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天阶夜色凉如水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李建成

2019-08-07

唐代杜牧的《秋夕》原文是这样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然,有人提出质疑,所以也有以“天街”作“天阶”的;有人卧那儿看星星难受得紧,便把“卧”换作“坐”就是了。今天农历七月初七,咱就说说七夕那点事儿。

前天早晨上班路上,正小心地通过十字路口,一只脚刚迈上对面的人行道,一位小小“少年”就兴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少年”只有三四岁的样子,毫不怯生,也不言语,举起小手要把一样东西送给我。弯腰轻问意若何?儿童意指手中签。愕然接过此签,上写“满100元立减20元”,竟是鲜花预订。原来,七夕快要到了。

今天就是七夕节。昨天奈何天闷热,今朝清凉君自知。也不知从啥时起,身边的朋友们越来越多地爱上了一个浪漫到永远不会落俗的节日,却又的的确确是一个永远不该带有洋味儿的更不该变味儿的节日。看到此文的诸君莫要骂人,实在忍不住的,可以找上门来抬杠。因为,七夕这么缥缈、浪漫、沉静如水的日子,只有含蓄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才配拥有,只有想骂人或者想抬杠的你、我、他还有她才配拥有,只有心中充满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或浪漫或务实的中国人才配拥有。

看看真实描绘大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你会知道古人即使是最普通最底层的市民,也带着一身的文化味儿,更何况七夕乎。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要跨过银河去相会,现实里古代男男女女是浪漫且务实地过的。

先说女子。女子最羡慕的莫过于织女那双能织出云锦般美丽天衣的巧手,端坐枣树下,或盘坐柳树旁,当然也可以坐在花丛里、水塘边,依着假山石什么的,一手拿丝线,一手擎绣针,对着月光要把那细细的丝线儿穿过那小小的针眼儿,谁先穿过针眼谁就会获得织女的赐福。古人是很雅的,赐福、奖励、荣誉称号之类的词通通不用,单单取个名叫“乞巧”,把激烈的竞技化作静如止水的争宠,把对自然的无上敬畏化作内心的无限虔诚,扑下身子,低下头颅,主动与自然交流、乞求。再看现在的一些人,特别是香港某些愤青,哪里还有敬畏,哪里还有良知,哪里还有老祖宗血脉里的一丝儒雅。先不说风流儒雅的唐玄宗,那可是领着大唐把人类的浪漫用诗词演绎到极致的一朝君主啊。先说北宋诗人钱惟演的《戊申年七夕五绝》所描述的华清宫乞巧盛况:“骊阜凌云对玉钩,千门高仞绛河秋。欲闻天语犹嫌远,更结三层乞巧楼。”有那心如玲珑的女子盼的是家人快从“乞巧”市场归来,当然手里是不能空的。还有那嗓若百灵的女子轻吟《乞巧》歌,大意是“乞手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真是十足的浪漫、十足的务实、十足的敬畏。

再说男子。古代男子是比不上女子的,起码在心事、心绪、心情方面显得俗了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点,若是比起那些金黄头发的任性或者白色皮囊的无耻,还是好上十倍百倍不止。相传七月七是魁星生日,魁星事文,主司考运。求取功名的读书人最爱做的事是“一举夺魁”,大多会祭拜魁星,求的是考运亨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仔细想想,倒也够爷儿们,想要啥就坦荡荡地通过努力去要去求,女子们想来也是赞成的。

明天就要立秋了。江湖是很大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因为七夕一般在立秋前后,秋后天气渐凉,还得为更冷的冬天做准备,古人过七夕有“七月七,晒棉衣”的习俗。就有些读书人很个性,看到别人家晒的绫罗绸缎,漏出点酸味儿是必然的,比如笔者很佩服的“竹林七贤”之阮籍,看到人家晒,他就特别任性地用竹竿挑起自己的大裤衩曝晒。中国古代的男人都很直爽,有人就问阮籍在干吗。这不是哪儿短揭哪儿吗?阮籍也老实承认:未能免俗。

还得说中国人顾全大局,七夕节没落下孩子。七月初七正值荷叶茂盛之际,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家家户户在门前点燃荷叶灯,天下儿童也能呼朋唤友,拥有童真的浪漫。

今时是大不同的,不知谁弄出个洋味儿十足的“情人节”,而且这个“情人”不是古人所意味的有感情、对性情的人,而是从刚起头的“有感情的男女”变成了今天大家都比较暧昧的有非常关系的人。不是今人不如古,实是古人不知今。

这么浪漫的节日,就该当找个葡萄架,或者溪边、湖畔,屏息静听,那是一定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的悄悄话。现在没有水井,古人是必然要到水井旁去听,水井是与天河相通的,听啥悄悄话都不会被屏蔽,年年岁岁,花开花落,一年就听一次,牛郎很实在,织女也有玲珑心,不会让人扫兴的。

不论咋说,这都是一个表达的好机会,晚报读者朋友们,七夕快乐!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