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基层减负切中“痛点”是关键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4-29

基层减负切中“痛点”是关键

黄海涛

今年,是中央明确提出的“基层减负年”,中央办公厅也有针对性地下发了通知,这让广大基层干部拍手叫好,不少人称之为纠偏的“及时雨”。笔者在基层工作十余年,认为减负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落实中央精神,关键是切中基层工作的“痛点”“累点” ,把问题解决在实处。

多年来,“文山会海”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基层减负,就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不开内容雷同的会;减少不必要的材料上报,非要上报的能网上传输的就别让干部来回跑;同时,还要避免打卡留痕、微信工作群繁多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扭转过度留痕,重材料轻实绩、重过程轻结果的考核,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听群众的意见,为群众办点实事。

督查检查频繁、包袱层层下推已成为基层“不可承受之重”。很多工作,上面一句“属地管理”就“甩锅”给了基层,甚至不顾基层实际,急匆匆地要结果,恨不得“今天结了婚,明天就生娃”,这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如果将检查评比删繁就简,不仅能节约基层迎检、陪检的时间和精力,也减轻了基层的财政负担。

领导下基层,干部群众盼望的是给他们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而不是给他们下指标、定数量的“层层加码”。在笔者看来,本来“种豆子”的就比 “数豆子”的要少,如果“数豆子”的再不帮“种豆子”的,拿什么保证“豆子”的数量和质量?

给基层减负,说到底就是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根治这一“顽疾”,必须找准基层“痛点”,撤销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事项,避免落入“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窠臼。同时,划出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权责“红线”,将职责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在对基层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体现差异化,赋予基层一定的自主权,允许基层结合自身实际适度探索,变“痛点”为“通点”,从而激发基层活力。

[责任编辑:李晗]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