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看俺家乡脱贫攻坚新变化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19-04-17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高洪驰 通讯员邓昌锋

“没想到这两年咱家乡变化这么大呀!”近日,常年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黄路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务工经商的靳二伟经理回到家乡商水县白寺镇,当看到宽敞的文化广场、春意盎然的游园和在扶贫车间内忙碌的群众时由衷地感叹道。  

是啊!周口这两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大的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两年前,这里的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近八分之一;两年后,这里的沈丘县率先脱贫摘帽,2018年,这里的四个国家级贫困县、两个省定贫困县申请退出,并通过了县市级初审和省级核查,这里的乡村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俺家是周口哩!”在前不久召开的2019年全市两会闭幕式上,市委书记刘继标深情地道出了周口人的自豪,道出了周口贫困群众脱贫后的喜悦之情。

资金大投入 乡村面貌大改变

“俺也喝上了自来水。”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乡于庄行政村贫困户张洪太的家里,他指着接通的水龙头高兴地说道。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周口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2018年,周口市实施脱贫攻坚项目2128个,总投资33.7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995个,投入资金17.88亿元。在2017年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已经全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基础上,2018年又投资3.7亿元,解决了328个非贫困村8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自来水的“村村通”。

选择合理方式,加大对农村危房的改造。当年拨付资金2.68亿元,共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重点对象农户危房改造1.79万户,超额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确保了贫困家庭的住房安全。在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健康扶贫的同时,扎实推进贫困地区“五个一”标准化建设。通过项目带动,沈丘、商水、西华、淮阳、扶沟、郸城7个县均拥有了1所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都建起了1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拥有或在建1所标准化卫生室。按照每千人服务人口不低于1名的比例配备了村室卫生人员。

对全市所有村庄进行多层次、高标准绿化美化。在703个示范村共栽植玉兰等花木125万余株,实现了乡村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打造出了“一年四季景不同”的乡村美景,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4%,村村通道路绿化率达到95.3%,围村沟河路渠绿化率达到95.5%,显著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在绿化美化农村环境的同时,为每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极大的丰富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针对独居老人,积极推进“五养模式”,持续做好老人户的治理工作,保障特困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截止到2018年年底,全市集中供养2.39万人,独居老人合户4.87万人。

产业大落实 实现群众大脱贫

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扶贫基地。周口市把产业扶贫作为“摘穷帽、拔穷根,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等,统筹谋划扶贫产业发展。2018年,全市在贫困县优先发展“四化”示范园区和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29.7万亩,供港蔬菜基地面积6850亩,涉及贫困村21个,新发地蔬菜基地面积1230亩,涉及贫困村5个,小辣椒种植面积48.9万亩,涉及贫困村198个等,基本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2个优势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引导群众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4600家,土地流转面积292万亩。2018年,全市共有217个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带动脱贫,带动贫困户1.47万户脱贫致富。

“没想到不出家门就能挣钱,真是托共产党的福了。”走进商水县固墙镇王店村贫困户刘趁的家里,他一边不停地编织着手中的渔网,一边激动地说道。刘趁夫妻二人皆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全市实施“巧媳妇”工程后,在帮扶队的帮助下,在家编织渔网,每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2018年主动申请脱贫。“在家门口开办工厂,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成为周口市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一大亮点。

绘就蓝图任翱翔,周口市在脱贫攻坚中战役中号角嘹亮,战鼓轰鸣。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4.48万户15.45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超额完成省定14.07万人的减贫计划,246个贫困村出列,沈丘县实现率先脱贫摘帽,全市当年拟摘帽脱贫的6个贫困县完成县级自评和市级初评。目前,全市上下正按照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紧锣密鼓地投入脱贫攻坚“拔寨攻城”“肯硬骨头”的战役中。

政策大落实 催生脱贫大信心

近日,记者走进沈丘县纸店镇产业扶贫基地的一个扶贫车间内,只见窗明几净的车间内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的工作着。来自纸店镇吴楼行政村的贫困群众赵贺霞一边熟练的操作着缝纫机,一边与记者攀谈。她说,她家有6口人,公公和婆婆都已经60多岁了,并且都患有高血压,两个孩子还年幼。为了生计,几年前她外出打零工挣钱补贴家用,一家人的生活很艰难。2017年,镇里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建起了扶贫车间并投产,镇里安排她进厂当了一名缝纫工,“在这里实行的是计件工资,我每月基本上都能挣到6000元左右的工资,有时一天就能挣到200多元,这个厂挺好的。”

“要探索创新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让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在周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市脱贫攻坚专题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继标的话铿锵有力。全市扶贫政策大落实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把扶贫车间建在群众家门口。家中有老有小,很多老人又年迈多病,许多贫困家庭因无法走出去务工,附近有没工作可做,这样的局面一直困扰着市县乡各级领导的心,如何让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即能务工挣钱,又不误照顾家庭老人和孩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在群众家门口建立扶贫车间。一时间,市县乡各级扶贫干部走出去进企业找项目、寻合作,市委市政府也及时在全市推广“巧媳妇”工程,很快,一座座适合贫困群众就业的扶贫车间在群众家门口建起来了,一名又一名贫困群众走进了扶贫车间,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愿望。

