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乡村振兴的新动能——项城市贾岭镇发展“乡贤经济”纪实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7-09

为贫困群众找到合适工作

“评理堂”里解纠纷

资助贫困学生

乡贤捐资修建的文化广场

为困难群众发放物品

记者 高洪驰

“你看,这鱼儿在水中游得多欢!” “别看这黑斑蛙现在只有玉米粒儿大,可再有几个月就能上市啦!”

7月的周口,烈日炙烤着大地。记者在项城市贾岭镇马店、宋庄、麻大庄、白杨树、李店等行政村采访时,无论是在养殖基地还是扶贫车间,看到的是贫困户热情高涨的劳动场面,听到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项城市副市长王拥军说:“这都得益于贾岭镇开展的乡贤结对帮扶工作。贫困户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干起活儿来也有劲了。”

乡贤协会促成了贾岭镇独具特色的“乡贤经济”。“乡贤经济”正成为该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强心剂、乡村振兴的推进剂和新动能。

乡贤有了自己的“家”

“我们镇在外成功人士可不少,他们每年春节都会为贫困户发钱、送物,且形成了惯例。于是,我们借鉴外地经验,成立了乡贤协会。”

2018年3月,项城市组织部分镇党委书记前往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工作经验。考察期间,贾岭镇党委书记张伟发现当地的乡贤协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他经过了解得知,在江浙一带也有不少的乡贤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后,该镇领导班子经过调研论证后,多次召开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和行政村干部会议,全镇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决定借鉴外地经验,在各行政村成立乡贤联谊会,在镇里成立乡贤协会,鼓励乡贤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贾岭镇出台《关于成立乡贤联谊会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乡贤协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贾岭镇乡贤文化研究会,并注册了会徽,向各行政村下发宣传册,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很快,全镇近千名德高望重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被推荐加入贾岭镇乡贤协会。马店行政村乡贤协会会员王志成说:“协会就像家一样,让我们有了存在感,今后做事更有信心了。”

截至目前,贾岭镇有28个行政村成立了乡贤联谊会,占行政村总数的82.35%,发展会员1500余名。

实现两个1.1%人口对接

贾岭镇是全国防水行业龙头乡镇。据不完全统计,贾岭镇拥有亿万资产精英100余位,千万资产精英1000余位,占全镇人口的1.1%。2018年年底,贾岭镇有贫困户及边缘户406户1162人,也是占全镇总人口的1.1%。两个相同的1.1%人口,生活质量却相差悬殊。如何让贾岭镇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实现两个1.1%人口的对接,成了贾岭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没想到我70多岁了,还有病,却能上班拿工资。”在马店行政村村室内,小付庄自然村的贫困户吴传明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吴传明孤身一人,今年71岁,患有哮喘病,基本失去劳动能力。2018年4月份,马店行政村乡贤联谊会成立后,会员吴建厂主动与吴传明结成帮扶对子,并给他安置了看护鱼塘的工作。到今年4月份,马店行政村的乡贤们主动捐资60余万元,为村里安装路灯320盏,建起了村文化广场,为18名贫困群众找到了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乡贤结对帮扶贫困群众,2018年11月8日,张伟以个人名义在“醉美贾岭”公众号上发出了《致全镇乡贤倡议书》;2019年4月26日,贾岭镇又以镇党委、镇政府的名义倡议把贾岭镇“贫和富的两个1.1%的人口来个精准对接,以富促贫”。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广大乡贤的积极响应,迅速掀起了乡贤对接贫困户高潮。

马店行政村乡贤联谊会会长朱九钻等8人以“河南宏达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的名义,为全村13个贫困户和5个“边缘户”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对无劳动能力和半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安置了广场保洁、家庭保洁、鱼塘看护等工作岗位,根据工作情况每月向他们发放工资。

截至目前,全镇乡贤协会会员捐款1200余万元,结对帮扶贫困户296户859人、边缘户110户303人,完全实现了两个1.1%人口的精准对接。

“依靠乡贤引导群众全员参与是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依靠群众的力量,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张伟信心十足地说。

多方服务乡贤聚合力

“不仅要让乡贤在发展家乡经济中作贡献,镇政府还要为乡贤搞好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家乡的温暖。”贾岭镇镇长李剑楠说。

走进贾岭镇,只见街道两边的线杆上到处悬挂着乡贤们披红挂花的彩色照片,光荣墙上镶嵌着乡贤们的光荣榜。李店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高运动指着一面墙壁上的光荣榜说:“我们镇里有乡贤荣誉一条街,村村都有乡贤光荣榜。”

