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周口好人”现象引领新风尚

来源:周口日报

作者:张洪涛

2019-11-08

20年前,突如其来的一场事故,让赵志发的妻子成了植物人。那时,他的儿子刚刚8岁,女儿才10岁。从此,照顾全家人的重担落在赵志发一人身上。

此后,为妻子梳头、洗脸、喂饭、清洗褥疮、换药包扎、按摩翻身……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用真情悉心守护着自己的爱人。很快,赵志发不离不弃照顾植物人妻子的事迹,在十里八村传开了。如今,在赵志发的精心护理下,他的妻子已经可以躺在护理床上笑着和他说话,还可以自己拿梳子梳头。

2019年9月,凭借用真情唤醒植物人妻子的感人事迹,赵志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在周口,不仅有赵志发这样的道德模范,还有在北京打工、坚持14年学雷锋、志愿从事环保服务、被评为“北京好人”的李高峰;年过七旬、跳进冰冷的河水连救七人的老人王灿云;广东九江大桥坍塌后,在断桥前冒着生命危险拦车救人的王文田、谢凤运、刘金行……

如今,在周口厚重的土地上,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影响广泛、叫响全国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形成了特有的“周口好人”现象。一个个生活在市民身边的道德模范及“中国好人”“河南好人”“周口好人”,用自己的善行义举感动着中华大地,诠释了周口人的责任与担当。

来自市文明办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我市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6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5人、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5人,“中国好人”81人、“河南好人”35人、“周口好人”195人。

这些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在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真情。他们大多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光辉,彰显了我市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周口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为什么会产生“周口好人”现象?周口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境内有伏羲文化、道家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正是这些源远流长、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为“周口好人”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和文化环境。

此外,周口又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为这片古老的热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榜样力量,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得以在周口大地传承和弘扬。

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表彰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我市着力发挥“周口好人”群体的示范引领效应,深入推进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相继开展了“周口最美护士”“周口最美教师”等“最美人物”系列评选,形成了道德模范辈出、身边好人遍地开花、“最美人物”层层涌现的喜人局面。

我市还积极打造“道德周口”品牌,深入开展“英模周口·德润三川”典型选树活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定期举办道德讲堂,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之余沐浴文明道德精神的洗礼。

“周口好人”不断涌现,不仅折射了道德的光芒,也引领了时代新风尚,让更多人在“周口好人”精神的感召下,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责任编辑:王松涛]

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周口24小时