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华彩乐章——走进太康探寻“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夏粮高产秘诀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6-27

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与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张雪芳一起到地头调研夏收工作。

太康县县长李锡勇与副县长孟涛、政府办公室主任程勇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东一起到地头指导“三夏”生产。

主管“三农”工作的副县长孟涛到符草楼镇调研“三农”工作。

乡镇干群代表给刘东局长送来锦旗感谢县农业农村局的默默付出和奉献。

社会各界纷纷慰问“三夏”一线干部和困难群众。

太康县“现代化收割”使麦收不见“麦忙人”。

太康县“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志愿者慰问成为太康“三夏”中的最美风景。

多措并举确保“颗粒归仓”。

市、县相关专家共同见证全市小麦单产冠军在太康县符草楼镇诞生。

记者 马治卫 通讯员 郜敏 卢元厂 邱修领 文/图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太康县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重点县、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粮食生产先进典型,曾连续7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太康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科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今年,太康全县192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83.3公斤,较上年亩增119.8公斤,增幅25.8%,总产达10亿公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太康县粮食产量稳居全国前50名,河南省前5名,周口市榜首,并荣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称号,用实际行动扛牢了粮食安全责任。

小麦单产创全市最高纪录

如何挖掘土地潜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强筋壮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东介绍,太康县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实施、高效益开发”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增加项目投入,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配套,建设“林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基地,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付出终有收获。今年夏收,太康迎来丰收时刻:在该县符草楼镇新庄村村民谢宗红家的麦田里,专家经过现场实打验收,谢宗红种植的小麦亩产竟高达841公斤。

周口市植保站站长张东良透露,截至目前全市还没有亩产高过这个数字的。“科技助力丰产,行动成就梦想。今年风调雨顺,全镇又迎来一个丰收年。”该县符草楼镇党委书记杨华激动地说。

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县长李锡勇和主管“三农”工作的副县长孟涛要求积极总结符草楼等乡镇先进种植管理经验,分析小麦高产原因,为国家粮食安全再作新贡献。

在该县符草楼镇新庄村的麦田里,记者慕名见到了谢宗红。这位70岁的老党员,曾任新庄村支部书记,老人虽面目清瘦,但精神矍铄。

谢宗红对土地的感情几近痴迷,称他“专家”也不过分。谢宗红有个最大特点,种庄稼写日记,从整地、施肥、播种,再到浇水、除草、收割,种植的各个环节在他笔记本上都有记录。爱学习、好专研,加上长期坚持,使他在庄稼地里干出了“大名堂”。2016年,谢宗红种植的小麦经过实打验收,去杂、除水分、现场称重等环节,他种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781.6公斤,成为当地美谈。

今年,谢宗红惊喜地发现自己种的小麦亩穗多、穗粒数多、千粒重高,高产征兆明显。市、县农业专家闻讯,专门成立了验收组。6月9日,周口市植保站站长张东良、周口市农科院研究员韩玉林、太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万方腾、太康县种子技术服务站研究员王志强等专家如约赶到现场,对谢宗红种植的4.2亩周麦27进行了现场实打验收,专家组随机选取1个测产区,面积1.76亩,用联合收割机收货后,经现场称重,除去杂质,用谷物水分测量仪测定小麦籽粒含水量,按国家粮食入库标准计算,实际亩产841公斤,创造了太康县单产最高纪录,也刷新了全市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我相信科学,一直坚持科学种田。同时我喂有几十只羊,施肥以羊粪为主,配合施有机肥,在麦苗过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扬花期加强管理,是小麦高产的关键。”讲起高产经验时,谢宗红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荣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殊荣

“谢宗红只是太康县粮食高产户的一个典型代表。”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东介绍,“太康县辖23个乡镇,192万亩耕地,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重点县、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粮食生产先进典型,曾连续7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今年太康粮食产量稳居全国前50名,河南省前5名,周口市榜首。”

