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签订军令状,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有力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总体进程,探索出了“党支部+返乡创业成功人士+贫困户”等扶贫模式,为全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太康智慧”。

夯实筑牢脱贫攻坚基层战斗堡垒。坚持脱贫攻坚“四大战区”党委负责制,指定22个有实力的县直单位为22个乡镇帮扶牵头单位,公开选拔230名副科级干部任驻村工作队队长,选聘168名大学生扶贫志愿者、168名贫困人员充实到驻村工作队,在全县精准选派210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了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县委书记、县长带头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遍访贫困户,做到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走访全覆盖。

筑牢1个堡垒,组建4支突击队,打造8个党员先锋岗,马厂镇“148”党建模式让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阵地“强”起来,让党旗在脱贫攻坚阵地“飘”起来,让党员身份在脱贫攻坚阵地“亮”起来,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助推脱贫摘帽提供了有效载体,此经验全县推广。

8个党员先锋岗分别为:产业带贫党员先锋岗、转移就业党员先锋岗、政策宣传党员先锋岗、清洁家园党员先锋岗、倡树新风党员先锋岗、矛盾调处党员先锋岗、治安巡逻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党员先锋岗。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许多党员纷纷带着项目资金返乡回村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

走进新时代,不负新使命!“我宣誓,志愿参加脱贫攻坚战,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认真履行脱贫攻坚职责,扶贫帮困,奋勇争先,为全县决胜2018年脱贫摘帽奔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脱贫攻坚战中,不获全胜决不下战场,请党和人民检阅。”2017年12月1日,太康县干群在人民广场庄严宣誓,太康县长李锡勇领誓。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冲锋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太康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太康正以矢志不移的鲜明态度、不胜不休的坚定决心、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拿出决胜的劲头,攻下‘最后的贫困山头’。”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表示。

放眼当前,太康跨越发展之舟风帆正举;拥抱未来,太康全面小康蓝图锦绣万千!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