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饮水思源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19-04-19

胡玉华

仲春时节,春意盎然,花木争荣。一个周六下午,闲来无事,提桶接水欲浇花。瞅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我暗自出神,吃水难的往事一股脑儿涌上心头……

早在半个世纪前,我正值少年,当时群众生活用水皆依赖于水井。除少数傍河人家可选择吃河水外,人们皆要晃晃悠悠到附近的水井去担水。那时,我家住在牲口市街,距家最近的两眼水井,一处位于原东方红大街与七一路交会处东南角,另一处在我家正南方向。由于祖父年迈,父亲长年忙于工作,奔波在外,担水的重任便责无旁贷落在十多岁的我肩上。

那年月,家家户户备有储水缸。担水的工具说来极其简单,一个扁担,一对大小适中的水桶,一根长度足够用来打水的麻绳,足矣!

挑水需要的是力气,而要把满满一桶水从井里稳稳地打上来,不唯独需要力气,也要具备或者说掌握一定的技巧。水井口径约一米余,井深五米左右,井壁多是青砖砌成,周围铺以大青石或青砖,因长年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日久天长,井口被磨得光滑异常,且湿漉漉的,走在上面提心吊胆,稍有不慎,就有跌倒的危险。

水井水位的升降,与季节、气候、用水量等因素相关。在多雨的夏秋季,雨水十分充沛时,水位则居高不下。尤其是夏季暴雨过后,水位急剧上升,似乎伸手可触,且井水浑浊异常,担回家待沉淀后方能作生活用水。

起初,我担水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歪歪扭扭地担回家两桶水,沿途不免抛洒一些,而途中也要歇上一两次。随着年龄与力气的增长,挑水也显得轻巧自如了。

那时候,群众洗衣物只能就近取水,为免担水的奔波劳累,有的人家索性就在井旁洗。沙颍河边浣衣者也较多。年幼时,我常常陪伴勤劳的母亲到风景如画的大闸上游洗衣物。那里河阔水碧,波光粼粼,河畔杨柳依依。而傍晚时分的大闸上游,景色更是迷人,夕阳西下,红霞满天,水光潋滟,渔舟唱晚,良辰美景惹人醉。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突然时兴打罐井。居民院落差不多都打出了罐井,这样就可以足不出户就地取水。罐井虽然取水方便,但水质极差,不久便被人们摒弃了,大家依旧要到水井挑水吃。

不久,压水井走进周口人的生活,我家也用上了压水井。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我家用上了朝思暮盼的自来水,从此再也不用为吃水难、水难吃而犯愁。

如今,国家斥巨资启动了惠及四亿多人口的南水北调浩大工程,家乡周口受其惠泽,于2016年12月初实现通水。群众吃上了水质上乘、清澈甘甜的丹江水,真是喜出望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就是守护碧水蓝天。

[责任编辑:孙银珠]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