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用奉献守初心——记周口报业传媒集团驻淮阳县冯塘乡刘庄行政村第一书记杜欣

来源:新周口客户端

作者:

2019-10-30

周口日报·新周口客户端记者 杜林波

“既然来当第一书记,就要帮村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要帮村民找到一条致富的门路。这,就是我的初心!”怀揣一颗淳朴心,饱含一腔赤子情,周口报业传媒集团驻淮阳县冯塘乡刘庄行政村第一书杜欣,坚定地扎根在了村里,完成了从“外来户”到“主心骨”角色的转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第一书记的责任和担当。

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能有幸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成为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见证者和实践者,这是人生一辈子值得回忆的事。

2017年11月,杜欣从周口报业传媒集团到刘庄行政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村里的的贫穷落后,杜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从“爬格子”到“走田头”,杜欣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特长。驻村后,杜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印在一张纸上,然后贴到刘庄行政村的家家户户。当天,杜欣的电话响个不停,顿时,杜欣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

面对没有人气的村委,杜欣带领驻村队员对村委院的设施进行了改观,村委院子李还修建厨房、卫生设施等,驻村员则动手做起了饭,一股新的炊烟飘在刘庄行政村的上空,事后大家彻底改变了自己心中原来的想法,“这几个文弱书生不是来糊弄人的,他们真是来办事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杜欣起早贪黑,走访群众。全村所有贫困户,谁家住哪个地方、家庭人口和姓名、贫困原因和程度、健康状况等,他都了然于胸。“那工作细得不能再细了!光俺家他来的都不少于10趟,有的人家,由于他去多了,都把他当自家人,家长里短的都和她商量。”脱贫户邓先英颇有感慨。

去年,刘庄建档立卡贫困户方玉启急匆匆跑到村室,一看见杜欣,跪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杜欣吓一跳,“老方,快起来,你有啥事吗?”“杜书记,我得给你磕个头,俺俩孩子的学费都解决了,这回大学上成了”。

原来老方有两个儿子先后考上燕山大学和郑州大学,但两个孩子的学费却让老方有了压力,虽然国家有资助政策,但大儿子的国家贷款还没还完,孩子的生活费也需要自己供应。在杜欣的帮助下,杜欣所在帮扶单位捐款3000元送到老方家中,以解燃眉之急。

接下来,杜欣往返奔波于周口、郑州几家爱心企业,通过省会一家媒体搞的助学活动,成功联系一家企业一对一资助,对老方考上郑大的儿子每年资助现金2万元,连续4年,共8万元。

这件事情在村里传开后,村里百姓和杜欣走得更近了,大家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贴心人。

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经过深入走访和调查,杜欣找到了刘庄行政村村党组织不强的症结:没有村支部书记;少数党员先锋队意识淡化;部分党员一心谋个人致富,却没有带动群众脱贫。

杜欣的第一步是建强村党组织。现任村委副书记王艳华是一名年轻的党员,家里承包60多亩地,经营的不错,在村里威望也高。在杜欣的多次动员下,王艳华加入村委成为一名副书记,并把自己的承包地扩大到100多亩,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

就这样,在上级的支持下,经过杜欣的努力,刘庄行政村的党组织建立起来。“在党建这块儿,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很多程序性的东西,都是在他来了以后才规范起来的。”刘庄行政村村支部书记李现中说。

“刘庄行政村两委班子是个新班子,村干部年富力强,战斗力强。新班子是优势,但对规章制度和程序规则需要有一个熟悉和加强的过程。”杜欣说,在开展日常工作中,他比较注重听取村里老党员的意见。

在综合对党员的走访情况和支委班子的沟通情况后,杜欣提出要坚持村里党内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常态化。杜欣组织大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明确了要定期召开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最新政策和精神,重大事项要按规定程序召开党员大会审议,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

思路一变天地宽。脱贫户刘勤东在去年春节前,不小心摔倒造成腿部骨折,刘勤东邻居方文礼是一名老党员,方文礼主动到刘勤东家里看望,还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把刘勤东情况向驻村工作队汇报,杜欣组织大家为刘勤东捐款,解决了刘勤东的急需。

党组织强了,村干部有了干劲,村民恢复了信心。在杜欣的带领下,村里的路通了,村民喝上自来水,家家户户装上天然气,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线。

群众致富的“责任人”

“刘庄建了两工厂,出门就能有班上。家家户户无闲人,村里村外都在忙。”这是在刘庄行政村广传的一句顺口溜。这顺口溜的背后折射出周口报业传媒集团驻村工作队所属人员的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杜欣带领大家共同寻找村里的产业之路,彻底让百姓实现脱贫。

秦海富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他在一次回到刘庄行政村,看到家乡发生的美丽蝶变后,依然回乡创业,他创办的土豆粉加工厂,一下子就解决村里50多人的就业问题。

通过杜欣和大家的努力,刘庄行政村流转土地200亩,通过招商引资建了60座日光大棚。同时利用上级建成的扶贫车间,他们把“安踏”鞋零部件加工商招进村里,生产“安踏”鞋面。还有刚刚投资建成的土豆粉加工厂。

在这三驾“产业马车”的拉动下,现在刘庄从老人到妇女,甚至残疾人,只要想拿工资,都能在这三个地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了贫困群众就业全覆盖。这些变化,说起来轻描淡写,但每一个产业落户的背后都是付出。乡亲们对此铭刻于心,转化成对帮扶干部的亲劲和热情。“人黑了不少,头发也白了不少。”说起杜欣,村民经常这样说。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群众心里自然有你。有个贫困户送鹅蛋的故事让人感动。

“杜书记,这是俺给您攒的几个鹅蛋,请您收下。“我真的不能要,您快拿回去吧!”

“那不行,您不收下,俺心里难受,您看这一年您给俺村里办了多少好事,路通了,灯亮了,村里有了工厂,有了大棚,俺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领,您还给俺修了房子,盖了院墙,装了大门。”这是去年年底,刘庄村一位贫困户赶到村室,非要给杜欣送10个鹅蛋……

党员沉下去,民心聚起来。采访中,跟杜欣走家串户,到了谁家,“待遇”都不一般。“脱贫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杜欣说。党的政策真好,帮扶单位真帮,党群一心真干,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才会对他这样亲。

[责任编辑:袁甜甜]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