刘东透露,太康县以强农惠农支农政策落实为抓手、以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辐射引领、以“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为护航、以科技支撑为保障、以订单种植为保护、以品牌创建为增效,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极大调动了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夏粮生产逐渐形成了粮食生产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达到了粮食产得出、卖得完,高产又高价的目标,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效。从总体上,全县夏粮呈现出总产增产增收突出、高产典型突显、种植结构持续调优等特点。

总产增产增收突出。据省市农业专家实地测产,平均亩穗数44.83万穗,穗粒数35.6粒,千粒重按近3年平均43克计算,理论产量达583.3公斤/亩,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较上年增加2.06亿公斤,按每公斤2.24元计算,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同比增收4.6亿元。

高产超高产典型突出。如龙曲镇龙西村王庆志种植的8亩周麦28号,单产1410斤;张集镇韩庄尤桂荣种植的5.5亩丰德存一号,单产1515斤;王集乡前进村刘安刚种植的10亩新麦26号,单产1510斤;符草楼镇槐寺村谢冠华种的5.5亩丰德存麦5号,单产1535斤;符草楼镇王国贞村冯海清种植的2.4亩周麦32号,单产1549斤;独塘乡万桥村万方琴种植的2.8亩安麦132,单产1599斤;杨庙乡葛庄村葛泽敏种的3.4亩周麦36号,单产1550斤;符草楼镇新庄行政村谢宗红种植的1.76亩周麦27号,通过农业专家实打实收,单产为841公斤,创太康县乃至全市历年来小麦产量的最高纪录。

种植结构持续调优。该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扩大了特色产业和品牌农业,加大了农村创业创新,初步构建了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按照种养结构调优,加工能力调强、经营规模调大的原则,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果蔬,优质花生,优质草牧。玉米继续调减,玉米面积由去年的135万亩调减到100万亩,大豆由去年的28万亩增加到30万亩,高油酸花生由去年的25万亩增加到30万亩,瓜果蔬菜面积达50多万亩,新增粮改饲专用玉米3.7万亩及粮改饲构树5800亩,杂粮杂豆增加到8千亩。“三品一标”认证16个,面积10万多亩。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新培育出了“石磨哥”“富硒面”等知名品牌,有效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总体上,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合理,短缺品种继续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不断增加,调优调精态势明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太康县县长李锡勇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望天田变成了丰产田,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今年太康县被评定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奖励,太康县农业发展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 对此,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谢成营要求及时宣传太康夏粮生产的优势、亮点、特点,唱响太康“全国夏粮生产先进县”品牌。

探索太康小麦高产之奥秘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太康县主管“三农”工作的副县长孟涛介绍,在国家“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太康县勇挑粮食生产政治使命,牢牢扛起粮食生产重任,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抢抓机遇,落实政策,倾其投入,深挖潜力,构建机制,实现了多产粮、产好粮。随着采访的深入,太康县夏粮高产的奥秘也得以呈现。

一得益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粮食生产促进机制。太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县委书记王国玺说:“粮食生产是我们太康的一张王牌,也是我们唯一的一张底牌,千万不能丢,丢了我们向国家交不掉差,向人民交不掉差”。为此,该县把粮食生产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分解任务,强化责任,层层签订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挂钩。在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县委、县政府出台方案,明确主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及时召开粮食生产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生产管理事宜,确保粮食丰收增产。采取县四个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技术人员跟进指导的办法,及时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粮食生产督导组,在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深入基层检查督导,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县,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二得益于强化政策落实,完善粮食生产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广大干群对加强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时将实物折价供应到位。去年以来,该县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9515.04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530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万亩。在各项惠政策的落实上,县委书记王国玺强调:一分不能缺,一户不能少,一天不能耽误,一点不能含糊。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得到种粮的实惠,最大程度地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积极协调金融部门,适度增加支农信贷,积极推行农业保险,规避农民种植风险。同时,认真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得益于强化高产创建,突出粮食生产带动机制。在示范体系上求完善:县抓示范片,乡抓千亩方,科技人员攻百亩田,实行县乡联动创建。运行机制上求创新:坚持政策和技术相结合,政府和农民共推进,构建起高产创建的长效机制。指导服务上求突破:加强公益性和基础性服务,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在资源整合上求加强:按照主体不变、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多种资源聚合到高产创建,合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示范效果上求提升:树立产业观念,实行订单种植,拉长产业链条。

