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沈丘:盘活资产激发农村活力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

2019-08-21

本报讯 (河南日报记者 赵春喜 河南日报通讯员 肖飞) 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这曾经是压在沈丘县许多村党支部书记心头的“三座大山”。

“修路,建文化广场,改水改厕……一桩桩民生实事,等不起也慢不得,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干部想干事却没钱,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7月18日,该县白集镇张单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胡双领说。

这样的尴尬,难倒不少想干事的村干部。如何破解“穷家难当”这一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在“撬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沈丘紧握的“杠杆”,就是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盘活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从而壮薄弱村“筋骨”、鼓村集体“腰包”。

自2016年起,沈丘对全县578个行政村(居)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分类管理,指导548个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全部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选举产生合作社管委会、监委会;把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权形式分给村民,股权跟人随户走、可继承可内部转让。

“县财政对159个贫困村进行先期‘输血’,每村拨付了10万到30万元不等的帮扶启动资金,同时广泛动员城市基层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等结对薄弱村、空壳村、后进村,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沈丘县县长刘国庆介绍,全县各部门累计为帮扶村对接项目180多个,组织非公企业累计为村级发展捐款1800多万元。

资金的注入,项目的落地,使许多村有了“造血”能力。张单庄的“发家致富”,靠的就是当“包租婆”。2017年,该村争取扶贫项目资金,在村里建成了近2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和一座超市,通过物业租赁,村集体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委会的“腰杆”也就硬起来了,说话办事底气更足了。

如今在沈丘,像张单庄一样将村集体资源租赁给服装、电子、建材等各类经济实体获取租金的行政村有120多个,年收入最高的达40多万元。

除了物业租赁,入股龙头企业也是集体经济有效的增收模式。卞路乡口霍楼村曾是产业“空白村”,在县委组织部的对口帮扶下,向县财政申请10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通过入股该县龙头企业凯旺电子,年稳定收益6万至8万元,既保证了资金管理安全,又达到了滚动发展的目的。

面对大好形势,也有许多村子打起了“组合拳”。刘湾镇朱李庄行政村,将特色种植、土地入股、股份合作三种模式融为一体,催生出了蒸蒸日上的金果梨“甜蜜产业”。去年,该村销售金果梨50多万斤,销售额100多万元。

目前,沈丘全县村(社区)集体经济有收入的比例达93.4%,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子有179个,5万至10万元的172个,2万至5万的133个。村集体经济的盘活,不仅激起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也显著增强了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原载7月20日《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