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郸城:“六村共建”让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7-13

本报讯 (记者 徐松) 近年来,郸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六村共建”为抓手,拓宽思路、创新方式,强化措施、务实重干,坚持“四轮驱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垃圾治理达标县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汲冢镇邢营村、汲水乡孟庄村、虎岗乡常营村、胡集乡郝寺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村庄”,宁平镇竹园村荣获“河南省最美乡村”称号。

增加投入强基础。该县坚持“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县乡统筹、标本兼治”原则,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支撑,县财政一次性投入2548万元,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9座、乡镇公共厕所38座。投资3547万元,实行农村保洁市场化,招标引进无锡金沙田、长沙玉成、山东寿光环卫、湖南仁仁洁4家国家一级资质保洁企业,购置各类保洁车辆2790辆、垃圾收集桶37245个,配备农村专业保洁人员3282名,形成了“户定点、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清运模式。积极整合涉农资金5.89亿元,2018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56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85户、“六改一增”4463户、残疾人无障碍改造3176户。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30%以上户用厕所实现无害化改造。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安全饮水等实现全覆盖,农村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全民参与添活力。该县按照“政府主导、支部发动、能人带动、全民劳动”原则,创新以奖代补(县财政负担50%、群众负担50%)模式,积极组织群众直接投资并参与劳动,开展村内小胡同道路修建、房前屋后等环境整治,着力解决政府唱“独角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不断扩大农村环境整治的覆盖面。围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按照获得报酬和劳动强度的不同,设置由保洁公司聘请的农村保洁员、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企业赞助的公益性岗位等不同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岗位,不仅解决了1万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有效提高了农村环境治理水平。在全县19个乡镇建设“爱心超市”,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劳动,可以获得相应积分,持“积分卡”可以在“爱心超市”换取所需生活用品,引导鼓励群众用辛勤劳动来改善生活条件、美化居住环境。

广泛宣传造氛围。该县创新开展“一会四评”工作,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累计评选孝老爱亲、脱贫致富、诚信守法、清洁卫生等四类模范代表24000多户,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大力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树立了劳动光荣、诚信光荣、孝顺光荣、致富光荣的正确导向。利用政府网站、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采取文艺汇演、开会宣讲等形式,推动环境保护意识入脑入心。在各乡镇、行政村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选聘村级卫生监督员,示范带动群众加入环境整治活动,实现了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觉干”的转变。开展“百企帮百村”“温暖工程”“扶贫济困慈善捐助”等活动,104家爱心企业与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自愿捐款捐物合计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营造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浓厚氛围。

建章立制做保障。在组织领导上,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分管副职任副组长的领导组,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在制度建设上,结合郸城实际,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考评细则》等,组建163人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微信工作群,成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督导组,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担任监督员,切实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构建了“政府监管、社会保洁、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在工作落实上,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2018年,全县共创建“四美乡村”12个、“五美庭院”350个。结合“六村共建”工作,今年计划高质量打造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每村财政投入200万元,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文明水平,努力让广大群众过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