为让更多的乡贤加入到家乡振兴的事业中,贾岭镇党委、镇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增加乡贤们的荣誉感和存在感:在政治上关心关怀,近两年,在乡贤协会中发展党员13名,占全镇新发展党员的80%;在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从乡贤中选出的占一半以上。在精神上鼓励,凡是乡贤会员家中有红白喜事,镇党委、镇政府派出专人前往看望慰问;对回乡省亲的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镇党委、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主动到家座谈,介绍镇里的工作。在创业上帮助,镇里充分利用金融政策,向银行贷款解决乡贤们的燃眉之急,为他们返乡创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镇领导对我们的服务是尽心尽力,我们不尽力为群众办事,良心上就过不去。”小位庄行政村乡贤联谊会会长赵子毓决定投资8000万元,建一所医养结合敬老院,服务当地及周围老人。但是,由于缺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立项。镇党委书记张伟得知后,多次前往项城市找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到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目前,该工程已经立项,其他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

凡楼行政村乡贤联谊会会员凡海营投资20万元,承包村里的废旧坑塘建起黑斑蛙养殖基地,他主动对接贫困户凡停军和凡桥两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养殖基地务工,每月按时向他们发放1200元的固定工资。“每当看到他们两个领工资时的高兴劲,我心里也感到很快乐。”凡海营向记者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

项城市扶贫办副主任黄维说:“这也是贾岭镇实施一村一品的具体项目,乡贤们功不可没。”服务乡贤、支持乡贤,凝聚了贾岭镇脱贫攻坚的合力。

为贫困户注入强心剂

“乡贤协会的成立,让更多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乡创业,有力助推了贾岭镇经济的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为贫困户脱贫注入了强心剂。”提起贾岭镇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项城市扶贫办主任刘育岐说。

老雷子行政村贫困户闫自愿今年50岁,身有残疾,和80岁的老母亲生活在一起。今年春天,村党支部书记闫应山拿出3万元,村乡贤联谊会会员又捐资2万元,对位于村南边的5亩坑塘进行了清淤改造和绿化,并在坑塘边围上了铁丝护网,竖起了警示标志。绿化和安全工程完成后,村委会与闫自愿签订了坑塘承包协议。为解除闫自愿的后顾之忧,乡贤联谊会会员闫治民为他购置了养殖设施,投放了鱼苗,并购买了100只鸭子,鼓励他发展生态养殖,靠养殖致富。“要是不好好管理,就对不起治民和村干部对我的信任。”闫自愿说。

走进贾岭镇扶贫企业——河南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宽敞洁净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有的工人在紧张有序地在向机器内填装原料,有的在封装生产出的成品,车间外面,几位工人正在往等候在那里的一辆卡车上装运包装好的产品。

“这些产品很快就会出口到外国去。”装车完毕,一位工人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说这话的工人叫闫金敏,今年48岁,丈夫早年去世,家里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外出打工,大女儿辍学在家,小女儿还在上学。闫金敏是贾岭镇东刘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河南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吸纳她到车间务工。“我每个月至少可拿到3000块钱左右,最高时可以拿到4000多块钱呢。”闫金敏激动地说。

贾岭镇扶贫办负责人陈建伟说:“河南三利食品有限公司不但让4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带动了周围群众种植优质大蒜1万多亩。”

为使全镇群众尽快脱贫致富,2019年,贾岭镇因村制宜,靠乡贤带动,实施“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战略,形成了以麻大庄行政村的黑色农产品种植、白杨树行政村的大棚生产、路闫行政村的中药材种植、东刘行政村的杂果套种等为主的专业村,全镇34个行政村都有了各自的种植特色,直接带动贫困户142户,全镇农业生产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

壮大集体经济后劲足

“你看,这些鱼苗长得很快,估计到过年时一部分大的就可以出塘了。”今年4月份,宋庄行政村乡贤联谊会会员曾福勤等人投资6万余元,改造村里废旧坑塘2000余平方米放养鱼苗后,整体转交给56岁的低保户宋国喜管理,并承诺免除第一年的承包费,收入归宋国喜本人所有;从第二年开始,除上交集体承包费外,收入也归宋国喜本人。“有这样的好事,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在鱼塘边,宋国喜一边看着鱼塘内欢快游动着的小鱼一边说。

贾岭镇党委、镇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在确保贫困户稳定收入的同时,不断增加集体积累,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两年前,在上海创业有成的李向华响应贾岭镇党委、镇政府号召返乡创业,他投资2000余万元,在白杨树行政村建起了河南东华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他在企业中为贫困群众设置公益性岗位,直接帮扶3个贫困户。近日,李向华又出资把群众的墙壁粉刷一新,在墙壁上绘了宣传画,在街道两边栽上了风景树。2018年,河南东华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上交税费80余万元。“今年差不多能完成100万吧。”李向华言语中透着自信和坚毅。

贾岭镇通过免费培训技术、免费提供良种、负责产品回收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培植扶贫产业基地,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同时积极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加入到乡贤协会队伍中,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反哺家乡人民。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东华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雨霞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两个实体企业拔地而起,中达劳务输出有限公司、宗宇防水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公司在贾岭镇注册运营。贾岭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李浩文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说:“今年我们镇可以完成税收2000多万元。”

贾岭镇每个村都有几十亩的废旧坑塘,为使这些坑塘充分发挥应有效用,全镇采取“一收,二治,三包,四管”的步骤,将收回的废旧坑塘通过治理后,统一对外承包和管理,承包费归集体所有,有效增加了集体积累。

