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自行车还不能退休哩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5-13

王天瑞

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你要平平静静地说“我家有一辆自行车”,也许人们还不知道你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哩。如果你稍有不快地说“我家有一辆自行车”,也许人们会认为你“哭穷”哩。如果你稍有高兴地说“我家有一辆自行车”,也许人们认为你说梦话哩,或认为你精神不正常哩。现在,黄村人都在讲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很少有人再讲自行车,也很少有人再骑自行车了。如果谁再讲自行车、谁再骑自行车,似乎谁就被时代甩落了十万八千里!

自行车,这种两个轮子的小型车,人骑上去,以踩踏脚蹬子为动力,带动车轮转动,再载着人和物前进,用来代步,既轻便又快捷,很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不过,世界上发明和使用自行车的时间还很短,也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吧。过去,群众公认的我国自行车三大名牌,有飞鸽、永久、凤凰。天津自行车厂,1950年7月生产“飞鸽”牌自行车。上海自行车厂,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生产“永久”牌自行车。上海自行车三厂,1959年1月开始生产“凤凰”牌自行车。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人们很难实现的梦想。

黄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1963年5月的一天“飞”进村的,惊得男女老少无不放下活计赶去观看。咋赶去的?跑呗!快跑!飞跑!咋观看的?不敢摸!只敢看!站着看!弯腰看!蹲下看!苇兰婆婆连烧三锅水,还不够人们喝哩!她忙说,我再烧一锅,咋能不叫大家喝茶哩!

这辆“飞鸽”自行车,是从长春空军某部军营“飞”来的。苇兰丈夫在空军某部当军官,是全村人崇拜的偶像。苇兰被选为大队妇女队长后,曾给丈夫写信说,她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累得腿痛腰酸,还是有跑不完的路、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工作。丈夫理解爱人,立马买了辆“飞鸽”寄回来。他虽不能帮助爱人做工作,却可帮助爱人少跑路。

那时候的一辆自行车,比现在的一辆奥迪还稀罕。黄村里,很多人没有见过自行车,更没有骑过自行车,都想借来练练。苇兰人缘好、心和善,与村民关系融洽,谁说借,她就借给谁。不过,当很多人都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来借自行车外出办事的人络绎不绝,甚至排成了队,有时能排到三四天后。苇兰有车不能骑,到公社、县里和外地开会还得用步量。可她心里很快乐。她说,能为村民们解决燃眉之急,怎能不快乐哩!

1964年7月,黄村在县城上高三的学生王志,要到邻县淮阳中学考点参加全国大学招生考试。怎么去淮阳呢?全县应届毕业生共4个班,160人,都犯了难,学生犯了难,老师犯了难,学校犯了难。从县城到淮阳,每天有两趟公共汽车,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乘公共汽车需要钱啊,坐一趟8角钱。农家儿女上哪儿去弄这8角钱,每天三顿饭,都是吃蒸红薯就稀菜汤,乘车是奢望。学校商量后,只好通知大家各奔前程。学生们商量后,大多决定徒步而行。要知道,从县城到淮阳,70里土路啊!王志突然想起,苇兰婶子有辆“飞鸽”,就跑回黄村去借自行车。苇兰婶子抱歉地说,她的自行车借给了王麦。王麦的姑姑新中国成立前逃荒到东乡(安徽省亳州),嫁到了那里。王麦骑车看姑姑去了,来回要4天时间,等他骑车回来,就耽误考试了。

还巧,王志的一位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在公社信用社上班,刚买了一辆半旧的自行车。王志跑到老同学那里一说,老同学立马应允。当时,王志还不会骑自行车,经老同学指点后,就一边骑、一边练、一边赶路,磕磕绊绊的。赶到学校后,他也把骑车的技术学到了手。

大家汇合后,全班40个学生,只有5人借到了自行车。吃过晚饭,5位患难与共的同学,乘着月牙下的微微亮光,向着淮阳驱车进发。王志也记不清骑了多长时间,更不知走到了哪里,只知道月牙早已落了,天地间漆黑一团,他的自行车漏气了,怎么也骑不动。没办法,5位同学只好一起推着自行车,摸索着赶路。不知走了多久,突然,前方出现一点亮光,黄黄的,像一朵黄色的花。那是一个修车铺,修车的老大爷半夜出来方便,点亮了油灯。当得知5位学生要到淮阳去赶考,老大爷欣喜异常,急忙给王志修自行车。原来,自行车扎了钉子。老大爷又把其他人的自行车检查了一遍,且分文不收,还嘱咐大家,天黑路远,注意安全。大家千恩万谢后,奋然前行。

自行车,记载了太多太多的故事,见证了老百姓生活的变化。黄村人家,虽然早已普及了摩托车、电动车,还有不少人家买了小轿车,但在王志的号召和劝说下,很多老年人搬出了旧自行车,或买来新自行车,走了一村又一村,游了一镇又一镇,看了一城又一城……他们骑着这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健身哩!

[责任编辑:李欣]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