扶贫必须先扶志,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周口市在大力发展扶贫车间的同时,积极培育产业扶贫基地。今年63岁的刘二芳、王素英夫妻二人,是西华县东王营乡刘寨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偏瘫在床需要照料,二人的日常花销全靠二亩土地上的收入,二人曾陷入生活下去的信心。2016年,乡里建起了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乡村脱贫攻坚干部多次找到刘二芳,动员他到扶贫基地务工,每月有了1500元的固定收入,并且扶贫基地又在离他家不远处,工作之余还可抽出时间回去照看妻子,他又树起了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念。“这下可好了,在家门口干活,也有时间回家给妻子做做饭、洗洗衣服,我虽然这么大了,却赶上了好时光。”老刘见到记者采访,激动地说道。

截止到2018年末,全市筛选认定市级标准化扶贫车间320个,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转移就业1.69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65户,实现户均月务工收入1800元至3200元。培育市级产业扶贫基地213个,实现关联贫困户年收入增加900至1800元,有效带动22.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持续增收。同时,教育扶贫、光伏电站、交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全市20余万贫困群众受益。

责任大落实实现作风大转变

“商水、郸城、淮阳、太康和扶沟、西华经过县、市级初审、省级核定后,接受了国家验收。”近日,周口市四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贫困县经过国家验收的消息传遍周口,更坚定了全市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力量。

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在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多次强调,要用绣花的功夫、抓铁留痕的力度、滴水穿石的韧劲和尽锐出战的拼劲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示意图全面绘制。

建立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市级层面上,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制,建立市级领导干部联县挂乡包村到户制度,明确29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7个重点县和29个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联系点不脱贫联系领导不脱钩,联系点出问题追究市级领导责任;在县级层面上,为各乡镇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实现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全覆盖。建立村及帮扶长效机制,对全市4683个有脱贫任务的行政村全部派驻驻村工作队员,对11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严格落实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部门鞋拖推进的工作机制。细化明确市县主体责任和落实责任、部门协同和合力攻坚责任、乡村包干和实施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督查巡查责任、重点村脱贫攻坚责任组驻点责任,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同时,对有直接脱贫责任的29家市直单位和省驻周单位定目标、明责任,进一步夯实部门责任。工作责任制的大落实,实现了工作效率的大转变。

待遇大落实 造就攻坚主力军

“这不但是一种荣誉,更是激励和鞭策,我将继续以勇于担当、全力以赴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忠于事业的使命感,攻坚克难,致胜精准扶贫、助力精准脱贫。”韩宇楠,是周口市国税局驻太康县马厂镇前何行政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战中,他携妻驻村,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把一个贫穷落后的行政村变成立一个文明、和谐、富裕的村庄。先后受到中央文明委、河南省委省政府、周口市委市政府、太康县委县政府表彰。中央文明委赞誉他“携妻驻村,扶贫攻坚当先锋。”

在选人用人上,周口市委、市政府采用“火线优选”等方式,大张旗鼓的奖励和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优秀干部。两年来,提拔市派驻村干部13名、重用1名,提拔县派驻村干部52名,仅2018年就提拔14人,重用12人,表彰市级以上荣誉470人。

“要在生活上关爱、在政治上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在全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刘继标坚定地说。

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通知》和落实驻村干部工作经费的通知。在生活上,认真落实市派第一书记不低于2万元、县派第一书记不低于1万元的年度工作经费标准,落实市派第一书记每村不低于20万元、县派第一书记每村不低于1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政策,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市财政部门将市直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天50元调整至80元,另外增加30元交通补助。

一项项激励措施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各级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了一批忘我工作的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力军。市委办公室驻项城市高寺镇张老家行政村第一书记赵亚涛积极带领村民们发展果树生产,使昔日雨天全是泥、晴天漫天尘的贫困村变成了四季飘香的“花果山”。西华县卫健委驻村第一书记刘发庆以村为家,扶沟县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董铁成视村民为家人,淮阳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员张娜不顾孩子年幼,与群众打成一片,商水县食药局驻村第一书记高振伟,西华县法院驻村第一书记朱守一......等一大批优秀脱贫攻坚干部脱颖而出,正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奉献着青春和力量,成为了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主力军。

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到那时,一个万众一心、步调一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维护核心的新周口、一个交通便捷、一个港城魅力、一个全面小康、一个士气高昂、一个充满自信、一个扬眉吐气的新周口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到那时,周口将再现“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历史辉煌;到那时,周口有看头、有听头,“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若是你到周口来,收获特别多”;到那时,全市脱贫攻坚战带来的农村新画卷也将全部展现;到那时,我们每一个周口人可以骄傲和自豪地说“俺家是周口哩!”

[责任编辑:金月全]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