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周口出了个张伯驹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7-12

李郁

6月中旬以来,由王彦涛、李建成策划,《周口晚报》连载的《张伯驹十五讲》,我是期期必看。我的老友、该文的作者张恩岭是张伯驹的外甥,也是致力研究张伯驹30年、著作甚丰的资深专家。

张伯驹先生是20世纪从周口走出去的文化巨人,祖籍项城。他在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强则国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文化的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精神力量的凝聚与发挥,就没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能。

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人民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滋养出了许多雄才大略的志士仁人。张伯驹就是这种文化孕育出来的优秀“志士”。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在那万方多难的动乱与战争年代里,张伯驹以弘毅之勇,担当起保护民族文化的重任。他不顾身家性命,抢救中华稀世文物——收宝、藏宝、护宝。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所藏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之举,充分体现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张伯驹一生坎坷多劫,其遭际为古今收藏家所未有。但他出于爱国之至诚,以及对民族文化遗产深刻而自觉的认识,做到了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宠辱不惊。其为人慷慨率真的性情、坦荡超逸的心怀,不因时世迁移、不因境遇更改,堪为名士典范。

他是历史上一位集鉴赏、收藏、书画、戏剧、诗词于一身的文化巨人。

论鉴赏,不论在书画界还是古玩界,其眼界之高,史籍知识之丰富,不仅超越同时代收藏名家,还有其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

论收藏,他的藏品不仅多而且精,其中不乏顶级国宝。他一人独占我国最早的绘画和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堪称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论书法,他的作品超凡脱俗、独步高标而又自成一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成就了浓郁清迈极具书卷气的“鸟羽体”。

论绘画,虽说是副攻,其造诣也为行家所称道,其兰其梅笔简意丰,到晚年时,其画艺更臻妙境。

论戏剧,他拜名家为师,一生痴迷学戏演戏。他还是京剧音韵研究的首创者和奠基人,所写的京剧专著不仅是研究者的必备之书,非专业人士读后也能从中得到艺、史、诗等多方面的文化熏陶。

在诗词创作上,他的词作成就最高。所填的词化典圆熟、风致高雅、韵味醇厚、自然天成。

如斯国学之修养、集多艺于一身且臻巅峰之境的人,实世所罕见。张伯驹堪称中国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高峰。

张伯驹作为一代高流名士、文化巨人,他为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而九死不悔。一代文化高标,其人其事如不为我们所知,而被岁月所湮没, 作为周口的故乡人,那将是多大的遗憾啊。

张伯驹少年之时,曾得袁世凯的赏识,袁曾赏他华贵礼品;及长与张学良等并称民国四公子;壮年与国民党要员多有交往,和蒋经国、傅作义等相与应酬,为和平解放北京尽力;后与齐白石、章伯钧等是挚友;中共中央办公厅曾受毛泽东之托,向他敬赠礼品;茅盾曾向他颁发《褒奖状》……

我们为周口出了一位文博大家而自豪,也要了解、爱戴、崇仰、宣传、记住这位曾经誉满京华的文化巨人——张伯驹。

现在,《周口晚报》推出的《张伯驹十五讲》,以实际行动纪念张伯驹、怀念张伯驹、宣传张伯驹,将使张伯驹热爱国家、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不断在周口大地上发扬光大。在打造周口“满城文化半城水”的大背景下,《张伯驹十五讲》连载如一股清流,给周口浓墨重彩地抹上了一笔亮丽的文化底色。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