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郸城石槽镇:乡村自治让废坑塘变“聚宝盆”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19-10-18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徐松 通讯员 朱柯豫

朔风起,秋鱼肥。如丝细雨至,垂钓乐忘归。好一幅秋日闲静垂钓图!这幅图,是记者在郸城县石槽镇杏店行政村东北角2号坑塘取的景。

一度普遍荒废、垃圾满塘的农村坑塘怎会有如此清水、肥鱼、美景?原来,石槽镇在以“六村共建”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中,创新实施以整代租、统一规划、乡村自治、扮靓乡村、共赢发展的举措,激发能人志士参与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把全镇25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的230处坑塘列入“拍租”计划,使一个个垃圾坑正在渐渐变成村集体经济和租赁户的“聚宝盆”。

市场“站C位”

“坑塘、小片荒、沟渠、道路都姓‘公’,有的被挤占、有的被荒废;耕地、宅基、菜地使用权姓‘私’,土地能生金、小楼遍地起。归根结底,症结在于是否有人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缺乏群众自治、共建美丽乡村的凝聚力。”石槽镇党委书记史艳华一语中的。

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石槽镇党委、政府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文章,探索农村资源型资产流转、置换、交易的新路径,把公共资源注入“市场”这支兴奋剂,让农村发展各要素真正活起来、有序流转起来,让“市场”站核心主导地位,切实解决乡村振兴中废弃坑塘整治资金短缺、治理后无人管理而再度荒废的严峻问题。

杏店行政村就是石槽镇坑塘治理“以整代租”的典型缩影。杏店村历史上是一个寨子,四周寨墙高筑、寨沟环绕,随着社会的发展,寨墙被取土建房、寨沟被挤占断流,久而久之形成了分布在村周围的11处废旧坑塘。垃圾满坑、臭气熏天一度困扰着杏店的乡村振兴步伐。

这一幕,43岁的赵工良最有发言权。因为,他既是废坑塘的最大受害者,也是“以整代租”中的首批最大受益者。他家就在坑边住,小时候坑里水清见底,后来村民投放垃圾、排污增多,变成了粪坑,一年四季臭气熏天。

绿化美化、深挖蓄水、谁整谁租、免除租金、十年为限……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11处废坑塘成为杏店变美的最大绊脚石。镇村两级干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想出了这样的法子。

该村灵活运用“4+2”工作法商定租赁期限、租赁价格、租赁权责、前景规划,通过群众集体表决,将占地100多亩的11处坑塘,根据面积大小以每年1-6万元、期限10年的条件进行承租。租赁费无需交给镇村财政,由承租人按照镇村设计的绿化美化规划图全部用于坑塘治理。

赵工良签下的第一份合同就是位于自家东院墙边上的“杏店2号坑”。他拿出4万元租赁挖掘机先清理陈年垃圾50多车,普遍深挖1.7米,按照镇村规划图把坑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打造成“天然去雕饰、清水去芙蓉”的生态新景观。

环境美了、坑蓄水了,自己的家也成了景美水秀的田园风光。而赵工良的受益则来自于他投下的2000元的鱼苗。这里很快变成了闻名乡里的垂钓台,大批钓鱼爱好者来到这里,开钓免费、钓上1斤10元钱,这一个秋季,赵工良谦虚地说:“不多,才挣了五六千块钱儿。”

看到赵工良受益,3号坑的承租人朱高峰加快了进程,坑内水清如镜、坑边正在绿化;其余坑塘也吸引了20多名能人志士从千里之外返乡,正在紧张整治和“拍租”中,甚至出现了抢租、抓阄租的现象。

截至目前,杏店、小曹楼、大曹楼、张寨、红旗、马庄、宋狄楼、高庄、周庄、孟庄等行政村已整治坑塘103处,达到了坑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整治标准,有的打造成了垂钓风景园,有的养殖小龙虾,有的养了泥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提高了承租人的产值。

政府“打辅助”

“公私产权如何定?十年后续签如何办?承诺的村容环境怎么整?期间管理怎么办?针对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积极发挥政务服务的作用,由镇党政办、纪委、农办、国土所、财政所等工作人员组成三资监管小组,形成了一支‘打辅助’的行政服务团队。”石槽镇长李运印承诺坚决为乡村自治开通绿色通道。

这支团队侧重在政策引导宣传、会议流程公证、合同内容审核、产权归属划分等方面发挥“雪中送炭”式帮扶作用。召集乡、村两级公益性岗位、村四类重点人员开展杂物清理、绿化美化等环境提升工作,降低人工成本。帮助建立垂钓微信群,成功吸纳200多名钓鱼爱好者、渔具市场老板加入群聊。通过政务服务的影响力,把藏在乡村的小坑塘变成了名扬百里的垂钓园。

同时,行政村与承租人达成共识,统一在安全水位线处建闸、埋放排水管道,起到“旱能蓄、涝能排”的效果,并在坑塘四周设置围栏和警示标识,做到“聚宝”与安全相得益彰。

群众“全上阵”

该镇引导农民群众当“创客”,而不是当“看客”,凝聚起全社会振兴乡村的强大合力。

全上阵,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张贴公告等环节加强舆论宣传,将“要我治”变成“我要治”;引乡贤,以捐款获取村内道路、坑塘命名权的方式,增强在外人士归属感,筹措资金用于村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众”监管,在坑塘整治的各个环节,招标信息公开、租赁信息公开,事项决议全部通过群众表决,群众自治、群众监督、群众受益,一切来源于群众。

杏店、生态垂钓村,大曹楼、产业富民村,张寨、美丽宜居村,小曹楼、秀美公园村……以整代租,在确保政策“软着陆”的基础上,实现了村容整洁,使原来废弃的坑塘变成了景观水面,加速了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更是解决了政府资金少、整治难、管理难等现实问题,石槽镇探索迈出的一小步,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郸城县乃至豫东大地前进了一大步,描绘出一幅幅俊美的美丽乡村画卷。

[责任编辑:牛勇威]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