凡楼行政村联谊会会员凡海营,从村里租了2亩废旧坑塘和20亩废荒地,发展黑斑蛙养殖。他每年定期向村集体交纳坑塘每亩1000元、废荒地每亩300元的承包费。目前,白杨树、马店、李店、欧寨、王楼等行政村已经完成废旧坑塘改造,并陆续投入养殖使用。

截至到今年5月份,贾岭镇共收回集体坑塘138个、600余亩,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对坑塘进行清淤净化。在改造好的坑塘利用上,各村优先面向贫困户或结对帮扶贫困户的乡贤联谊会会员签订坑塘承包合同,或以村级合作社的名义承包坑塘,带动贫困户脱贫,让贫困户成为坑塘经济受益群体。

“为村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但是我们的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麻大庄行政村乡贤联谊会会长麻威说。

乡村振兴画卷徐徐来

沿着洁净的水泥路走进白杨树行政村,只见绕村的水渠清水荡漾,街道两旁的绿化树木和花草郁郁葱葱,透着芳香,街道上干干净净,垃圾箱有序地摆放在街道两旁,雪白的墙壁上绘着宣传图画和标语,处处透着无限生机。

“原先这里是一个垃圾坑,我们村乡贤会出钱把坑垫起来,建成了一个游园。这里也是调解群众纠纷的地方。”在白杨树行政村乡贤联谊会办公室,联谊会会长李廷高说。整个办公区占地6亩,喷泉、亭子、花草、小径、健身器材、舞台应有尽有,白杨树村“乡贤评理堂”就设置在这里。

“要不是评理员从中做工作,俺两家这事还不知道是啥结果呢。”白杨树行政村的周某和李某是邻居,李某埋设的下水管道从周某的宅基地旁边经过。周某在盖房时把李某埋设的下水管道压坏,李某找周某索赔,周某认为李某埋设的下水管道在自己宅基地范围内,拒绝赔付,两家引起纠纷。乡贤评理员李廷高、李培福得知情况后,主动邀请李某和周某来到行政村“评理堂”,他们从邻里和睦、双方利益等方面向李某和周某进行沟通、协商,最终消除了两人的隔阂,周某主动提出把压坏的下水道修好,双方握手言和。

邻里纠纷长期困扰着镇村干部,小的纠纷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祸。贾岭镇党委、镇政府通过调研,决定在各个行政村成立“乡贤评理堂”,让乡贤们参与到调节邻里纠纷中来。乡贤评理员经各村村干部推荐、村民代表选举产生,他们在村内德高望重、具有一定号召力,并熟悉一般法律常识。

在白杨树行政村“乡贤评理堂”的墙面上悬挂着32名乡贤联谊会会员名单,以及“乡规民约”“乡贤结对贫困户”一览表等。“乡贤评理堂”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目的是调解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为了让村民们发生纠纷后有一个说理的地方。

为提高评理员的工作积极性,贾岭镇每年为所有评理员体检一次;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邀请公检法司相关人员给评理员讲解法律知识,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为他们统一发放胸牌、提包、茶杯等用品,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

2018年至今,贾岭镇176名乡贤评理员累计接待群众咨询3600余人次,向村委反馈群众意见建议及安全线索480多个,化解村民之间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件),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乡贤协会会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捐款为11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广场;为各个行政村安装了路灯,亮灯率达到100%;在各村主要路口和街道安装了600多个摄像头;为每个行政村建起一间不低于15平方米的治安卡点,并安装了空调,让夜间巡逻人员有了落脚点;捐资改造废旧坑塘89个;为156名贫困人员安排了工作,让他们有了增收渠道;为38户贫困群众新盖或翻修房屋70余间,使户容户貌得到大的改观;为贫困户买米面油等慰问品价值40余万元,捐助衣物5000余件。

乡贤协会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学生实现大学梦想。他们对考入重点院校的特困家庭学生的学习费用一包到底,对考入一般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资助学费2000元至5000元,两年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0名,资助学费30余万元。

贫困户持续增收、集体经济有了积累、家庭更加和谐、邻里团结互助,贾岭镇的“乡贤经济”正有力助推着贾岭镇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并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贾岭镇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①2

采访札记:项城市贾岭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发挥乡贤协会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乡贤协会会员的引领,实现了贫富两个1.1%群众的完全对接,为缺少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找到了增收途径,激发了贫困群众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能人带”和“企业带”正在贾岭镇精彩上演。

贾岭镇党委、镇政府服务乡贤、支持乡贤,也很大程度上让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心甘情愿地参与到家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参与到家乡美丽家园建设中,他们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评理堂”有效化解了家庭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让“干戈”化为“玉帛”,使一对对“仇人”握手言和,乡贤协会为文明和谐乡村建设贡献着聪明才智。

贾岭镇“乡贤经济”的发展,正推动着该镇经济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家乡人居环境的改善,乡贤协会在乡村振兴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正在成为一支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