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商水胡吉支前英雄徐乃祯

来源:周口晚报

作者:

2019-09-26

支前英雄徐乃祯雕像

□记者 李伟 张洪涛 文/图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

在这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时刻闪现着支前民工忙碌的身影。他们往返于烽火硝烟的战场之间,义无反顾运送伤员、搬运物资,正是他们的无私支援,才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口作为战役的大后方,各地组织了数千副担架奔赴前线,以实际行动支援淮海战役。可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周口广大人民群众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相关史料记载,为了支援淮海战役,商水县委连夜召开县、区干部会议,成立支前指挥部,发动和组织民工,仅3天时间就组织第一批青壮年农民3000余人、担架300副。他们于11月9日出发,奔赴淮海前线。民工们不怕苦、不怕死,冒着枪林弹雨,顶着风雪,从前线把400多名伤员转到后方医院。由于商水县支前成绩突出,曾受到豫皖苏军区的通报表扬。淮海战役结束后,前线指挥部奖给商水县支前支队一面锦旗,上书“功照淮海”四个大字。1949年1月,商水县支援淮海战役的民工胜利归来,各区分别选出500名模范民工。1月15日,全县召开庆功大会。

奔赴前线转运伤员

来自商水县的徐乃祯就是众多支前民工中的一员。至今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仍然有他的英雄事迹介绍,供后人瞻仰缅怀。

9月中旬,进入深秋的周口大地呈现一片丰收的喜悦,记者来到支前英雄徐乃祯的家乡——商水县胡吉镇东胡行政村探寻英雄在村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悠悠汾河水、厚重的黄土地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塑造了人们淳朴、善良的品格。在东胡村的一片田野里,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像,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的双手下垂,手中紧紧握着担架的前端。他就是支前英雄徐乃祯。

站在雕像前矗立良久,耳旁聆听着群众讲述关于徐乃祯的英雄事迹,时光仿佛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心潮澎湃。

徐乃祯生于1892年,自幼随父母参加劳动,16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当长工,受到地主残酷压迫和剥削。他饱受旧社会的苦难,迫切渴望打破枷锁,走出地狱般的生活。淮海战役开始以后,党号召广大人民支援前线,当时已经50多岁的徐乃祯踊跃报名参加。

随后,徐乃祯和同乡一起奔赴淮海战役前线,他被分配到了商水县担架队固墙中队胡吉二班担任担架队员,负责运送伤员。冬天,寒风刺骨,徐乃祯在战场上一次又一次转运伤员,没有因为劳累而放弃,也没有因为敌机轰炸而退缩。在敌机来轰炸时,他就趴在伤员身上,来保护伤员;当伤员需要大小便时,他把吃饭用的碗伸进伤员被窝,给伤员接屎接尿。

在一次转运完伤员回到民工营地后,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急救所长给他量了体温,发现这位老担架队员已经发烧至39.5℃,当脱下他用布条缠着的鞋子,才发现他的双脚已经红肿,脚趾已经溃烂,渗着脓水。可他依旧没有休息,第二天又奔走在运送伤员的路上。

当听到身边的民工说,队伍在前边打了大胜仗,上级决定让这支担架队的队员回家的消息后,他又从前线走回了老家。

回到家后,徐乃祯病情逐渐恶化,双脚上那黑炭般的颜色蔓延到了膝盖。到家没几天,徐乃祯就去世了,那时,1949年的新年刚刚过去。

30年后英雄事迹浮出水面

英雄已溘然长逝,可他的事迹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今年84岁的韩修山至今仍然记得徐乃祯从村里出发时的场景。他说:“徐乃祯的性格很直爽,他从村里出发的时候,只穿了件棉袄,戴了顶帽子。回来的时候,也是这身打扮,可是身体却大不如前,没几天就去世了。”

村支书徐改姓说,徐乃祯去世时,村里的人并不知道老人的事迹,只知道他是一位上过前线、支援过淮海战役的普通支前民工。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位经常外出的村民在淮海战役纪念馆见到了徐乃祯的事迹介绍,才发现这位为人称道的老英雄,竟然是自己的同乡。

这位村民回到村里后,把自己在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所见所闻和盘托出,大家才真正了解到这位曾经生活在自己身边的老人,是一位在淮海战役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支前英雄。

1983年,商水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还给徐乃祯的家人送去了徐乃祯老人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至此,徐乃祯的事迹在当地传开。采访当日,徐乃祯老人的曾孙徐永辉拿出了这张已经发黄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虽然纸张已经破旧,可是上面记载的关于老人奔赴前线支援战场的信息却清晰可辨。

如今,每到清明节,村里小学的师生都会来到徐乃祯的雕像前,聆听徐乃祯老人的事迹,缅怀这位支前老英雄。

村民生活更好了

如今,徐乃祯生活过的东胡村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家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村里新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村民出行更方便了。除此之外,村里还通了自来水,村民用上了天然气,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采访当日,记者看到,秋日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有的村民在晾晒芝麻,有的在晾晒新收的玉米,一片喜人景象。

村支书徐改姓说,新中国成立后,原来的胡吉屯被分为了东胡村和西胡村,现在仅东胡村就有3000多人,人口数量是当初胡吉屯的数倍,不仅人口数量在变化,村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数倍的提高,村民一边种地,一边外出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