今年,太康县创建区内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28.2万亩,占全县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6.4%,其中新麦26种植面积10.56万亩,周麦32种植面积16.95万亩,郑麦379种植面积1.37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升规模种植效益,目前优质小麦大都实现了订单收购。创建区成为了领导干部的指挥田、科技人员的高产田、农民群众的观摩田,打造粮食生产亮点,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整体水平提高。创建区内10万亩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平均单产602.2公斤,比去年亩增产34.8公斤,较全县大田亩增产18.9公斤,增幅3.2%,全县百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645.9公斤,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得益于强化科技创新,建立粮食生产支撑机制。一是技术拉动。采取电视讲座、技术培训、科技下乡、印发资料、群发短信等措施,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增加粮食生产科技含量。今年已举办电视讲座2期20天,技术培训40场次,科技下乡30余次,印发技术资料50万份,群发手机短信150万次等;开展科技直通户5万户,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良种良法到田。二是服务推动。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全县15个农业综合区域站有序运行,县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经作站等专业农技推广部门健全并建立700个村级服务站,以免费技术服务、开方卖药、技物结合、雾化服务等形式为农民提供农资和技术,解决了技术棚架问题。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河南粮银、河南裕丰等龙头企业,结合优质小麦基地的规模种植,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县粮食订单面积达28.2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太康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就签到哪里,有力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协会及涉农中介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作用,制定土地、信贷等优惠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流转、技术承包和劳务代管,实现粮食适度规模种植和经营。截至目前,全县发展注册农民合作社近4048多家,其中有92家农民合作社被授予“县级示范合作社”、35家被授予“市级示范合作社”、10家被授予“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已认证注册家庭农场96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省级示范产业集群2家、市级示范产业集群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助推土地流转面积61万亩。三是人才带动。聘请专家、学者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干部进行培训,并积极引进高级农技人才,不断壮大粮食生产人才队伍。太康县2013~2015年连续3年对全县100多名业务骨干分别在中牟、周口和洛阳3所农业院校进行系统业务培训,每年选派3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提高了全县的农业技术水平。四是实施“五个一”工程 。即县建立一个整乡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乡镇,每乡镇建立一个粮食高产创建村,每乡建立一个粮食种植示范合作社,每村培植一个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村培养一个粮食生产技术骨干。

五得益于天气帮忙,病虫害防控到位。去年以来,全县有效降雨达29次,降雨总量188.5毫米,总有效日照时数1166.4小时,从去年小麦播种到今年小麦喜获丰收,小麦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都有有效的降雨,这些有利的气候条件使得小麦一直保持稳健生长。小麦播种前进行了土壤药物处理,对于往年病虫害偏重发生的麦田,在翻地前,农业专家指导农户用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亩用5~6斤掺细土撒播到田间进行土壤消毒。小麦种子实行药物拌种,具体做法:一般每亩用3%敌萎丹20克加水150毫升拌麦种15公斤、堆焖3小时后播种,即可有效保证种子不受害虫侵扰。生长中后期使用了“一喷三防”套餐,指导农户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孕穗扬花期和灌浆期这三个主要时期均匀喷洒麦田。

六得益于禁烧政策,农产品资源利用到位。秸秆禁烧政策的推行,转变了群众的观念,助推了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利用、土地深耕技术设备的推广发展。从土壤结构看,多数高产地块都实行了秸秆还田和土地深耕,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2019年太康县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优质小麦价格上涨、普通小麦价格略有下降、总收益增加的特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宏远目标需要驰而不息的奋斗,在逐梦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银城儿女在太康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正以坚韧沉着的定力、竞进作为的士气,在广袤田野上续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