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郸城巴集:乡风文明花正艳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徐松

2019-10-07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徐松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万民向风,旦暮利之。郸城县巴集乡,是蕴涵丰富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龙山、商周文化遗存的新石器时代古聚落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段寨遗址”的所在地。世世代代巴集人民骨子里镌刻的文化与血脉里流淌的文明相互交融,厚积薄发,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争当乡贤比奉献、甘做振兴排头兵,催开了乡风文明之花绚丽绽放。

群贤毕至

乡贤反哺助家乡振兴

乡贤,释义为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他们大多是国家工作人员、归雁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乡土人才等,在村民心目中地位较高,村民听得进他们的意见,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

“我们以故土乡情呼唤乡贤群集、回归,希望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乡村振兴,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示范带动、弥合分歧大有裨益,屯民行政村乡贤会便是全乡的典型代表之一。”巴集乡党委书记朱明理欣慰地说,在以“六村共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中,该乡突出乡贤引领作用,试点推出乡贤会,收效明显。

“段志军每年都捐资捐物回报家乡,他去年捐30万为巴集大街和屯民村安装的200多盏路灯已经亮了,捐85万元新建的村室马上竣工,将是全县标准最高的,现在又捐60万元;刘振发这几年捐了40万多,给村里修路、栽树、帮扶贫困户,今天又捐26万;乡贤会成立之前,大家已累计捐款240多万元……”在今年8月6日屯民行政村乡贤会成立仪式上,朱明理宣布捐款名单时多次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最难忘的就是村口的那棵大杨树,最好吃的就是中午剩的凉面条、晚上嗑着大蒜吃。”在三门峡创业的刘振发的发言勾起了众多游子的亲情回忆;“啃个干馍,灶火里烧个辣椒一砸,撒点儿盐就是最好吃的。”在商丘任职的徐其山接过话茬说;“事业越大,工作越忙。但是,他们从四面八方归来,这就是对家乡的情谊,我们村肯定会越来越好。”乡贤徐其民感慨地说;“从屯民走出的大学生不少,如今长成了企业家、行政干部等等,如参天大树,却不忘根、不忘本,这就是屯民的骄傲。”从事教育行业35年的郸城二高校长赵耀身为屯村一员感触良多……

在乡贤会成立当日的捐款环节,围坐在会场周围的村民簇拥上来,先是看一看乡贤的捐款数额,随后便加入捐款的行列,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还有的爷爷抱着孙子捐了5元钱,奶奶拉着孙女捐款10元钱,从田里刚浇水归来的夫妇捐款50元……不一会儿,捐款箱塞得满满的。

“一上午捐了108.3万元,我没敢想象。有了乡贤会的帮助,我带头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有信心了。捐款名单在乡贤会办公室公示,捐款全部用于屯民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助力屯民振兴,钱款使用由财务监督小组全程监督,请大家放心。”屯村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田学新坚定地说。

朱明理说,有一种共鸣叫乡愁,有一种力量叫乡贤,有一种至亲叫乡土。巴集乡将准确定位、凝聚合力,规范运行、增强动力,引导推动、激发活力,动员全乡各行政村汇聚乡贤力量,助力巴集乡村振兴。


见贤思齐

模范引领催绽文明花

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激发“头雁效应”,促进见贤思齐,巴集乡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在全乡广泛开展“两建三扶四评”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六村共建”、乡村振兴,催绽文明之花,力促乡风文明。

“两建三扶四评”是享誉全省的“郸城模式”,是郸城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到郸城调研时,对“两建三扶四评”工作如此评价:“‘两建三扶四评’是农村工作的好办法,要坚持抓,注重典型引路,让好办法出好成效,造福老百姓。”

巴集乡认真践行,在建强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扶志、扶能、扶业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评孝老爱亲模范,促进家庭和谐;评脱贫致富模范,激发群众脱贫斗志;评诚信守法模范,营造和谐社会;评清洁卫生模范,共建美丽家园。使“两建”“三扶”“四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截至目前,全乡召开“两建三扶四评”现场会156场,评选表彰2000余户模范,全县“两建三扶四评”工作现场会在巴集乡召开。通过敲锣打鼓送奖到农家等形式,激发模范户本人的自豪感,竖立模范户家庭的荣誉感,激励周围居民的羡慕感,有效弘扬了群众积极向上、见善如不及的正能量,更是激励了全乡群众见贤思齐、见不善不探汤的追赶精神。

“丈夫遭遇变故,照顾好公公婆婆,把孩子养大成才就是我的责任。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没想到乡政府还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一定会做得更好。”段寨行政村的张向丽是“孝老爱亲”模范户,成为了三乡五里竖指称赞的好媳妇。

房屋内窗明几净、小院落一尘不染、院周围花香四溢……此景只在城里有?可在巴集更常见。在程楼行政村52岁的田福荣家,错季节的农业器械全部用旧床单盖得严严实实,小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收拾得挺挺当当,爱干净的习惯,她28年坚持如一,成为邻里羡慕和学习的榜样,她两次被评为“清洁卫生”模范户;今年50岁的程霞也是一样,盆景花卉、绿植点缀,从进她家院子的那一刻起,就有股清新的农家田园气息、清净自然的温馨之风扑面而来。像这样的 家庭在巴集乡不胜枚举。

“家家都有几亩地,家家都有老和少,家家都有苦和难,家家都有几双手。为什么人家家里打扫得那么干净?为什么人家婆媳那么和睦?为什么人家生活那么幸福……”在隆重表彰模范的同时,朱明理把这一连串的问号,问到了全乡群众的心坎儿上,从而慢慢在广大群众心中扎了根、发了芽。通过模范引领、典型带动,通过表彰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先进人物,使群众有“模”可看,有“范”可学。

乡贤归来助乡兴、乡风文明花正艳。如今的巴集乡正悄然演绎着一场美丽嬗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豫东大地慢慢舒展开来。

[责任编辑:李鹤]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