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鹿邑:“一顶草帽”拉升数亿产值 “小产业”成脱贫攻坚利器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19-10-30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 记者 李瑞才 通讯员 李小伟

行走在老子故里鹿邑县农村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时常会见到一群大姐、大婶,甚至80、90岁的老奶奶们,围坐一块,一边唠着家常,一边手指翻飞,小麦秸秆很快被编成“辫子”,成为草帽、提篮、果盒等草编制品的原材料。

草编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作为传统的草编之乡,说起鹿邑的草编史,城区鸣鹿办事处赵楼行政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赵心银便是见证者之一。赵楼原叫赵家楼,现有村民423户1526人,草帽加工作坊11家,年产草帽2000多万顶,产值约1.3亿元。“毛主席1958年到河南襄城视察时戴的草帽就产自我们赵楼。”说起曾经的辉煌,村民们脸上露出的全是自豪的笑容。

村民罗霞是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几年前因肝癌去世,三个孩子上学,全靠她一个人种着几亩多地苦苦支撑,日子过得紧巴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罗霞被安排到村里的产业扶贫车间缝制草帽,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当年就摘掉了脱贫帽子。

“别小看一顶小小的草帽,制作完成至少需要26道工序。”赵心银说,草编现在是赵楼的支柱产业,全村有1000多人从事草编加工,是远近驰名的“草帽村”。这里的人们世代传承着祖传的手艺,村里家家户户都从事草编加工。农闲时,村民特别是妇女老人都会坐在村头或家中编草辨,将一根根小麦秸秆编制成一顶顶草帽、草饰品销住全国各地或者以订单的形式交付给外贸公司,出口创汇,形成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富民之路。

不仅是赵楼村的草编产业做的风声水起,与之相临的几个乡镇的也把传统草编加工当成了脱贫致富产业。作为鹿邑草编新一代的领军人物,牛东杰更是在继承父辈传统草编的基础上,创新编织技艺,在县产业集聚区成立“顶尚帽业”,率先引进拉菲草时尚草帽以及礼帽、棒球帽等加工生产线,并先后在贾滩、穆店等多个乡镇设立拉菲草编织扶贫基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一般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创收,人均月增收800元左右,升级版草编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开展扶贫带贫的重要产业之一。

“鹿邑历史上就有传统的‘水、毛、草、皮’(酒、草编、尾毛、皮革)四大支柱产业,在改期开放初期所创造的产值和利税曾经撑起全县的半壁江山,经过不断传承和创新,传统的草编经过改良换代成为工艺品开始走出国门创汇……” 据了解,近年来,鹿邑县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渐摸索出“找准优势、选准产业、对准龙头、瞄准能人、带富群众”的产业扶贫新路,通过传统草编技术与当地原材料、人力资源优势结合,与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对接,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一套“组合拳”让小产业释放出大能量,在创造近十亿元产值的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妇女、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出,走上收入稳定的脱贫致富路。

[责任编辑:李欣]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